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慕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永慕齋原文

又已經年別,難禁一夕情。

丹陵明曉謁,碧落九秋橫。

都是傷心處,何曾繼志成。

每來增永慕,豈系見齋名。

詩詞問答

問:永慕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永慕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永慕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

參考注釋

已經

業已經過

夜已經很深了

一夕

(1).一夜。《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漢 劉向 《九嘆·逢紛》:“思南 郢 之舊俗兮,腸一夕而九運。”

(2).指極短的時間。 宋 蘇軾 《徐州上皇帝書》:“散冶戶之財以嘯召無賴,則烏合之眾,數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丹陵

地名。傳說為 堯 的誕生地。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慶都 ﹞孕十四月,而生 堯 於 丹陵 。” 南朝 梁 江淹 《為建平王慶王太后正位章》:“ 丹陵 藴德, 玄丘 棲聖。” 唐 楊炯 《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則有英靈間出, 丹陵 諧白獸之祥。”

明曉

(1).明達;精通。《後漢書·方術傳下·公沙穆》:“ 穆 明曉占候,乃豫告令百姓徙居高地,故 弘農 人獨得免害。”《南史·孔琳之傳》:“雖醉日居多,而明曉政事。”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 後漢 安帝 永初 五年,舉列將子孫明曉戰陣、任將帥者。”

(2).明白;清楚。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記事珠》:“ 開元 中, 張説 為宰相,有人惠 説 一珠,紺色有光,名曰記事珠。或有闕忘之事,則以手持弄此珠,便覺心神開悟,事無巨細,渙然明曉,一無所忘。” 清 葉廷琯 《吹網錄·韋津誤書死》:“至《段達傳》之作 津 沒於陣,當亦是言陷沒。惟陣字不如《北史》密字之明曉。 溫公 遂作為存沒之沒解,誤謂 津 亡於陣,竟書 津 死。”

(3).指使明白、知道。 宋 蘇轍 《進論·書論》:“及至 湯 武 征伐之際,周旋反覆,自述其用兵之意,以明曉天下。”

碧落

天空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唐· 白居易《長恨歌》

九秋

(1).指秋天。 晉 張協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鳴飇。” 南朝 宋 謝靈運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蕭索。” 唐 杜甫 《月》詩:“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華羅庚 《病中斗·寄老戰友》詩:“我身若蒲柳,難經九秋風。”

(2).指九月深秋。 唐 陸暢 《催妝五首》之一:“聞道禁中時節異,九秋香滿鏡臺前。”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為甚么桃花向三月奮發、菊花向九秋開罷?”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昌黎集》:“菊有黃華則九秋矣,故秋懷以是終也。”

(3).九年。 漢 張衡 《南都賦》:“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 唐 劉禹錫 《謫九年賦》:“古稱思婦,已歷九秋,未必有是,舉為深愁。” 傅尃 《次韻和湘荃、夢蘧聯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夢,一夜西風滿地霜。”

(4).曲名。 晉 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傷心

心裡非常痛苦

別為這事傷心

何曾

反問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成為總統?

繼志

繼續前人之志。《通志·總序》:“大抵開基之人,不免草創,全屬繼志之士為之彌縫。”《宋史·禮志一》:“ 孝宗 繼志,典章文物,有可稱述。” 柳亞子 《鄒韜奮逝世三周年紀念》詩:“遺雛差喜摩雙翅,繼志端應慰九泉。”

永慕

長久思念。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南朝 梁武帝 《旌沉崇傃詔》:“方欲以永慕之晨,更為再期之始。” 唐 無名氏 《著勝六年判》:“墳抽細草,撫書帶而增悲;牖掛殘絲,拂琴絃而永慕。”

詩詞推薦

永慕齋原文_永慕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