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林縣尹韻上元帥石末公

作者:陳鎰 朝代:元代

次林縣尹韻上元帥石末公原文

落日長風動大旗,寧令雲鳥識神奇。

世家共仰侯門戟,兵策誰參別墅棋。

烽火時時蒿目力,指揮往往竭心思。

也知韓范兼文武,還帶貂蟬侍玉墀。

詩詞問答

問:次林縣尹韻上元帥石末公的作者是誰?答:陳鎰
問:次林縣尹韻上元帥石末公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次林縣尹韻上元帥石末公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落日

夕陽

風動

空氣壓力使運動或作功

風動工具

雲鳥

(1).相傳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百官師長皆以云為名號。 少皞氏 受命有鳳鳥適至,故以鳥紀事,百官師長皆以鳥為名號。見《左傳·昭公十七年》。後以“雲鳥”指兩個不同的朝代。 北周武帝 《大赦詔》:“雲鳥殊世,文質異時。” 唐 房晉 《對詞標文苑科策》:“自 風 姜 御辯之始,樹以後王君公;雲鳥分司之初,承以大夫師長。”

(2).雲和鳥。 宋 歐陽修 《會峰亭》詩:“野鳥窺我醉,谿雲留我眠……醉醒各任物,雲鳥徒留連。”

(3).高飛的鳥。《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南朝 宋 謝惠連 《連珠》:“是以高羅舉而雲鳥降,海人萃而水禽翔。” 唐 馬戴 《宿裴氏溪居懷厲玄先輩》詩:“同人不同北,雲鳥自南翔。” 宋 蘇軾 《贈杜介》詩:“應真飛錫過,絶磵度雲鳥。”

(4).比喻隱士。 五代 齊己 《經費徵君舊居》詩:“高眠當新地,雲鳥未為孤。”

識神

佛教語。心識,心靈。《魏書·釋老志》:“凡其經旨,大抵言生生之類,皆因行業而起,有過去、當今、未來,歷三世,識神常不滅。” 明 葉憲祖 《北印說法》:“幾番塵世,識神一點不差移,只為那無明起妄,宿業成迷。”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甲辰科首題》:“ 朱氏 子弟俟其出場暫憩,漫叩曰:‘大人遴擇榜首,何以竟違初志?’ 朱 驚起取卷讀之,嘆曰:‘我繙閲時殊不覺也,蓋識神似為鬼物所掩矣。’”

世家

(1) 舊指門第高貴、世代為官的人家

仲子,齊之世家也。——《孟子·滕文公》

出身世家

(2) 《史記》中諸侯的傳記。如:《晉世家》《陳涉世家》《留侯世家》

侯門

(1).諸侯之門。 唐 劉禹錫 《學阮公體》詩之三:“侯門有仁儀,靈臺多苦辛。”

(2).指顯貴人家。 元 無名氏 《連環記》第二折:“俺只道侯門一入如天遠,誰承望 漢 劉晨 誤入桃源,枉著你佳人受盡相思怨。”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侯門都作沉沉夢,翻笑衰翁局外痴。”參見“ 侯門如海 ”。

別墅

在風景區或在郊區建造的供休養的住所

烽火

(1) 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2) 比喻戰火或戰爭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時時

常常。《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雖家居, 景帝 時時使人問籌策。” 唐 李鹹用 《題劉處士居》詩:“溪鳥時時窺戶牖,山雲往往宿庭除。”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時時還有一點兩點潮濕的漁火浮動在水面上。”

目力

視力

一個目力很好的年青人

指揮

(1) 發令調度

指揮圍攻

(2) 指導樂曲或樂隊的演奏

(3) 發令調度的人

樂隊指揮

往往

(1) 每每;時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處處;到處

往往山出棋置。——《史記·貨殖列傳》

卒中往往語。——《史記·陳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紛紛

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梁軍。——《史記·吳王濞列傳》

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漢書·司馬遷傳》

心思

(1) 主意

他產生了一個好心思

(2) 智慧

挖空心思地去想辦法

(3) 願望,想做某事的心境

他沒心思去看電影

韓范

(1). 唐 韓愈 為著名古文家,卒謚“文”。 宋 范仲淹 亦以能文著稱,卒謚“文正”。後世因以“韓范”並稱之。 明 張居正 《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贈太保謚襄毅楊公墓志銘》:“ 李 郭 無文, 韓 范 無武,公也兼之。”

(2). 宋 名臣 韓琦 和 范仲淹 的並稱。《宋史·韓琦傳》:“ 琦 與 范仲淹 在兵間久,名重一時,人心歸之,朝廷倚以為重,故天下稱為‘韓范’。” 宋 王十朋 《觀國朝故事》詩之二:“朝廷起 韓 范 ,節制閫外師。”

文武

(1).文德與武功;文治與武事。《詩·周頌·雝》:“宣哲維人,文武維後。” 鄭玄 箋:“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為之君故。”《呂氏春秋·不廣》:“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史記·循吏列傳論》:“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

(2).特指武事、軍事。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臣僚之中,素有才識,可賜 孫 吳 之書,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詩·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萬邦為憲。” 朱熹 集傳:“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漢書·朱雲傳》:“ 平陵 朱雲 ,兼資文武。” 唐 韓愈 《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

(4).文臣和武將,文武官員。《南史·宋紀上·武帝》:“謁 漢 長陵 ,大會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濟 《奉詔賦蜀主降唐》詩:“滿城文武欲朝天,不覺鄰師犯塞煙。”《水滸傳》第九三回:“眾文武見殺了四個大臣,都要來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嚇著了一朝文武。”

(5).猶言溫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異錄·藥》:“火須文武、緊慢得中。”參見“ 文武火 ”。

(6). 周文王 與 周武王 。《詩·大雅·江漢》:“ 文 武 受命, 召公 維翰。” 鄭玄 箋:“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禮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 宋 蘇軾 《石鼓》詩:“勳勞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遠猶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辭,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詩書,無與之並者矣。”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張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還帶

唐 裴度 一日游 香山寺 。有一婦人借得三條玉帶、一條犀帶,準備賄賂權貴,營救獲罪的父親,結果遺失寺中。 裴度 得而還之。事見 唐 丁用晦 《芝田錄》。 元 關漢卿 據此撰有《裴度還帶》雜劇。後以“還帶”表示歸還珍貴的失物。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己丑館選》:“行善乃本等,非以責報,救蟻還帶,此兩人直是陡見,突發此心。”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真生》:“ 真 曰:‘君前所見,乃仙人點金石也……醉後失去,隱卜當在君所,如有還帶之恩,不敢忘報。’”

貂蟬

(1).貂尾和附蟬,古代為侍中、常侍等貴近之臣的冠飾。《後漢書·輿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 趙惠文 冠’。” 劉昭 註:“ 應劭 《漢官》曰:‘説者以金取堅剛,百鍊不耗。蟬居高飲絜,口在掖下,貂內勁捍而外溫潤。’此因物生義也。”

(2).借指貂蟬冠。《南史·江淹傳》:“初, 淹 年十三時,孤貧,常採薪以養母,曾於樵所得貂蟬一具,將鬻以供養。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徵也,汝才行若此,豈長貧賤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詞:“頭上貂蟬貴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誰雄!”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彼固曰異種賤族,非吾中夏神明之胄,所為立於其朝者,特曰冠貂蟬、襲青紫而已。”參見“ 貂蟬冠 ”。

(3).指侍中、常侍之官。亦泛指顯貴的大臣。《漢書·劉向傳》:“今 王 氏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內。” 唐 崔顥 《奉和許給事夜直簡諸公》:“寵列貂蟬位,恩深侍從年。” 宋 陸游 《草堂拜少陵遺像》詩:“ 長安 貂蟬多,死去誰復算!”

(4).《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司徒 王允 家的歌伎。 王允 欲除奸臣 董卓 ,無計可施, 貂蟬 請自獻身,以博 董卓 歡心,後又故意勾引其義子 呂布 ,離間兩人關係,終借 呂布 之手,殺死 董卓 。唯此事不見於正史。 清 梁章鉅 《浪跡續談·貂蟬》:“《三國志演義》言 王允 獻 貂蟬 於 董卓 ,作連環計。正史中實無 貂蟬 之名,惟《董卓傳》雲, 卓 嘗使 布 守中閤, 布 與 卓 侍婢私通云云。 李長吉 作《呂將軍歌》云:‘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大旗下。’蓋即指 貂蟬 事,而小説從而演之也。 黃右原 告余曰:‘《開元占經》卷三十三,熒惑犯須女。占注云,《漢書通志》: 曹操 未得志,先誘 董卓 ,進 刁蟬 以惑其君。此事異同不可攷,而 刁蟬 之即 貂蟬 ,則確有其人矣。’《漢書通志》今亦不傳,無以斷之。”

玉墀

(1).宮殿前的石階。亦借指朝廷。 漢武帝 《落葉哀蟬曲》:“羅袂兮無聲,玉墀兮塵生。” 南朝 宋 顏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灑零玉墀,雨泗丹掖。” 唐 王維 《扶南曲歌詞》之四:“拂曙朝前殿,玉墀多珮聲。” 元 無名氏 《醉寫赤壁賦》第二折:“身近玉墀新錦綉,手調金鼎舊鹽梅。”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 沉椒園 御史云:‘金閨才子愛 袁絲 ,年少承恩出玉墀。’”

(2).台階的美稱。 南朝 梁 沉約 《三婦艷》詩:“大婦掃玉墀,中婦結羅帷。”

詩詞推薦

次林縣尹韻上元帥石末公原文_次林縣尹韻上元帥石末公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