過張家渡遇雲庵生辰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過張家渡遇雲庵生辰原文

十月十六誰宗旨,無聲三昧重拈起。

十方三世側耳聽,剎剎塵塵俱解義。

雙林樹開榮枯枝,寶塔佛分生滅理。

一絲不掛露堂堂,要識雲庵今日是。

詩詞問答

問:過張家渡遇雲庵生辰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過張家渡遇雲庵生辰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十月

格里氏歷(即陽曆)每年的第十個月——縮寫Oct.

宗旨

主導思想;主要旨趣

講說之日,正標宗旨。——《神僧傳》

無聲

沒有一點聲音

無聲無息

三昧

佛教用語,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領,真諦

正令筆扛鼎,亦未造三昧。——陸游《示子過》

深得其中三昧

十方

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

三世

(1) 三代,常指祖孫三代

(2) 在美洲,尤指在美國出生並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側耳

認真傾聽的樣子

側耳而聽

剎剎塵塵

猶言在在處處。 蘇曼殊 《天涯紅淚記》第二章:“還有履踐分也無,剎剎塵塵是要津。” 李大釗 《新的!舊的!》:“既同在一個生活之中,剎剎塵塵都含有全體的質性,都著有全體的顏色。”參見“ 剎塵 ”。

解義

解釋詞義或文義。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況他國之所謂字,拼母得音,即音成句,有專指而無兼義,求音誠捷矣,而解義殊繁。”

林樹

樹木;樹林。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二:“於此東行三十里,當有邱陵林樹,狀若社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丘生》:“初不知有園,及遙見林樹蔥鬱,樓閣參差,訝而詢諸耕者,始得其詳。”

榮枯

(1).草木茂盛與枯萎。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孰知寒暑積,僶俛見榮枯。” 唐 溫庭筠 《題端正樹》詩:“草木榮枯似人事,緑陰寂寞 漢 陵秋。”

(2).喻人世的盛衰、窮達。《後漢書·馮異傳》:“結死生之約,同榮枯之計。” 唐 錢起 《初至京口示諸弟》詩:“兄弟得相見,榮枯何處論。”《紅樓夢》第九二回:“人世的榮枯,仕途的得失,終屬難定。” 廖仲愷 《如此江山·題白雲遠眺圖》詞:“蒼茫眼底,有多少榮枯,滄桑人事?”

寶塔

佛教徒所建用以藏佛舍利的塔。因裝飾有佛教七寶,故稱寶塔。現泛指一種類似多層塔樓的遠東建築,常具有華麗的裝飾,典型地在分層處挑出翹曲的屋檐,屋角有向上的翹角

生滅

(1).佛教語。依因緣和合而有,謂之“生”;依因緣離散而無,謂之“滅”。 南朝 宋 謝靈運 《<維摩經>十譬贊·電》:“倏爍驚電過,可見不可逐。恆物生滅後,誰復覈遲速。” 唐 顧況 《贈僧》詩之二:“更把浮榮喻生滅,世間無事不虛空。” 清 陳維崧 《念奴嬌·春日同緯雲南畊遍歷南嶽諸園林》詞:“何限向來哀樂事,一笑浮漚生滅。”

(2).猶生死。 唐 王維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詩:“有無斷常見,生滅幻夢受。” 宋 范成大 《太師陳文恭公輓詞》:“夢已 商 人奠,身猶 漢 相朝;古來賢達意,生滅兩消搖。”

一絲不掛

原指佛教用語,意為棄絕塵世,無牽無掛。也形容赤身露體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獅驚嶽嶽,王廟憶堂堂。——郭沫若《訪埃雜吟》

曰:“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莊嚴大方

儀表堂堂

(3) 形容志氣宏大

我們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還怕這一點困難嗎?

(4) 陣式或氣勢很大

堂堂的軍樂隊走過去了

雲庵

亦作“ 雲菴 ”。建造在高山頂上的房舍。 唐 陸龜蒙 《秋日遣懷十六韻寄道侶》:“藥鼎高低鑄,雲庵早晚苫。” 宋 蘇軾 《初自徑山歸述古召飲介亭以病先起》詩:“慣眠處士雲菴里,倦醉佳人錦瑟旁。” 王文誥 題註:“ 祖無擇 所作 介亭 ,在山之極巔排衙石處。” 元 李存 《題雲庵》詩:“夜宿雲菴中,白雲滿牀頭。”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詩詞推薦

過張家渡遇雲庵生辰原文_過張家渡遇雲庵生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