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門日書懷原文
何嘗不日對公卿,曰此明廷舊典行。
涉故事斯懼其怠,雖微務必盡吾誠。
亦惟晰理為非是,敢或從情作重輕。
禮以齊之德以道,恧哉久矣竟奚成。
詩詞問答
問:御門日書懷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御門日書懷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御門日書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四
參考注釋
何嘗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嘗”、“哪裡”、“並不是”的意思
我何嘗說過這樣的話?(=我未嘗說過這樣的話)
歷史的教訓人們何嘗忘記?
在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何嘗叫過一聲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嘗不想去?只是沒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沒工夫)
生物都有新陳代謝,細菌又何嘗不是如此?
不日
不幾天;不久(限用於未來)
我不日到京,請準備住處
公卿
(1).三公九卿的簡稱。《儀禮·喪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貴臣。”《論語·子罕》:“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後漢書·陳寵傳》:“及 竇憲 為大將軍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國無不遣吏子弟奉獻遺者。” 劉師培 《悲佃篇》:“試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約五萬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漢 荀悅 《漢紀·昭帝紀》:“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黃鵠下 建章宮 太液池中,公卿上壽。” 唐 元稹 《祭禮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賢彥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齋記》:“為君子矣,雖不為公卿,無害也;為公卿而不足為君子,其如公卿何。” 嚴復 《和荊公<賈生>》詩:“賦鵬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詞·鳳歸雲》:“待公卿迴故日,容顏憔悴,彼此何如。” 蔣禮鴻 曰:“‘公卿’指丈夫,這和阿曹婆詞稱丈夫為‘君王’相同。俗文學裡的所謂‘官人’,實際和公卿的意義也相同。”見《敦煌變文字義通釋》。
明廷
(1).指 甘泉山 。在 陝西省 淳化縣 西北。亦指 甘泉宮 。古代帝王祀神靈之地。《史記·封禪書》:“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廷 。 明廷 者, 甘泉 也。”《漢書·郊祀志上》作“明庭”。 康有為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等》詩:“四聖 崆峒 迷大道,萬靈風雨集 明廷 。”
(2). 漢 代人對縣令的敬稱。猶明公、明大夫。《後漢書·黨錮傳·張儉》:“ 篤 曰:‘ 篤 雖好義,明廷今日載其半矣。’” 李賢 註:“明廷猶明府。”此指 外黃 縣令 毛欽 。 明 王志堅 《表異錄·職官》:“ 唐 人稱縣曰明府, 漢 人謂之明廷。”
(3).聖明的朝廷。 唐 陸龜蒙 《書帶草賦》:“未嘗輒入明廷,何當指佞。” 宋 陸游 《賀明堂表》:“臣官縻遐徼,心繫明廷。”
舊典
(1).舊時的制度、法則。《書·君牙》:“ 君牙 ,乃惟由先正舊典時式。” 孔穎達 疏:“惟當奉用先世正官之法,諸臣所行故事舊典,於是法則之。” 漢 蔡邕 《故太尉喬公廟碑》:“值饉荒,諸郡飢餒,公開倉廩以貸,救其命。主者以舊典宜先請。”《清史稿·后妃傳序》:“ 世祖 定鼎,循前代舊典。”
(2).古代的典籍。 漢 班固 《東都賦》:“唯子頗識舊典,又徒馳騁乎末流。”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 韓子 所見,蓋 周 之舊典禮經也。”
(3).老典故。《紅樓夢》第七六回:“ 黛玉 笑道:‘我説你不曾見過書呢,“吃餅”是舊典。《唐書》《唐志》,你看了來再説。’”
故事
(1) 舊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虛應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舊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宋· 蘇洵《六國論》
(5) 用作講述的事情,凡有情節、有頭有尾的皆稱故事
民間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藝作品中用來體現主題的情節,故事梗概
務必
必須;一定要
你務必來一下
晰理
分辨事理。 清 方宗誠 《<古文簡要>序》:“文之事本一,而其用三:曰晰理,曰紀事,曰抒情。”
非是
(1).謂不正當的事。《管子·明法解》:“國無明法,則百姓輕為非是。”
(2).以非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謂之愚。” 楊倞 註:“以非為是,以是為非,則謂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當;有過錯。《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請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侵官固非是,妄作譴可懲。”
重輕
(1).謂加重刑於輕罪。《商君書·去強》:“行刑重輕,刑去事成,國強;重重而輕輕,刑至事生,國削。”
(2).指重與輕、高與下。 漢 賈誼 《新書·六術》:“喪服稱親疏以為重輕,親者重,疏者輕。” 宋 曾鞏 《王君俞哀辭》:“其為辭章可道,恥出較重輕,漠然自如。”
(3).謂品題、評論。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 東坡公 元祐 時既登禁林,以高才狎侮諸公卿,率有標目殆徧也,獨於 司馬溫公 不敢有所重輕。” 金 王若虛 《<揚子法言微旨>序》:“公一代巨儒……如鄙不肖,曷足為公重輕。”
(4).指對全局有重大影響;關係全局的重要因素。《新唐書·裴度傳》:“其威譽德業比 郭汾陽 ,而用不用常為天下重輕。” 宋 歐陽修 《乞出第一札子》:“蓋以執政之臣,天下之所瞻望,朝廷以為重輕。” 清 錢謙益 《送張處士思任赴遼東參謀序》:“ 劇孟 , 雒陽 博徒耳, 吳 、 楚 之際, 亞夫 得之如一敵國。 張元 、 吳昊 之徒,曳石署書,以撼中國,而卒棄之為 西夏 用。布衣處士之能為人國重輕何如也?”
(5).猶重視;重要。《東周列國志》第三三回:“ 孝公 曰:‘有 楚 不必有 齊 。寡人流離萬死之餘,幸社稷不隕,得從末歃為榮,何足重輕,而褻此簡牘為耶?’” 郭沫若 《戰聲集·詩歌國防》:“我們這民族如是比 馬雅 人還要劣等,那就讓他死盡也無多大的重輕,然而這民族卻是世界上的選民。”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御門日書懷原文_御門日書懷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