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遠堂原文
虛明軮軋泯涯際,列眉遠峰倒影翠。
大秦玻璃首山銅,為照不過丈尺計。
一碧萬頃或未然,頗欣眼界闊無邊。
物之妍醜自呈鑒,寧須糊錫與摩旃。
鑒人亦豈無神權,揭要虞書第二篇。
詩詞問答
問:鑒遠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鑒遠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九
2. 銅鏡待旃摩西洋玻璃則以錫糊其背方成鏡照物
參考注釋
虛明
(1).空明;清澈明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涼風起將夕,夜景湛虛明。” 唐 杜甫 《夏夜嘆》詩:“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光之正中,虛明凝湛,觀者各自見其形。現於虛明之處,毫釐無隱,一如對鏡。”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海淀》:“ 勺園 林水紓環,虛明敞豁。”
(2).指內心清虛純潔。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莫不揔制清衷,遞為心極,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虛明之絶境,不可窮者,其唯神用者乎。” 宋 蘇轍 《贈石台問長老二絕》之二:“ * 布衲一繩床,心地虛明睡自亡。” 清 魏源 《夏夜柬李希廉》詩:“冏在空中影,正如水有魚。虛明止一性,何辨君與吾。”
軮軋
(1).廣大貌。《漢書·揚雄傳上》:“據軨軒而周流兮,忽軮軋而亡垠。” 顏師古 註:“軮軋,遠相映也。”按,《文選·揚雄<甘泉賦>》 呂向 註:“軮軋,廣大貌。”
(2).眾多貌。 宋 司馬光 《和吳沖卿三哀詩》:“群材方大來,軮軋扶帝室。”
涯際
邊際;界限
人生苦海漫無涯際
列眉
兩眉對列。謂真切無疑。《戰國策·燕策二》:“吾必不聽眾口與讒言,吾信汝也,猶列眉也。” 鮑彪 註:“列眉,言無可疑。”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三 楚 江山,燦如列眉指掌。” 梁啓超 《中國改革財政私案》十:“如此則財政大綱,不已朗若列眉哉?”
倒影
倒立的影子
大秦
古國名。又名 犁靬 、 海西 。古代 中國 史書對 羅馬帝國 的稱呼。 漢和帝 永元 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護 班超 遣 甘英 使 大秦 ,至 條支 ,臨海而回。 桓帝 延熹 九年(公元166年) 大秦 皇帝 安敦 遣使來 中國 。公元395年 羅馬帝國 分裂後,以 大秦 稱 東羅馬帝國 。《後漢書·西域傳·大秦》:“﹝ 大秦國 ﹞以在海西,亦曰 海西國 ……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 大秦 。”
玻璃
指天然水晶石之類,有各種顏色。現在指一種人工製造的質地硬而脆的透明物體
不過
(1)
——用在形容詞性的詞組或雙音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很高
那就再好不過了
(2)
——作連詞,表示轉折,只是
然亦不過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病人精神還不錯,不過胃口還不好
(3)
副詞,指明範圍;只,僅僅
不過是個小孩子
丈尺
(1).謂以丈、尺為單位來計量。《淮南子·泰族訓》:“故凡可度者小也,可數者少也。至大非度之所能及也……太山不可丈尺也。” 晉 葛洪 《抱朴子·清鑒》:“此為絲線既經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説其斤兩之輕重,端匹之修短。”
(2).喻深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汶水》:“仰視巖石松樹,鬱鬱蒼蒼,如在雲中,俯視溪谷碌碌,不可見丈尺。”
(3).比喻侷促的境地。《楚辭·嚴忌<哀時命>》:“負擔荷以丈尺兮,欲伸腰而不可得。” 朱熹 集註:“丈尺,言行於丈尺之下也。”
一碧萬頃
形容青綠無際。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元史·黃溍傳》:“譬之澄湖不波,一碧萬頃。” 成仿吾 《牧夫》:“時候已經將近中秋,晴空是一碧萬頃。”
未然
還未變成現實
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眼界
目力所及的範圍,借指見識的廣度
窗中縞練舒眼界。——蘇軾《和子瞻雪浪齋》
無邊
沒有邊際
無邊界框
妍醜
美和醜。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公平》:“能以古之哲王,鑒於己之行事,則貌之妍醜宛然在目;事之善惡自得於心。” 清 惠周惕 《贈維揚顧書宣》詩:“人生眉眼不自見,願以妍醜煩青銅。”
錫與
見“ 錫予 ”。
鑒人
亦作“鑒人”。1.照人。 明 葉小鸞 《艷體連珠·發》:“蓋聞光可鑑人,諒非蘭膏所澤。”
(2).知人,察人。 唐 鍾輅 《前定錄·喬琳》:“ 彥莊 客 申屠生 者,善鑒人。”
神權
(1) 古代統治者宣揚自己統治權力是神賦予的,所以把這種權力叫神權
(2) 迷信的人認為神所具有的支配人們命運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