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四首·其二十二原文
長期告畢,法歲雲周。
木人施草,石女行籌。
衲僧了無交涉,那更頭上安頭。
橫擔楖栗,笑傲清秋。
要去即去,得留且留。
逢人若問長靈老,向道浩浩塵中斗鐵牛。
詩詞問答
問:偈二十四首·其二十二的作者是誰?答:釋守卓
問:偈二十四首·其二十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守卓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守卓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參考注釋
長期
很久;長時間
這場辯論可以長期繼續下去
法歲
佛教語。出家受戒後的僧人,每年夏天安居三月。安居畢,即增加一年的“法歲”。因以“法歲”稱僧人出家的年資。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方外玄蹤》:“ 宋 時僧家以四月十五日結制,安居剎院,不敢起單雲遊。建楞嚴會,每日誦經脩懺。朝廷降賜金帛,檀信隨喜,施助無虛日。至七月十五日設齋解制,謂之法歲周圓。”
木人
(1).木製的人像。《戰國策·燕策二》:“ 宋王 無道,為木人以寫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絶兵遠,不能攻也。” 漢 王充 《論衡·儒增》:“為母作木車馬、木人御者,機關備具。載母其上。”《魏書·高道穆傳》:“刺史 李世哲 即尚書令 崇 之子,貴盛一時,多有非法,逼買民宅,廣興屋宇,皆置鴟尾,又於馬埒堠上為木人執節。”《宋史·輿服志一》:“記里鼓車,一名大章車……行一里則上層木人擊鼓;十里則次層木人擊鐲。”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 公輸子 削木人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飛, 武侯 作木牛流馬。”
(2).喻指冷酷無情或痴呆不慧的人。參見“ 木人石心 ”。
(3).五行說認為人稟天地五行之氣而生。受木氣多者為木人。木人之外形、稟性皆象木。 隋 蕭吉 《五行大義·論人配五行》:“《祿命書》云:‘金人剛強自用,木人多華而雅。’” 明 王廷相 《雅述》下:“或曰,木人見漆則瘍。世之木人多矣,而瘍者間有之,不木而瘍者亦有之。”
(4).即木夯。木製的打夯工具。
石女
又名“實女”,處女膜閉鎖,無 * 或 * 發育不全而不能 * 的女子
行籌
謂以籌碼計數。《隨園詩話》卷七引 清 洪亮吉 《題某官散賑圖》詩:“行籌散盡整鞭去,不遣索米來豪胥。”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闕》詩:“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雲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了無
全無;毫無。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空有疲睏之勞,了無錙銖之益也。” 唐 李白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詩序:“自小馴狎,了無驚猜。” 清 袁枚 《新齊諧·山陰風災》:“二十四日晨起,天氣清和,了無變態。”
交涉
(1) 與他人相互協商以便對某事得出解決辦法
在這問題上繼續與他交涉
(2) 關連;關涉
頭上安頭
《五燈會元·夾山會禪師法嗣·洛浦元安禪師》:“今有一事問汝等:若道這箇是,即頭上安頭;若道不是,即斬頭求活。”意謂禪宗意旨應該頓悟,一切思量分辨猶如“頭上安頭”都是累贅重複,多此一舉。後因以比喻累贅多餘。 宋 黃庭堅 《拙軒頌》:“何況頭上安頭,屋下蓋屋,畢竟巧者有餘,拙者不足。”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學而篇六》:“固不必就上面一截起論,為頭上安頭之説矣。”
楖栗
亦作“ 楖櫪 ”。木名。可為杖。後借為手杖、禪杖的代稱。 唐 賈島 《送空公往金州》詩:“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 宋 陸游 《小園》詩:“倦就盤陀坐,閒拈楖栗行。” 元 耶律楚材 《和張敏之<鳴鳳曲>韻》:“遮眼開經卷,蒙頭壞衲衣……震風威,橫擔楖栗萬山歸。” 清 溥畹 《虎丘訪賣花老人》詩:“緩攜楖栗訪山家,一路斜陽五色霞。” 清 惲敬 《子惠府君逸事》:“ 鄭痴菴 常與先府君過從……為人頎長白須冉,擕楖櫪杖,有出塵之表。”
笑傲
(1).見“ 笑敖 ”。
(2).嬉笑遊玩。 宋 蘇轍 《次韻孫戶曹朴柳湖》:“猶有曲湖容笑傲,誰言與物苦參差。” 明 陳所聞 《懶畫眉·燕子磯即事》曲:“揭天簫鼓中流沸,我笑傲煙霞醉不歸。”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二章:“如近日之崇樓傑閣,巍巍高大之 頤和園 ,問其間一瓦一礫,何莫非刻括吾 漢 人之膏脂,以供一賣 * 那拉氏 之笑傲?” 郭沫若 《沸羹集·向人民大眾學習》:“文藝跟著人類的歷史走了三千年的脫離民眾的路,真像老鼠鑽牛角……老不覺悟的死頑固派,至今都還在牛角尖子裡笑傲。”
清秋
明淨爽朗的秋天。 晉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唐 杜甫 《宿府》詩:“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清 吳謙牧 《谷水歌》:“借問清秋月,先懸第幾峰。” 艾蕪 《回憶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國梧桐,披了一身金黃的葉子,送來清秋的景色。”
長靈
(1).謂神思。 三國 魏 阮籍 《清思賦》:“焉長靈以遂寂兮,將有歙乎所之。” 陳伯君 箋註:“長靈,謂亡之神思。《易·繫辭》:‘無思也,無慮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2).指神靈。 南朝 宋 鮑照 《登廬山》詩:“深崖伏化跡,穹岫閟長靈。”
向道
(1).指引道路。 唐 韓愈 《送齊皞下第序》:“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勞乎?為有司者,不亦難乎?為人嚮道者,不亦勤乎?” 朱熹 考異:“所謂人者,指應舉者而言。為之作嚮道者,謂指引其道路所嚮。”
(2).指引路或引路的人。 清 戴名世 《紀紅苗事》:“內地奸人誘使為 苗 嚮道,闌入攫取人畜。”《續資治通鑑·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昔 鎮南王 不用嚮道,率眾深入,不戰自潰。”參見“ 嚮導 ”。
謂嚮慕道義。 宋 蘇軾 《策略二》:“今者曾不得歲月之暇,則夫禮樂刑政教化之源,所以使天下回心而嚮道者,何時而議也。”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二章:“﹝八旗子弟等﹞不必讀書嚮道,以充其識力,由少爺而老爺、而大老爺、而大人、而中堂,紅頂花翎,貫搖頭上,尚書侍郎,殆若天職。”
浩浩
(1) 廣闊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勢很大
浩浩湯湯。——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浩浩長江水,奔流向東海
鐵牛
(1) 指拖拉機
(2) 比喻性格剛直的人
鐵牛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