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別·其二

作者:李雲龍 朝代:明代

錄別·其二原文

青絲非不惜,願得系君懷。

尚有愁千結,並刀剪不開。

迢遙紫塞道,綿邈黃金台。

誰道兵戈阻,看儂飛夢來。

詩詞問答

問:錄別·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雲龍
問:錄別·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錄別·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李雲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雲龍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詞韻第五部

參考注釋

青絲

(1) 黑髮

一縷青絲

(2) 青梅等切成的細絲,放在糕點餡內或放在糕點面上做點綴

(3) 青色的絲繩

不惜

(1)

不顧惜

不惜工本

(2)

捨得

為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刀剪

刀和剪子。泛指日用的切割剪裁工具。 明 楊基 《仕女四春圖》詩之二:“曲曲畫闌皆倚遍,一春刀剪不聞聲。”《紅樓夢》第八十回:“﹝ 寳蟾 ﹞尋死覓活,晝則刀剪,夜則繩索,無所不鬧。”

迢遙

遙遠的樣子

道路迢遙

紫塞

北方邊塞。 晉 崔豹 《古今注·都邑》:“ 秦 築 長城 ,土色皆紫, 漢 塞亦然,故稱紫塞焉。”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南馳 蒼梧 漲海 ,北走紫塞 雁門 。” 唐 羅鄴 《邊將》詩:“若無紫塞煙塵事,誰識青樓歌舞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將》:“一聲叱退 黃河 浪,兩手推開紫塞煙。”

綿邈

亦作“緜邈”。1.遼遠。《文選·左思<吳都賦>》:“島嶼綿邈,洲渚馮隆。” 劉逵 註:“綿邈,廣遠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家國綿邈,山川遼夐。”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但山川緜邈,二孱弱女子,何以能來?”

(2).長久;悠遠。 晉 陸機 《感時賦》:“夜綿邈其難終,日晼晚而易落。”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開闢草昧,歲紀緜邈,居今識古,其載籍乎!” 唐 李華 《詠史》之三:“緜邈數千祀,丘中誰隱淪。” 清 周亮工 《覺庵兄六十序》:“加以世代綿邈,水火兵燹,以後雖復同處一域,不知為誰何氏之族者矣。”

(3).形容含意深遠或情意深長。 晉 陸機 《文賦》:“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 玉田 以《春水》一詞得名,用冠詞集之首。此詞深情綿邈,意餘於言,自是佳作。” 劉師培 《論近世文學之變遷》:“其以文詞著者,則 陽湖 張氏 、 長洲 宋氏 ,均工綿邈之文,其音則哀而多思,其詞則麗而能則。”

黃金台

古台名。又稱 金台 、 燕台 。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縣 東南 北易水 南。相傳 戰國 燕昭王 築,置千金於台上,延請天下賢士,故名。 南朝 宋 鮑照 《代放歌行》:“豈伊白璧賜,將起 黃金臺 。” 錢振倫 註:“《上谷郡圖經》曰:‘ 黃金臺 , 易水 東南十八里, 燕昭王 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五:“ 燕昭 延 郭隗 ,遂築 黃金臺 。” 清 吳偉業 《夜宿阜昌》詩:“草沒 黃金臺 ,猶憶 昭王 迎。”

兵戈

(1).指兵器。 唐 李白 《大獵賦》:“韜兵戈,火網罟。”

(2).指戰爭。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欲興兵戈,以誅暴 楚 。”《後漢書·獨行傳·譙玄》:“時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學業。”《三國演義》第九六回:“今四方分爭,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韻贈信州周公鼎》詩:“兵戈十載後,窮巷遠遊人。”

(3).指軍隊。 唐 黃滔 《景陽井賦》:“玉樓之絲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晝逼。” 宋 岳飛 《奉詔移偽齊檄》:“順逆二途,蚤宜擇處。兵戈既逼,雖悔何追。”

飛夢

指夢中飛越。 宋 龔鼎臣 《東原錄》:“ 夏侯 曰:‘夜來飛夢到 瑤池 ,借得 周王 八駿騎。’” 清 丘逢甲 《元夕無月》詩:“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詩詞推薦

錄別·其二原文_錄別·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