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恆山和邵邽韻原文
嶔崟元岳萬山宗,縹緲天門箭筈通。
誰遣五丁開聖跡,只教太乙顯神功。
靈岩噓氣龍泉水,空谷傳聲虎口風。
泰華崧衡堪並峙,不須括地較雌雄。
詩詞問答
問:登恆山和邵邽韻的作者是誰?答:王浚初
問:登恆山和邵邽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登恆山和邵邽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浚初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浚初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嶔崟
1.高大;險峻。
例句:《文選·張衡<思玄賦>》:“嘉 曾氏 之歸耕兮,慕 歷阪 之嶔崟。” 張銑 註:“嶔崟,高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嶔崟,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唐 駱賓王 《帝京篇》:“桂殿嶔崟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詩:“先我入深巖,嶔崟剖重嶂。”
山宗
(1).眾山之首。指 泰山 。《禮記·祭法》“埋少牢於 泰 昭” 唐 孔穎達 疏:“《古尚書》説:天宗,日月北辰;地宗, 岱 、 河 、海也。日月為陰陽宗,北辰為星宗, 河 為水宗,海為澤宗, 岱 為山宗。”
(2).山神。 漢 焦贛 《易林·比之需》:“黍稷醇釀,敬奉山宗。神嗜飲食,甘雨嘉降。”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天門
(1) 神話傳說中天宮的門
(2) 帝王宮殿大門
(3) 指人額頭的中間
(4) 人的心(道士用語)
箭筈
(1).箭的末端。筈,即箭發射時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五:“箭筈:箭其末曰筈。筈,會也,謂與弦會也。”《新五代史·雜傳七·周知裕》:“ 梁 晉 相拒 河 上, 思鐸 鏤其姓名於箭筈以射 晉 軍,而矢中 莊宗 馬鞍, 莊宗 拔矢,見 思鐸 姓名,奇之。”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先進篇六》:“只在箭筈離弦時,前手高便飄過去,前手低便就近落耳。”
(2).山名。即 岐山 。 金 元好問 《雲峽》詩:“ 車箱 箭筈 連西東, 仇池 百穴牕玲瓏。” 清 閻爾梅 《題雲台峰》詩:“星潭水響金蕖舞, 箭筈 風搖鐵鎖驚。”參見“ 箭括 ”。
五丁
(1).神話傳說中的五個力士。《藝文類聚》卷七引 漢 揚雄 《蜀王本紀》:“天為 蜀王 生五丁力士,能獻山, 秦王 ( 秦惠王 )獻美女與 蜀王 , 蜀王 遣五丁迎女。見一大虵入山穴中,五丁並引虵,山崩, 秦 五女皆上山,化為石。”一說“ 秦惠王 欲伐 蜀 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 蜀王 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 賁 、 育 五丁之勇,而鹹死者,人理之常。” 明 劉基 《一剪梅》詞:“五丁難挽逝川回,千古英雄,此恨都同。” 郭沫若 《蜀道奇》詩:“五丁開山事烏有,其説雖墨意可朱。”
(2).泛指力士。 宋 王十朋 《會稽風俗賦》:“浪槳風帆,千艘萬艫。大武挽縴,五丁譟謼。”
聖跡
聖人的遺蹟
只教
(1).只使。 後蜀 毛熙震 《河滿子》詞:“相望只教添悵恨,整鬟時見纖瓊。”
(2).只要。《朱子語類》卷一一八:“先生笑曰:‘早間一服術附湯,午後又一服清涼散。’復正色云:‘只教讀詩書便好。’” 郁達夫 《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只教你能保持你現在的這種純潔的精神,只教你能有如現在想進大學讀書一樣的精神來宣傳你的理想,難保你所屬的一師一旅,不為你所感化。”
太乙
見“ 太一 ”。
神功
(1).神一般的功績。舊時多用以頌揚帝王。《晉書·赫連勃勃載記》:“鴻績侔於天地,神功邁於造化。”《文選·任昉<到大司馬記室箋>》:“神功無紀,作物何稱。” 呂延濟 註:“謂 高祖 神妙之功無能記述。”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竊仰鴻施,有如神功。” 明 宋濂 《送劉永泰還江西序》:“聖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清史稿·禮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聖德,纂述成書,光華萬世。”
(2).神靈的功力。《南史·謝惠連傳》:“﹝ 靈運 ﹞忽夢見 惠連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常云:‘此語有神功,非吾語也。’”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 仲氏 司徒自 清源 聞而感,鑄而資,雖從人力,悉類神功。” 宋 劉過 《沁園春·壽》詞:“紫府真人,黑頭元宰,收斂神功寂似無。”《水滸傳》第一○五回:“ 宋江 以下眾人,十分歡喜,稱謝 公孫勝 神功道德。”
靈岩
(1).指仙山。 晉 庾闡 《孫登隱居》詩:“靈巖霞蔚,石室鱗構,青松標空,蘭泉吐牖。”
(2).山名。指 山西省 大同市 雲岡 ,又名 武周山 , 北魏 建石窟於此。
(3).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木瀆鎮 西北。一名 硯石山 。 春秋 末 吳王 夫差 建離宮於此,今 靈岩寺 即其地。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外郡·靈岩山》:“ 靈巖山 有 夫差 館娃宮 、 響屧廊 、 浣花池 、 采香徑 等勝,固 吳中 麗矚也。” 清 張怡 《入山聞鶯》詩:“不識 靈巖 路,行行轉欲迷。”
(4).山名。在 浙江 樂清 雁盪山 ,為 雁盪 第一峰。 明 張煌言 《吳子佩遠遊雁盪歸備述名勝因為詩記略》:“ 靈巖 割元氣,陰洞礙朝曦。巖中何所有,萬象迸葳蕤。”
(5).山名。在 江蘇 六合 東。峰巒回抱,有 瑪瑙澗 ,出五色石卵,世稱靈岩石。參閱《嘉慶一統志·江寧府》。
(6).山名。在 山東 長清 東南。四面方正,又名 方山 。
龍泉
(1).寶劍名。即龍淵。 漢 王充 《論衡·率性》:“棠谿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其本鋌山中之恆鐵也。”
(2).泛指劍。 唐 李白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詩:“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王琦 註:“龍泉即龍淵也, 唐 人避 高祖 諱,改稱龍淵曰龍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 張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龍泉萬卷書; 鶯鶯 有福,穩請了五花官誥七香車。” 清 宋玉叔 《<述哀>題後》詩:“我有父兄千載恨,對君霑血拂龍泉。”
(3).喻行事果斷。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龍泉獨斷,龜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萬戶。” 唐 常袞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壺之清澄,兼龍泉之斷割。”
(4).佛寺名。 北周 庾信 《送靈法師葬》詩:“ 龍泉 今日掩,石洞即時封。” 倪璠 註:“《法苑》云: 廬山 西有 龍泉精舍 , 慧遠 沙門之所立也。”
(5).常泛指僧院、佛門。 唐 陳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詩序:“來從 許 下,月旦出於龍泉;言入 蜀 中,星文見於牛斗。” 唐 賈島 《送僧歸太白山》詩:“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
(6).噴泉。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櫱山》詩:“陽岫照鸞采,陰谿噴龍泉。”
空谷傳聲
(1).人在山谷里發出聲音,即可聽到回聲。語本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若虛谷之應聲,似游形之有影。”《千字文》:“空谷傳聲,虛堂習聽。”
(2).一種遊戲。《鏡花緣》第三一回:“老夫聞得近日有‘空谷傳聲’之説。” 張友鶴 註:“用擊鼓、彈指、擊幾、拍掌各種方法,按照字母排列的次序,作出不同次數的響聲,使對方一聽就知道是指的什麼字。這種方法叫做‘射字’,也叫‘空谷傳聲’。”
虎口
(1) 比喻十分危險的處所
才出狼窩,又入虎口
(2) 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聯結部分
華崧
見“ 華嵩 ”。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括地
(1).包容大地。 晉 陸機 《移書太常薦同郡張贍》:“太清闢宇,四門啟籥;玄綱括地,天網廣羅。”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 堯 風沖天, 潁陽 振飲 河 之談; 漢 德括地, 商 陰峻餐芝之氣。” 唐 王勃 《靈瑞寺浮圖碑》:“神州括地,寰中分五嶽之圖;巨壑浮天,海上擢三山之秀。” 韓瀚 《山河曲》:“若無括地胸懷,回天膂力,怎敢向人天宣戰!”
(2).猶括田。《續資治通鑑·元泰定帝泰定二年》:“太史院使 齊履謙 之 江西 福建 宣撫,黜罷官吏之貪污者四百餘人,蠲免括地虛加糧數萬石。”參見“ 括田 ”。
震地;動地。括,通“ 聒 ”。 隋 何妥 《奉敕於太常寺修正古樂》詩:“鈞天動絲竹,括地響錞鉦。”《七國春秋平話》卷中:“只見振天鑼鼓響,括地喊聲鳴。”
雌雄
(1) 雌和雄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樂府《木蘭詩》
(2) 比喻勝敗、高下
標籤: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