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鵪鶉·這花兒曾鶯燕邀留

作者:張壽卿 朝代:元代

鬥鵪鶉·這花兒曾鶯燕邀留原文

這花兒曾鶯燕邀留。

更有那蜂蝶鬥引。

嬌似嫣紅。

嫩如膩粉。

你看何處園林不是春。

我可便自暗哂。

哎。

你個折桂的書生。

怎放不過偷花的婦人。

詩詞問答

問:鬥鵪鶉·這花兒曾鶯燕邀留的作者是誰?答:張壽卿
問:鬥鵪鶉·這花兒曾鶯燕邀留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鬥鵪鶉·這花兒曾鶯燕邀留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紅梨花 第三折

參考注釋

花兒

流行於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的地方民歌曲調

鶯燕

(1).黃鶯與燕子。泛指春鳥。 唐 喬知之 《定情篇》:“鳧雁將子游,鶯燕從雙棲。” 宋 鄭起 《晚春即事》詩:“門外數枝楊柳薄,一春鶯燕不曾來。” 元 張養浩 《寒食游廉園》詩:“花柳巧為鶯燕地,管紘遙遞綺羅風。”

(2).鶯善鳴,燕善舞,因以“鶯燕”比喻歌姬、舞女或妓女。 宋 李萊老 《浪淘沙》詞:“寶押繡簾斜,鶯燕誰家,銀箏初試合琵琶。” 清 李漁 《意中緣·毒餌》:“妾乃 閩 莆 妓女 林天素 是也,不幸雙親棄早,將身墮入青樓,雖居鶯燕之場,時切雎鳩之慕。”

邀留

(1).謂攔阻留住。 宋 陳造 《蕪湖感舊》詩:“酒杯慣邀留,妓圍供燕喜。”《宋史·杜衍傳》:“徙 衍 權知 鳳翔府 。及罷歸,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奪我賢太守也?’”

(2).謂劫持拘留。《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十年》:“ 金 人自 靖康 以來,稱兵南下,盪覆我京都,邀留我二聖。”

蜂蝶

亦作“蠭蜨”。1.蜂和蝶。 唐 韓愈 《花島》詩:“蜂蝶去紛紛,香風隔岸聞。” 宋 梅堯臣 《和楊直講夾竹花圖》:“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 江 南看不足。” 宋 陶穀 《清異錄·花賊》:“ 溫庭筠 嘗得一句云:‘蜜官金翼使’,偏於知識,無人可屬。久之,自聯其下,曰:‘花賊玉腰奴’,予以謂道盡蠭蜨。”

(2).舊時常用以借指幫襯風月的人。 明 無名氏 《霞箋記·麗容矢志》:“自許登樓洗艷妝,從他蜂蝶過東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俺自有個兩全之法,到那邊款語商量,柔情索問,做一個閒蜂蝶花里混。”

(3).指尋花問柳貪戀女色的人。 老舍 《四世同堂》八六:“她的誘惑是一片蛛網,要把西洋的蜂蝶都膠住,而後送到集中營去。”

鬥引

亦作“鬭引”。逗引,勾引。斗,通“ 逗 ”。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這花兒曾鶯燕邀留,更有那蜂蝶鬭引。”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不爭惹恨牽情鬭引,少不得廢寢忘餐病證。”

嫣紅

鮮艷的紅色

奼紫嫣紅

膩粉

猶脂粉。 唐 白居易 《戲題木蘭花》詩:“紫房日照燕脂坼,素艷風吹膩粉開。” 南唐 張泌 《滿宮花》詞:“膩粉瓊粧透碧紗,雪休夸。”《武王伐紂平話》卷上:“不受寂淡,膩粉粧梳。官宦之家,內有勝玉女之顏。”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園林

專供人遊玩休息的種植了花草樹木的地方

園林藝術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可便

(1).便,就。可,助詞,無義。 元 李直夫 《虎頭牌》第二折:“但要你用心兒把守得安然,你可便只愁陞,不愁貶。”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一折:“我如今收拾些金銀財寶,悄地交付了你,可便先到 洛河 邊,尋下一隻小船。”

(2).猶言可要。 元 李直夫 《虎頭牌》第一折:“誓將那鯨鯢來盡吞,只將這邊關守緊,你可便捨一腔熱血報明君。”

(3).豈能。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二折:“雖然道貧窮富貴生前定,不倈,喒可便穩坐的安然等?”

(4).戲曲襯字,無義。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二折:“則俺那青春子,何年可便甚日回?”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三折:“我其實可便消不得你這嬌兒和 * ,我其實可便顧不得你這窮親潑故。”

你個

(1).猶言你這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都只被你箇可憎姐姐,引得眼花心亂,悄似風魔。”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二折:“險些兒慌殺你箇 周公 旦 !” 明 王九思 《錦上花·壽康對山太史》套曲:“尋思了自嘆喜逢著太平年 嘉靖 ,華夷海嶺,盡把皇恩歌詠,看你個老龍頭受皇恩還須自省。”

(2).猶言你的。表示領屬關係。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俺也須是你箇哥哥,看人似無物。據恰纔的做作,心腸料必如土木。”

折桂

《晉書·郤詵傳》:“ 武帝 於 東堂 會送,問 詵 曰:‘卿自以為何如?’ 詵 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後因以“折桂”謂科舉及第。 唐 杜甫 《同豆盧峰知字韻》:“夢蘭他日應,折桂早年知。” 宋 張掄 《滿庭芳·壽楊殿帥》詞:“流慶遠;芝蘭秀髮,折桂爭先。” 清 李漁 《奪錦樓》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發踴躍不過,未曾折桂,先有了月里嫦娥。” 王毓岱 《示和甫》詩:“擷芹復折桂,親非由我顯。”

書生

(1) 讀書人

白面書生

(2) 指抄寫的人

不過

(1)

 

——用在形容詞性的詞組或雙音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很高

那就再好不過了

(2)

 

——作連詞,表示轉折,只是

然亦不過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病人精神還不錯,不過胃口還不好

(3)

 

副詞,指明範圍;只,僅僅

不過是個小孩子

婦人

(1) 古時稱士的配偶

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禮記·曲禮下》

(2) 已婚婦女;女人

婦人專權,奸臣當道

詩詞推薦

鬥鵪鶉·這花兒曾鶯燕邀留原文_鬥鵪鶉·這花兒曾鶯燕邀留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