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六詠·其三

作者:李雲龍 朝代:明代

梅花六詠·其三原文

托根臨古道,閱世幾經春。

笑指莓苔色,都為桃李塵。

仙山勞遠夢,香國憶前身。

不作縞衣舞,妖嬈學美人。

詩詞問答

問:梅花六詠·其三的作者是誰?答:李雲龍
問:梅花六詠·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梅花六詠·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托根

猶寄身。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三章:“後此,夫人綜覽季世,漸入澆漓,思攜爾托根上國。” 周瘦鵑 《蘇州遊蹤·記義士梅》:“鐵榦虬枝綉古苔,羣芳譜里百花魁,托根曾在五人墓,尊號應封義士梅。”

古道

(1) 傳統的正道。今通稱不趨附流俗,守正不阿為古道

夫重懷古道,枕籍詩書,危不能安,亂不能治,郵里逐雞難,亦無黨也。——漢· 桓寬《鹽鐵論·殊路》

(2) 古樸

古道熱腸

忠厚古道

(3) 古舊的路徑

踏上石子鋪的古道

樂遊原上清秋節, 鹹陽古道音塵絕。—— 唐· 李白《憶秦娥》

閱世

經歷時世。 唐 劉禹錫 《宿誠禪師山房題贈》詩之二:“視身如傳舍,閲世甚東流。” 宋 蘇軾 《樓觀》詩:“門前古碣臥斜陽,閲世如流事可傷。” 清 鈕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石硯﹞端凝靜默,有勵俗之守焉;厚重不毀,有閲世之壽焉。” 季羨林 《西諦先生》:“我們當時差不多都才二十歲左右,閱世未深,尚無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時候。”

幾經

經過許多次

幾經磨難

莓苔

青苔。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踐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蘇舜欽 《寄守堅覺初二僧》詩:“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訪尋。” 明 李瀚 《光孝寺訪唐佛》詩:“一徑莓苔寒瑟瑟,千年燈火坐蕭蕭。”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仙山

(1).仙人居住的山。 唐 劉禹錫 《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詩:“ 三鄉 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

(2).比喻遠離市廛的幽靜所在。 明 高濂 《玉簪記·幽情》:“芳草掩重門,住仙山欲避 秦 ,門前怕有漁郎問。”參見“ 仙山樓閣 ”。

遠夢

思念遠方人的夢。 唐 李白 《憶襄陽舊遊》詩:“歸心結遠夢,落日懸春愁。” 宋 蘇軾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詩:“山憶喜歡勞遠夢,地名 惶恐 泣孤臣。”《花月痕》第四五回:“何況覊人,鄉書一紙,抵多少回文新剪;細計歸期,常勞遠夢,輸與玳梁棲燕。”

香國

(1).《維摩詰經·香積佛品》曰:上方界佛土有國名 眾香 ,佛號 香積 ,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因以“香國”指佛國。 南朝 梁 沉約 《捨身願疏》:“雖果謝菴園,飰非香國,而野粒山蔬,可同屬饜。”

(2).猶花國。 宋 許月卿 《木犀》詩:“分封在香國,筮仕得黃裳。” 金 元好問 《紫牡丹》詩之三:“已從香國偏薰染,更惜花神巧剪裁。”

前身

(1) 佛教用語。指輪迴前的生命

(2) 事物的上一個狀態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縞衣

(1).白絹衣裳。《禮記·王制》:“ 殷 人哻而祭,縞衣而養老。” 鄭玄 註:“ 殷 尚白而縞衣裳。”《列子·黃帝》:“ 子華 之門徒皆世族也,縞衣乘軒,緩步闊視。”

(2).用以比喻潔白的梅花或羽毛。 宋 蘇軾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詩:“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叩門。” 明 何景明 《畫鶴賦》:“儼縞衣而不驚,騰玉羽而將翔。”

(3).舊時居喪或遭其他凶事時所著的白色衣服。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葉法善》:“發引日,敕官縞衣祖送於國門之外。”《明史·史可法傳》:“渡 江 抵 浦口 ,聞北都既陷,縞衣發喪。”

妖嬈

(1) 嬌艷美好的

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毛 * 《沁園春·雪》

(2) 有誘惑感的,引起 * 的

美人

(1)

(2) 美女

一個長著油光發亮的黑頭髮、紅嘴唇、眼睛一點也不怯懦的大膽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賢人

全州的美人和紳士都聚集在那裡

詩詞推薦

梅花六詠·其三原文_梅花六詠·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