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盧韓李諸子泛舟作

作者:李孫宸 朝代:明代

同盧韓李諸子泛舟作原文

春風盪微和,積陰亦云熙。

徵徒既繽郁,駕言采江蘺。

遙空望無際,四面來清輝。

盪槳遵枉渚,弭棹薄修湄。

沿洄雖不遠,愛此清漣漪。

何以佐盤餐,江鱗春正肥。

命酌長松下,清音宛竹絲。

菰蘆得生計,鷗鳥更何機。

泛泛忘歸路,冥煙失魚磯。

願子惜歡會,念此流光移。

詩詞問答

問:同盧韓李諸子泛舟作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同盧韓李諸子泛舟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微和

(1).輕微的暖氣。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七:“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 唐 方乾 《閏春》詩:“羃羃復蒼蒼,微和傍早陽。” 清 黃遵憲 《春夜招鄉人飲》詩:“春風漾微和,吹斷簾前雪。”

(2).稍為暖和。 唐 元稹 《和樂天早春見寄》:“雨香雲澹覺微和,誰送春聲入棹歌。”

積陰

(1).謂陰氣聚集。《文子·上仁》:“積陰不生,積陽不化;陰陽交接,乃能成和。”《淮南子·天文訓》:“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

(2).指酷寒之氣。《漢書·晁錯傳》:“夫胡貉之地,積陰之處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飲酪,其人密理,鳥獸毳毛,其性能寒。” 唐 韓偓 《火蛾》詩:“陽光不照臨,積陰生此類。” 清 金農 《題方氏池上壁》詩:“憑欄送遠目,積陰生陂塘。”

(3).猶久陰。 宋 蘇軾 《答仲屯田次韻》:“清風捲地收殘暑,素月流天掃積陰。”《宋史·五行志一下》:“﹝ 隆興 ﹞二年六月,積陰彌月。”

(4).謂積陰德。 楊朔 《雪花飄飄》:“ 百歲媽 急忙爬上去攔住說:‘老總,你抬抬手,給留下這點吃的吧!權當積陰積德,賞給我們娘兒倆一口飯。’”

駕言

(1).駕,乘車;言,語助詞。語本《詩·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後用以指代出遊,出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一:“駕言發 魏 都,南向望 吹臺 。”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鄭澤 《贈鈍根游海上》詩:“長帆翼金風,駕言拾海月。”

(2).傳言;託言。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石經淪缺,存半毀幾;駕言永久,諒用憮焉。” 明 文秉 《先撥志始》卷上:“ 李可灼 敢以無方無製之藥,駕言金丹,夕進御而朝賓天。”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然一旦成此大釁者,良由降虜 哱拜 久懷異圖,駕言云雲。” 清 蒲松齡 《上孫給諫書》:“凡以膚受來愬者,直笑曰,我不曾目見;有駕言毀駡主翁者,直笑曰,我不曾耳聞。”

江蘺

(1).見“ 江離 ”。

(2).紅藻的一種。藻體深褐色或暗紅色,細圓柱狀,有不規則的分枝。生在海灣淺水中。可提取瓊膠,供食用及作工業原料用。也叫“龍鬚菜”。

遙空

(1).遙遠的天空。 唐太宗 《賦得花庭霧》:“還當雜行雨,彷彿隱遙空。” 清 趙翼 《納涼》詩:“盆池新浴罷,雨過浄遙空。” 潘垂統 《討債》:“滿布遙空的雪片,像梅林里萎謝的梅花般飛舞著。”

(2).向著遠處的高空。 明 馮夢龍 《女丈夫·登樓瀝酒》:“那 扶餘國 訊息,正合東南奇事之言,俺和你不免遙空瀝酒,為他稱賀則個。”

無際

無邊

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四面

東、南、西、北四個方面,泛指周圍

四面受敵

清輝

清光。多指日月的光輝。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否終則承之以泰,晦極則清輝晨耀。” 唐 杜甫 《月圓》詩:“故園松桂發,萬里共清輝。” 明 高啟 《次韻周誼秀才對月見寄》:“登樓強欲攬清輝,刁斗連營不堪聽。” 郁達夫 《出奔》三:“但從窗隙里漏進來的亮光,還不是天明的曙色,卻是積雪的清輝。” 聞一多 《神話與詩·說舞》:“灌木林中一塊清理過的地面上,中間燒著野火,在滿月的清輝下,吐著熊熊的赤焰。”

枉渚

(1).古地名。 枉水 流入 沅水 的小水灣,在今 湖南 常德市 南。《楚辭·九章·涉江》:“朝發 枉渚 兮,夕宿 辰陽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沅水》:“ 沅水 又東歷小灣,謂之 枉渚 。”

(2).古地名。又名 琵琶洲 ,在今 甘肅省 兩當縣 南。因洲渚迂迴,人跡罕到,故名。 唐 杜甫 《兩當縣吳十侍御江上宅》詩:“鵾鷄號 枉渚 ,日色傍阡陌。”

(3).彎曲之渚。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其中引水,飛皋傾瀾,瀑布或枉渚,聲溜潺潺不斷。” 唐 歐陽詹 《陪太原鄭行軍登汾上閣》詩:“城槐臨枉渚,巷市接飛梁。”

弭棹

亦作“ 弭櫂 ”。停泊船隻。 南朝 宋 謝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弭棹薄枉渚,指景待樂闋。” 唐 陳子良 《入蜀秋夜宿江渚》詩:“我行逢日暮,弭櫂獨維舟。” 宋 賀鑄 《擁鼻吟·吳音子》詞:“別酒初銷,憮然弭櫂蒹葭浦。回首不見高城,青樓更何許。” 元 盧摯 《黑漆弩·晚泊採石》曲:“記朝來黯別 江 濱,又弭棹娥眉晚處。”

沿洄

指順水而下或逆流而上

清漣

(1) 水清而有微波貌

(2) 指清水

濯清漣而不妖。——宋· 周敦頤《愛蓮說》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盤餐

盤盛的食物

則蓮實與藕皆並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春正

正月。語出《春秋·桓公三年》:“春正月。” 漢 李尤 《平樂觀賦》:“四表交會,抱珍遠並,雜遝歸誼,集於春正。” 晉 張駿 《東門行》:“勾芒御春正,衡紀運玉瓊。” 徐念慈 《<小說林>緣起》:“《小説林》之成立,既二年有五月,同志議於春正發刊《小説林月刊社報》。”

命酌

(1).使令酌酒者。《禮記·投壺》:“﹝司射﹞命酌曰:‘請行觴。’酌者曰:‘諾。’” 陳澔 集說:“司射命酌酒者行罰爵。”

(2).使令酌酒。《晉書·元帝紀》:“初鎮 江 東,頗以酒廢事。 王導 深以為言,帝命酌,引觴覆之,於此遂絶。”

(3).泛指飲酒。 唐 王勃 《秋日宴季處士宅序》:“披白雲而開筵,俯青溪而命酌。”

松下

(1).松樹之下;松間。 唐 李白 《淮南臥病書懷》詩:“風入松下清,露出草閒白。” 唐 賈島 《尋隱者不遇》詩:“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宋 梅堯臣 《對雪憶往歲錢塘西湖訪林逋》詩之一:“折竹壓籬曾礙過,卻穿松下到茅廬。”

(2).古地名。《呂氏春秋·行論》:“ 松下 亂,先君以不安棄羣臣也。” 高誘 註:“ 松下 ,地名也。”

清音

(1) 清越的聲音;清亮的聲音

山水有清音

(2) 發音時聲帶不振動的音,如國語語音中的 p、t、k、f、s等

竹絲

古代紙的品種之一。 元 費著 《蜀箋譜》:“ 廣都 紙有四色,一曰假山南,二曰假榮,三曰冉村,四曰竹絲,皆以楮皮為之。”

菰蘆

(1).菰和蘆葦。 宋 陸游 《聞新雁有感》詩:“新雁南來片影孤,冷雲深處宿菰蘆。” 清 何鞏道 《歸至鐵岡》詩:“菰蘆自古容鷗鷺,怪得閒身到水邊。”

(2).借指隱者所居之處;民間。 三國 蜀 諸葛亮 《稱殷禮》:“ 東吳 菰蘆中,乃有奇偉如此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自敘》:“余菰蘆中老儒爾。” 清 錢謙益 《答何三季穆》詩之三:“湖海憂危惟汝獨,菰蘆豪傑更誰如。”

生計

(1) 謀生的辦法

教育是為生活而不僅僅為生計作準備,是為生存而不是為謀生作準備

(2) 生活的狀況

但夥計本非仇敵,生計艱難,要求提高待遇,也正是人情之常。——柯靈《遙夜庥》

(3) ∶謀劃;產生計策

事生謀,謀生計。——《鬼谷子》

泛泛

(1) 蕩漾的樣子,浮動的樣子泛泛其景。——《詩·邶風·二子乘舟》

(2) 又

泛泛楊舟。

(3) 不深入;平平常常

泛泛之交

忘歸

(1).忘返。《楚辭·九歌·山鬼》:“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脩兮憺忘歸。” 晉 左思 《吳都賦》:“ 舜 禹 游焉,沒齒而忘歸。”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2).良箭名。以一去不復返,故稱。《公孫龍子·跡府》:“ 龍 聞 楚王 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 雲夢 之圃。”《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之一》:“左攬繁若,右接忘歸。” 李周翰 註:“忘歸,矢名。”

魚磯

可供垂釣的水邊岩石。 元 陳普 《野步》詩之八:“鳥影魚磯日暮,豆花村屋秋深。” 明 高啟 《答默堂在紹興見寄》詩:“共買魚磯瓮城下,邇來江湖向誰明。” 清 納蘭性德 《浣溪沙》詞:“一水濃陰如罨畫,數峰無恙又晴暉。濺裙誰獨上魚磯。”參見“ 漁磯 ”。

歡會

(1).歡樂的聚會。 三國 魏 曹植 《閨情》詩:“歡會難再逢,芝蘭不重榮。” 唐 白居易 《除夕寄弟妹》詩:“早晚重歡會,羈離各長成。” 寧調元 《次韻答哲夫》:“歡會縱多客易散,舊遊回憶更堪傷。”

(2).特指男女相會尋歡。《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這 吳氏 正待與知觀歡會,吃那一驚也不小,同丫鬟兩個抖擻了一團。”

懽會:愉快地聚會。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英》:“一女曰:‘前宵一夢大惡,今猶汗悸。’下座者搖手曰:‘莫道莫道!今宵姊妹懽會,言之嚇人不快。’”

流光

時光

總把流光誤。——《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

詩詞推薦

同盧韓李諸子泛舟作原文_同盧韓李諸子泛舟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