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谷口鄭子真,雖非陶處士。
彭澤歸去來,未必不同志。
古人論心不論跡,今人論跡不論心。
曾子武城子思衛,出處一致非升沉。
築堂悠然對平巘,碧雲過雨南山遠。
孰謂今人非古人,淋漓文字見題扁。
詩詞問答
問:《題鄭以仁府掾南山堂(癸丑)》的作者是誰?答:朱同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癸丑
參考注釋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子真
漢 褒中 人 鄭朴 的字。居 谷口 ,世號 谷口子真 。修道守默, 漢成帝 時大將軍 王鳳 禮聘之,不應;耕於岩石之下,名動京師。見《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唐 張喬 《七松亭》詩:“已比 子真 耕 谷口 ,豈同 陶令 臥江邊。” 宋 范仲淹 《送鄞江竇尉》詩:“ 王 謝 江山久蕭索, 子真 今為起清風。”
處士
(1).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後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楊朱 、 墨翟 之言盈天下。”《後漢書·方術傳論》:“ 李固 、 朱穆 等以為處士純盜虛名,無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 唐 元稹 《中書省議舉縣令狀》:“又雲見任官及處士、散試官,並請停集。” 汪洋 《壽靜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韻》:“ 謝公 霖雨蒼生望,失笑 東山 處士多。”
(2).星名。即少微星。《晉書·天文志上》:“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處士。”參見“ 少2微 ”。
彭澤
(1).澤名。即今 鄱陽湖 。在 江西省 北部。又名 彭湖 、 彭蠡 。《韓詩外傳》卷三:“左 洞庭 之波,右 彭澤 之水。”
(2).縣名。 漢 代始設。在今 江西省 北部。 晉 陶潛 曾為 彭澤 令,因以“彭澤”借指 陶潛 。 唐 王勃 《滕王閣詩序》:“ 睢園 緑竹,氣凌 彭澤 之樽; 鄴水 朱華,光照 臨川 之筆。” 唐 劉知幾 《史通·稱謂》:“有匹夫而不名者,若 步兵 、 彭澤 之類是也。” 清 秋瑾 《菊》詩:“鐵骨霜姿有傲衷,不逢 彭澤 志徒雄。”
歸去來
(1).辭賦篇名。 晉 陶潛 所作。《晉書·隱逸傳·陶潛》:“執事者聞之,以為 彭澤令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 潛 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義熙 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後用以歸隱之典。 宋 梅堯臣 《田家語》詩:“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發劉郎浦》詩:“白頭厭伴漁人宿,黃帽青鞋歸去來。” 唐 顏真卿 《贈裴將軍》詩:“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 匈奴 不敢敵,相呼歸去來。”
(3).詞牌名。雙調,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體,仄韻。 清 王奕清 《詞譜》卷七:“《歸去來》調見《樂章集》詞二首,因詞有‘歌筵舞,且歸去,休惆悵,好歸去’句,取以為名。”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同志
(1) 志趣相同;志向相同
自有國同志者在。——清· 林覺民《與妻書》
和他同志的多得很
(2) 指志趣相同的人
樂得與二三同志,酒余飯飽,雨夕燈窗,同消寂寞。——《紅樓夢》
四卿及同志。——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3) 為共同理想事業而奮鬥的人,特指同一個政黨的成員
黨員同志
我得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
(4) 某些國家人民彼此之間的通稱
同志,你的帽子掉了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論心
(1).研究思想。《荀子·非相》:“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
(2).談心,傾心交談。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二九:“撫臆論心,有時而謬。” 宋 王安石 《相送行》詩:“憶昔論心兩綢繆,那知相送不得留。”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六:“多君媕雅數論心,文字緣同骨肉深。”
不論
(1)
表示條件或情況不同而結果不變,下文多用“都、總”與它呼應
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努力學習
(2)
無論,不管
不論你走到那裡,都別把我忘了
今人
現代人;當代人。與“古人”相對。 唐 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於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端肅拜》:“今人止以為婦人之禮。” 郭小川 《西出陽關》詩:“風砂呵風砂,只望你不把今人當古人!”
一致
沒有分歧
升沉
(1).升謂升進,沉謂黜退。指仕宦之升降進退。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懲戒》:“始, 仁軌 既官達,其弟 仁相 在鄉曲,昇沉不同,遂搆嫌恨,與 軌 別籍。”
(2).指升進與黜退者。 前蜀 杜光庭 《興州王承休特進為母修黃籙齋詞》:“神功救物,無遺動植之中;惠力宣恩,普及昇沉之內。”
(3).泛指世事之盛衰得失。 唐 牛僧孺 《席上贈劉夢得》詩:“休論世上昇沉事,且鬭樽前見在身。” 宋 楊萬里 《又和木犀初發呈張功夫》之一:“掇取仙山入 京 洛 ,不妨冷眼看昇沉。”
(1).升降。舊時謂仕途得失進退。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升沉應已定,不必問 君平 。”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三:“何自閒人無籍在,不妨冷眼看升沉。”《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後來許多年少的門生,賢愚不等,升沉不一。” 清 王愈擴 《周亮工先生小傳》:“所至有政聲,不以升沉介意。”
(2).升降。謂際遇的幸與不幸。 唐 元稹 《寄樂天》詩:“榮辱升沉影與身,世情誰是舊 雷 陳 。”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 鄭碩道 在此,某與之卻是同年,與夢中所聞畧無少異,則出處升沉,動靜語默,悉皆前定也。” 魯迅 《彷徨·孤獨者》:“但是世事升沉無定,失意人也不會長是失意人,所以他也就很少長久的朋友。”
(3).升降。高低上下。 清 曹寅 《發橫林未到錫山六十里示同舍》詩:“冥鴻沙鳥極升沉,畫舫青簾共盍簪。”
(4).升降。價錢的漲落。 茅盾 《子夜》十一:“有人拿著小本子和鉛筆,仰起了臉抄錄‘牌子’上的票價升沉錄。”
(5).升降。謂時代的變遷與推移。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而且時代的升沉,也不是月旦作品價值的唯一標準。”
(6).褒貶。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凡宴談會集間,諸公皆以分別流品、升沉人物為事。”
指仕宦的升降進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科道陞州府》:“要依上登極恩詔,一體擢用。此諸官他日敭歷陞沉,俱不可考。”
悠然
(1) 安閒、閒適的樣子
悠然自得
(2) 深遠的樣子
(3) 形容韻味未盡
餘韻悠然
(4) 久遠的樣子;遼闊的樣子
年代悠然
碧雲
(1).青雲;碧空中的雲。《文選·江淹<雜體詩·效惠休“別怨”>》:“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 張銑 註:“碧雲,青雲也。” 唐 戴叔倫 《夏日登鶴岩偶成》詩:“願借老僧雙白鶴,碧雲深處共翱翔。” 宋 劉克莊 《沁園春》詞:“悵佳人未來,碧雲冉冉;王孫去後,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詩:“高城回首碧雲邊,玉漏淙淙天未曙。”
(2).喻遠方或天邊。多用以表達離情別緒。 唐 韋應物 《奇皎然上人》詩:“願以碧雲思,方君怨別餘。” 宋 王禹偁 《仲鹹以四韻見寄因次原韻兼紓客情》:“喜霽未遑抽賦筆,勞君先惠碧雲詩。” 宋 柳永 《傾杯》詞:“最苦碧雲信斷,仙鄉路杳,歸雁難倩。”
南山
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
淋漓
(1) 液體濕濕地淌下,即流滴的樣子
淋漓不淨
(2) 形容痛快
淋漓肺腑之言
文字
(1) 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順
(3) 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俄文
(4) 文書;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題扁
題寫匾額。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六:“予客 吳 門,偶應飲閣主人之請,為題扁曰‘尋常坐處’。”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韞櫝此時增玉價,傳家有子勝金籝呂祖平《縣學秋試》
- 飛鸞水急海天橫,一道清輝照四明釋慧空《又送出閩》
- 徒憐野心曠,詎惻浮年小李嶠《早發苦竹館》
- 齒浮聲嗄調涼劑,發少頭瘡爪破巾方回《生日後三朝又書》
- 建元天子不世出,天相神武產異物,有馬出在月氏窟何麟瑞《後天馬歌》
- 將欲神變驚風目,故斂光芒歸窘步王之望《劉侍郎見和再用韻》
- 想丹旐兮埋圭玉於土中,千里泫然兮余獨感此悲風廖行之《田縣尉悲風詞》
- 倩剝霓裳輕手搔,掐損些些香玉鄭域《念奴嬌》
- 所欣水雲念,得赴猿鶴期曹勛《山居雜詩九十首》
- 聚斂臣應愧直臣,暫閒身似勝官身方回《次張鵬飛解官舊韻》
![題鄭以仁府掾南山堂(癸丑)原文_題鄭以仁府掾南山堂(癸丑)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