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衣冠禮拜出名家,嶺海重開寶樹花。
聚會獨逢清夜月,淹留卻憶舊時華。
銀河遠帶龍潭水,霄漢光浮鳳嶺霞。
回首故鄉思雨露,年年三月泛仙槎。
詩詞問答
問:《送龍門宗人殿鳳山始祖墓還里》的作者是誰?答:何文繪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麻韻
2. 清何天衢《欖溪何氏詩徵》卷一
參考注釋
冠禮
古代男子二十歲(天子、諸侯可提前至十二歲)舉行的加冠之禮,表示其成人。《禮記·冠義》:“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 清 戴名世 《宏光朝偽東宮偽後及黨禍紀略》:“太子性仁弱,生十年行冠禮,執圭見羣臣,進止不失尺寸。”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我的第一個師父》:“出家人受了大戒,從沙彌升為和尚,正和我們在家人行過冠禮,由童子而為成人相同。”
出名
(1) 有名氣
他以語言敏捷而出名
在一家出名的飯店裡就餐
(2) 出面;以個人或集體的名義(做某事)
考慮一位合適的人選出名去聯絡
嶺海
指兩 廣 地區。其地北倚 五嶺 ,南臨 南海 ,故名。 唐 韓愈 《潮州刺史謝上表》:“雖在萬里之外, 嶺海 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閒,輦轂之下。” 宋 張孝祥 《念奴嬌·過洞庭》詞:“應念 嶺海 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元 吳師道 《吳禮部詩話》:“ 文文山 死節,諸公傷悼之作佳者,如…… 黃誠信 云:‘三百餘年樂育恩,晚從科目得斯人,崎嶇 嶺海 期年國,零落氈毛萬里身。’皆可傳頌。”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粵民義師》:“一朝應蒲穀(轂)之錫,專制 嶺海 間,比於古之藩鎮,不亦身與名之兩全乎?”
寶樹
(1).佛教語。指七寶之樹,即極樂世界中以七寶合成的樹木。《法華經·壽量品》:“寶樹多花菓,眾生所遊樂。” 南朝 梁簡文帝 《六根懺文》:“香風淨土之聲,寶樹鏗鏘之響,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吳筠 《思還淳賦》:“寶樹瓊軒,凌雲照日。鏗鍠窈窕,不可談悉。” 許地山 《空山靈雨·七寶池上的鄉思》詩:“ 迦陵頻迦 鼓著翅膀,飛到池邊一棵寶樹上。”
(2).泛指珍奇的樹木。《中國民間故事選·百鳥床》:“老輩人說過:走過南山的桂樹林,在一個萬丈高崖上,有一株寶樹,這株樹上的葉子啊,一年四季綠油油的,還隨時開著象紅寶石樣的花朵。”
(3).古代婦女首飾中的步搖。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反插金鈿,橫抽寶樹。” 吳兆宜 註:“《後漢·輿服志》:‘皇后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
(4).猶玉樹。喻佳子弟。典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語言》:“ 謝太傅 ( 謝安 )問諸子姪:‘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車騎( 謝玄 )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 唐 王勃 《滕王閣詩序》:“非 謝 家之寶樹,接 孟 氏之芳鄰。”
聚會
聚集會合
幾個老同學聚會
清夜
清靜的夜晚。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唐 李端 《宿瓜州寄柳中庸》詩:“懷人同不寐,清夜起論文。”《花月痕》第四六回:“而內閣大臣,尤循常襲故,旅進旅退於唯唯諾諾之間,清夜捫心,其能 * 乎?”
淹留
長期逗留;羈留
時華
(1).時興的花式。《南齊書·輿服志》:“ 宋 大明 改脩輦輅,妙盡時華。”
(2).應時的花卉。 唐 王勃 《澗底寒松賦》:“見時華之屢變,知俗態之多浮。”
銀河
完整地環繞天球伸展的一條寬而發亮的不規則光帶,看起來像一條河,銀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見,它是由無數暗星(恆星)的光引起的
龍潭
(1).深淵。 唐 李白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詩:“龍潭中噴射,晝夜生風雷。” 宋 曾鞏 《冬望》詩:“龍潭瀑布入胸臆,嘆息但謝 宗 與 雷 。” 清 陳璋 《閩灘竹枝詞》:“萬丈龍潭千尺浪,也堪愁煞鐵梢公。”
(2).喻兇險之處。《再生緣》第二二回:“母姊遭擒在此山,弟當前去鬭龍潭。”
漢光
漢光武帝 的省稱。 唐 李白 《上雲樂》詩:“ 赤眉 立 盆子 , 白水 興 漢光 。” 唐 杜甫 《述古》詩之三:“ 漢光 得天下,祚永固有開。”
鳳嶺
即 鳳凰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東南。北近 西湖 ,南接江濱。形若飛鳳,故名。 宋 蘇軾 《贈別》詩:“慇懃莫忘分攜處,湖水東邊 鳳嶺 西。”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鄉思
對故鄉的思念。 南朝 梁 何遜 《渡連圻》詩之二:“寓目皆鄉思,何時見狹斜。” 明 杜濬 《游山前後作》詩:“客程看 鐵瓮 ,鄉思豈 金陵 。” 羊翬 《癭》:“雨淅淅瀝瀝地越下越大了--這喚起鄉思的 巴山 夜雨啊!”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澤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仙槎
亦作“僊槎”。神話中能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竹木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舊説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郡 訪 嚴君平 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 蜀 問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宋 張孝祥 《蝶戀花·送姚主管橫州》詞:“君泛仙槎銀海去。後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明 方孝孺 《萬里圖》詩:“僊槎二月出 龍門 ,萬里春風掉晴雪。”《隨園詩話》卷十二引 清 郭起元 《客中秋思》詩:“銷魂何處盼仙槎?客髩逢秋白更加。”《太平廣記》卷四○五引《洞天集》:“ 嚴遵 仙槎, 唐 置之於 麟德殿 ,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蠧。 李德裕 截細枝尺餘,刻為道像,往往飛去復來。 廣明 以來失之,槎亦飛去。” 唐 李适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詩:“若見 君平 須借問,仙槎一去幾時來?” 明 劉基 《怨王孫》詞:“紅塵目迥,河漢應有仙槎待還家。”後亦借稱行人所乘之舟。
標籤: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