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啜茗台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春風啜茗台原文

有屋為樓無屋台,樓據山巔實有屋。

然則何故以台稱,四鄰無物可遮目。

其用乃台其實樓,烹茶況不慮風颼。

攀陟仍弗藉筇杖,舉杯小憩清興酬。

昔來為春今來夏,顧名斯乃成假借。

台兮樓兮付不知,今乎昔乎彈指乍。

詩詞問答

問:春風啜茗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春風啜茗台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一

參考注釋

山巔

亦作“ 山顛 ”。山頂。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仰視山顛,肅何千千。”《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卒矣” 漢 鄭玄 箋:“卒者崔巍也。謂山巔之末也。” 唐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之四:“ 赤甲 白鹽 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 魯迅 《集外集拾遺·懷舊》:“山顛喬木雖略負日腳,而山趺之田禾已受夜氣。” 蕭乾 《初冬過三峽》:“過 瞿塘峽 ,山巔積雪跟雲絮幾乎羼在一起。”

然則

連詞,用在句子開頭,表示“既然這樣,那么…”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何故

什麼緣故;為什麼。《左傳·宣公十一年》:“ 夏徵舒 為不道,弒其君,寡人以諸侯討而戮之,諸侯、縣公皆慶寡人,女獨不慶寡人,何故?”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夫人從何所來?車上所載何物?丈夫安在?何故獨行?” 唐 盧仝 《月蝕》詩:“何故中道廢?自遺今日殃。” 宋 葉適 《<梁父吟>序》:“使 亮 終已不遇而抱孫長息以老於 隆中 者,其躬耕之獲,豈少此哉?何故自親 漢 魏 之勞,至今遺恨以死?”

四鄰

周圍的鄰居;左鄰右舍

街坊四鄰

無物

不存在東西;空洞

其實

(1) 承上文轉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畫家其實並非不懂世故

(2) 確實;的確

其實不是她說的那個意思

烹茶

煮茶或沏茶

攀陟

攀登。 唐 戴公懷 《奉和郎中遊仙山四瀑泉》:“當思共攀陟,東南看鬥牛。” 明 劉基 《游雲門記》:“雖有層巒復岡,而無梯磴攀陟之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八》:“水聲石色,冷人心骨,不復知有攀陟之苦。”

筇杖

筇竹杖。 唐 許渾 《王居士》詩:“筇杖倚柴關,都城賣卜還。” 宋 陸游 《破陣子》詞之二:“蠟屐登山真率飲,筇杖穿林自在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入則有布衲道人,趺坐廊間,筇杖倚壁,花布囊琴。”

小憩

亦作“ 小憇 ”。短暫休息。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權智》:“遠行之人,若小憩,則足痹不能立,人氣亦闌。” 清 王士禛 《娑羅坪》詩:“小憩 娑羅坪 ,手扶娑羅樹。” 清 李靜山 《增補都門雜詠·十剎海》:“柳塘蓮浦路迢迢,小憩渾然溽暑消。”《花城》1981年第5期:“我想靠著馬背小憇一會,我實在太疲勞了。”

清興

清雅的興致。 唐 王勃 《山亭夜宴》詩:“清興殊未闌,林端照初景。” 元 張可久 《小梁州·訪杜高士》曲:“ 飛來峯 下樹青青,添清興,流水玉琴橫。”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詩:“ 南陽 尚書清興發,約我載酒同扁舟。” 朱自清 《海行雜記》:“晚上他們要打牌,你去了足以打擾他們的清興;他們必也恨恨不平的。”

昔來

猶向來;往日以來。《魏書·崔光傳》:“昔來雖屢經戎亂,猶未大崩侵。”

今來

(1).當今,如今。 三國 魏 曹植 《情詩》:“始出嚴霜結,今來白露晞。” 唐 韓愈 《落齒》詩:“今來落既熟,見落空相似。”《三國志平話》卷下:“今來 獻帝 懦弱, 曹操 弄權。” 明 徐渭 《翠鄉夢》第一出:“俺今來這番,俺今來這番。又幾回筋斗透鍼關,透鍼關。”

(2).從今以後。 晉 潘岳 《西征賦》:“古往今來,邈矣悠哉。”《水滸傳》第八二回:“今來汝等眾人,但得府庫之物,納於庫中公用,其餘所得之資,並從均分。”

假借

(1) 利用某種名義、力量等來達到目的

假借於藏書之家。——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假借外力

(2) 六書之一。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義的詞

合蓋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後漢書·張衡傳》

(3) 又如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

(4) 容忍

(5) 寬容

大王少假借之。——《戰國策·燕策》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彈指

極短時間

一彈指的工夫

詩詞推薦

春風啜茗台原文_春風啜茗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