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異材擢陽阿,秀色方蔚然。
侵尋掩眾阜,屹屹上造天。
驚飆忽摧殞,中道虛棄捐。
顏淵古稱夭,道德今獨妍。
何求擁腫為,無用徒永年。
詩詞問答
問:《劉鹹臨秀才輓詞(道源學士之子)·其二》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先韻
2. 道源學士之子
參考注釋
異材
亦作“異材”。1.有特殊用途的木料或材料。《莊子·人間世》:“ 子綦 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樑;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 唐 姚合 《奉和四松》:“日月滋佳色,煙霄長異材。”
(2).特出才能。《漢書·元後傳》:“ 劉向 少子 歆 通達有異材。” 宋 蘇軾 《賀新運使張大夫啟》:“伏惟某官,早以異材著聞美績。” 鄒韜奮 《辦事上需要的幾個條件》:“此則具有超卓思想的異材,發展事業的柱石,不僅能不負所托而已。”
(3).指有特出才能的人。 清 曾國藩 《<國朝先正事略>序》:“其時皆異材 * ,俊彥雲屯。”
陽阿
(1).樂曲名。 戰國 楚 宋玉 《對楚王問》:“客有歌於 郢 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徘徊《房露》,惆悵《陽阿》。”
(2).古之名倡 陽阿 善舞,後因以稱舞名。《淮南子·俶真訓》:“足蹀 陽阿 之舞,而手會《緑水》之趨。” 高誘 註:“ 陽阿 ,古之名倡也。《緑水》,舞曲也。” 三國 魏 曹植 《箜篌引》:“ 陽阿 奏奇舞, 京洛 出名謳。”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雖 邯鄲 其敢倫,豈 陽阿 之能擬。”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舊院……逢秋風桂子之年,四方應試者畢集,結駟連騎,選色徵歌,轉車子之喉,按 陽阿 之舞。”
(3).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朝陽初升時所經之處。《楚辭·九歌·少司命》:“與女沐兮 鹹池 ,晞女髮兮陽之阿。” 王逸 註:“阿,曲隅,日所行也。言己願托司命,俱沐 鹹池 ,乾髮 陽阿 。”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岩上宿》詩:“美人竟不來, 陽阿 徒晞髮。” 明 何景明 《九詠》:“晞溫暾兮 扶桑 ,訊靈居兮 陽阿 。” 謝無量 《西湖旅興寄懷伯先五十韻》:“晚歲思丹鳥, 陽阿 放白鷴。”
秀色
秀美的容色
麗姿秀色
蔚然
形容繁榮或盛行
該地青年習武已蔚然成風
侵尋
亦作“ 侵潯 ”。漸進,漸次發展。《史記·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 泰山 矣。”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馬貞 索隱:“ 小顏 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嬐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涌而上厲。”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自古賢人君子,進常艱,退常易,富貴有節,無侵尋之求。” 明 歸有光 《乞致仕疏》:“見今病勢侵尋,不能前邁,伏乞聖恩,容臣休致。” 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 中華民國 成立八年,變亂侵尋,迄無寧歲,中間經改易國體者兩次,違憲解散國會者兩次。”參見“ 侵淫 ”。
屹屹
(1).高大挺立貌。《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屹山峙以紆鬱” 晉 張載 註:“《詩》云:‘臨衝弗弗,崇墉屹屹。’” 唐 歐陽詹 《吊九江驛碑材文》:“屹屹子碑,如神如祇。” 明 劉基 《通天台賦》:“屹屹兮似 不周 之天柱,挺挺兮若 閬風 之瑤圃。”
(2).形容性氣豪放。 明 歸有光 《陸子誠墓志銘》:“至述其從母,為人慷慨好施予,平生屹屹無女子態。”《明史·岳正傳》:“ 正 博學能文章,高自期許,氣屹屹不能下人。”
(3).猶矻矻。勤奮不懈貌。 明 高明 《琵琶記·才俊登程》:“小子坐則讀,行則吟,窮年屹屹苦搜尋。” 清 唐甄 《潛書·宗孟》:“寂寂焉主靜不動,屹屹焉屏慾如賊。”
上造
爵位名。 秦 制定爵位二十級,第二級為“上造”。後世亦有承襲 秦 制者。《商君書·境內》:“故爵公士也,就為上造也;故爵上造,就為簪褭。”《漢書·食貨志上》:“於是 文帝 從 錯 之言,令民入粟邊,六百石爵上造。” 顏師古 註:“上造,第二等爵也。” 唐 盧照鄰 《對蜀父老問》:“子爵不登上造,位不至中涓,藜羹不厭,短褐不全,庸非貧賤乎?”
驚飆
突發的暴風;狂風。 三國 魏 曹植 《吁嗟篇》:“卒遇迴風起,吹我入雲間……驚飆接我出,故歸彼中田。” 宋 周邦彥 《端鶴仙》詞:“驚飆動幕,扶殘醉繞紅藥。” 清 譚嗣同 《公宴》詩:“驚飆下纖雲,瑤瑟聲為哀。”
驚飇:同“ 驚飆 ”。 漢 張衡 《南都賦》:“足逸驚飇,鏃析毫芒。” 宋 司馬光 《奉同何濟川迎吏未至秋暑方劇呈同舍》詩:“何時驚飇來,掃蕩天地清。” 清 李調元 《送舍人徐蒸遠回南》詩:“驚飇淒以肅,凍雪欲封瓦。”
驚飈:同“ 驚飆 ”。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洪波振壑,川無恬鱗;驚飈拂野,林無靜柯。” 元 揭傒斯 《湖南憲使盧學士移病歸潁》詩:“驚飈卷飛轍,寥落從此始。” 清 紀昀 《風土》詩之十九:“驚飈相戒避 三泉 ,人馬輕如一葉旋。”
中道
(1) 半路;中途
中道而返
中道還兄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而中道崩殂。——諸葛亮《出師表》
若中道而歸。——《後漢書·列女傳》
(2) 中庸之道
(3) 指一種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據認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於趨向自滿和自苦的兩個極端而從速徹悟
棄捐
(1).拋棄;廢置。《戰國策·秦策五》:“子曰:‘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淮南子·覽冥訓》:“棄捐 五帝 之恩刑,推厥 三王 之法籍。” 唐 胡適 《行路難》詩之一:“黃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棄捐。”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所謂聖明之主者,亦非遠於人情者也,果能敝屣其黃屋,而棄捐所有以利漢人邪?”
(2).特指士人不遇於時或婦女被丈夫遺棄。 漢 劉向 《<戰國策>序》:“當此之時……重約結誓,以守其國,故 孟子 、 孫卿 儒術之士,棄捐於世;而游説權謀之徒,見貴於俗。” 唐 張籍 《離婦》詩:“十載來夫家,閨門無瑕疵……念君終棄捐,誰能強在茲。” 唐 吳筠 《覽古》詩之七:“ 魯侯 祈政術, 尼父 從棄捐。 漢 主思英才, 賈生 被排遷。” 宋 陳師道 《賀許州梁資政書》:“某向以不虞之名,誤被非常之舉,間緣罪戾,自取棄捐。” 明 何景明 《東門賦》:“念我與君,少小結髮,何言中路,棄捐決別。”《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命之不辰,風塵困瘁,再得脫離,又遭棄捐。” 清 吳偉業 《贈陸生》詩:“京華浪跡非長計,賣藥求名總遊戲。習俗誰容我棄捐,才名苦受人招致。”
(3).人死的婉詞。《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唐 李翱 《右僕射楊公墓誌》:“公生六年,太保棄捐;未及成童, 虢國 又終。”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給事中王府君墓版文》:“予生髮未燥,先公棄捐,一念及茲,肝膽為之拆裂。” 清 趙翼 《哭劉瀛坡總戎》詩:“如此相知忍棄捐,身騎箕尾竟登仙。”
淵古
遠古,上古。 梁啓超 《小說與群治之關係》:“彼高才贍學之士,能讀《墳》、《典》、《索》、《邱》,能注蟲魚草木,彼其視淵古之文與平易之文,應無所擇,而何以獨嗜小説?”
道德
(1)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道德之歸也有日矣。——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為校長,他要求在學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標準和禮貌規矩
(2) 合乎道德的
擁腫
(1).臃腫。隆起,不平直。《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 唐 李白 《詠山樽》之二:“擁腫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
(2).臃腫。引申為無所可用或無用。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 夏侯玄 以才望被戮,無 支離 擁腫之鑑也。” 唐 高適 《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詩:“不才羞擁腫,乾祿謝侏儒。” 宋 秦觀 《<逆旅集>序》:“僕野人也。擁腫是師,懈怠是習,仰不知雅言之可愛。”
(3).臃腫。肥大;肥胖。 唐 韓偓 《雨》詩:“餉婦寥翹布領寒,牧童擁腫簑衣濕。”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同郡有富室子,形狀擁腫,步履蹣跚。”
(4).臃腫。指重沓累贅。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三》:“儻止以七字成句,兩句作對,便謂之詩,而重滯擁腫,不協格調,恐於律法未合也。”
(5).臃腫。淳樸自得貌。《莊子·庚桑楚》:“擁腫之與居,鞅掌之為使。” 成玄英 疏:“擁腫、鞅掌,皆淳樸自得之貌也。”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方期全擁腫,豈望躡扶搖。”
無用
(1) 不適用的
無用而傲慢自大的文職人員
(2) 沒有價值或意義的;沒有用處或效果的
在字母表中無用的字母
永年
(1).長壽。《書·畢命》:“資富能訓,惟以永年。” 漢 傅毅 《舞賦》:“娛神遺老,永年之術。” 三國 魏 曹操 《龜雖壽》詩:“盈縮之期,不獨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靳以 《泥路》:“她知道他是不會永年的,死亡時時可以喚著他。”
(2).指長久。 晉 陸機 《辯亡論下》:“敦率遺典,勤民謹政,循定策,守常險,則可以長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天子問道,其言如鍾楊維楨《送康司業詩》
- 蟠桃壽天帝,萍實荐居宸蘇籀《和洪玉甫秘監荔枝三》
- 桃杏勻於染楊無咎《解蹀躞》
- 北望天波門,垣垣宗室宅
- 倦翮閒霜鶚,蒼棱老澗松李流謙《李允成次彥博韻見示仍用韻答之三首》
- 蜀江來滾滾,楚望意悠悠陳峴《舟次鄂州》
- 鴻多霜雪重,山廣道途難
- 秋蘭兮英英,含章兮自明高似孫《秋蘭辭》
- 上無瑕真自淨馬鈺《金蓮出玉花 繼酒同監韻聯珠》
- 小市燈初鬧,高樓鼓已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