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原文

吾叔乃詩翁,裁句清而好。

近復參畫禪,頗得畫中道。

高齋長日暇,為我濡毫掃。

即景繪為圖,筆法特高老。

一峰插天青,波面池亭小。

峰腰瀑布飛,亭畔清流繞。

更無別妝點,寫意殊了了。

我聞詩兼畫,妙品古來少。

摩詰真跡無,元鎮清風渺。

吾叔乃升堂,況值青年早。

從知天授奇,不憑人力巧。

嗟我學畫法,年來曾探討。

高山但景仰,興洽林泉杳。

詩詞問答

問: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十九

參考注釋

詩翁

指負有詩名而年事較高者。後亦為對詩人的尊稱。 唐 韓愈 《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詩:“詩翁憔悴斸荒棘,清玉刻佩聯玦環。” 金 元好問 《山邨風雨扇頭》詩:“總為詩翁發興新,直教畫筆亦通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藉此博個詩翁的名色。”《花城》1981年第3期:“而她的白髮詩翁 李老怪 已經端坐在窯洞門口的小板凳上。”

參畫

參與謀劃。 唐 黃滔 《司直陳公墓志銘》:“今府相繼擁於節旄,益賢其參畫。” 廖仲愷 《致 * 函》:“否則軍事無人參畫,若決定計畫或變更計畫有誤,悔之已晚矣。”

中道

(1) 半路;中途

中道而返

中道還兄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而中道崩殂。——諸葛亮《出師表》

若中道而歸。——《後漢書·列女傳》

(2) 中庸之道

(3) 指一種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據認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於趨向自滿和自苦的兩個極端而從速徹悟

高齋

(1).高雅的書齋。常用作對他人屋舍的敬稱。 唐 孟浩然 《宴張別駕新齋》詩:“高齋徵學問,虛薄濫先登。” 明 徐禎卿 《在武昌作》詩:“高齋今夜雨,獨臥 武昌 城。” 蘇曼殊 《與高天梅論文學書》:“ 天梅居士 侍者:昨歲自 江戶 歸國,擬於桂花香里,趨叩高齋,而竟不果。”

(2). 唐 杜甫 書齋名。 唐 杜甫 《宿江邊閣》詩:“暝色延山逕, 高齋 次水門。” 宋 陸游 《東屯高齋記》:“ 少陵先生 晚游 夔州 ,愛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 高齋 。質於其詩,曰‘次水門’者, 白帝 城之 高齋 也;曰‘依藥餌’者, 瀼西 之 高齋 也;曰‘見一川’者, 東屯 之 高齋 也。故其詩又曰:‘ 高齋 非一處。’”

長日

(1).指夏至。夏至白晝最長,故稱。《禮記·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鄭玄 註:“此言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孔穎達 疏:“迎長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意以二月建卯,春分後日長,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長日之將至。” 北周 庾信 《周圓丘歌》之八:“乘長日,壞蟄戶。” 倪璠 註:“又按《月令》‘仲夏’云:‘是月也,日長至。’《正義》曰:‘長至者,謂此月之時日長之至極。太史漏刻,夏至晝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是日長至也。’”一說指冬至。《孔子家語·郊問》:“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王肅 註:“ 周 人始以日至之月。冬日至而日長。”參見“ 長至 ”。

(2).漫長的白天。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令狐 相進 李遠 為 杭州 。 宣宗 曰:‘比聞 李遠 詩云:“長日唯銷一局碁”,豈可以臨郡哉!’” 宋 徐璣 《春日游張提舉園池》詩:“長日多飛絮,遊人愛緑陰。” 魯迅 《彷徨·示眾》:“聲音已經嘶嗄了,還帶些睡意,如給夏天的長日催眠。”

(3).指整天、終日。 明 陳大聲 《粉蝶兒·富文堂宴賞》套曲:“閒將緑綺彈,靜把《黃庭》註;蘭湯新浴,長日一塵無。” 明 袁宏道 《致蘭澤雲澤叔》:“身非木石,安能長日折腰俯首,去所好而從所惡。”

(4).平時,經常。 唐 杜甫 《泛江》詩:“長日容杯酒,深江浄綺羅。” 清 吳偉業 《避亂》詩:“長日頻雲亂,臨時信孰傳。”

為我

戰國 時期 楊朱 主張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學說。《孟子·盡心上》:“ 楊子 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濡毫

濡筆。謂蘸筆書寫或繪畫。 唐 韋應物 《酬劉侍郎使君》詩:“濡毫意僶俛,一用寫悁勤。”《鏡花緣》第五三回:“ 亭亭 正在磨墨濡毫,忽見 紅紅 、 婉如 從外面走來。” 吳沛霖 《淡卿出團扇索詩為題兩絕》之一:“擬將雅意深深卻,看汝濡毫興已狂。”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興創作的作品

即景詩

筆法

寫字、作畫、寫文章的技巧或特色

春秋筆法

天青

深黑而微紅的顏色。

池亭

池邊的亭子;水池和亭台。 唐 孟浩然 《夏日與崔二十一同集衛明府宅》詩:“言避一時暑,池亭五月開。”《新唐書·張說傳》:“池亭奇巧,盪誘上心。” 明 楊珽 《龍膏記·邂逅》:“池亭頃刻攄芳怨,又被鶯聲偷喚。”

瀑布

從山崖上直流下來像懸掛著的布匹似的水

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西遊記》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漢書·補樂志》:“ 鄭 衛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樸家給,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豈不難哉!” 晉 左思 《吳都賦》:“樹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書》:“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內江石壁魚》:“後破之,乃有一魚躍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環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宋 歐陽修 《朋黨論》:“ 唐 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 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 黃河 ,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讀書通大義,立志冠清流。” 李大釗 《混充牌號》:“社會上有一二清流學者,很得大眾的信仰。”

(3).晚 清 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的名稱。他們評議時政,上疏言事,彈劾大臣,指斥宦官,對外反對列強蠶食,對內主張整飭紀綱。 中 法 戰爭前後,清流繁衍為前後兩輩。前清流奉軍機大臣 李鴻藻 為魁首,後清流以戶部尚書 翁同龢 為支柱。 光緒帝 親政後,他們以擁帝相標榜,稱為帝黨,以別於當權的後黨。

(4).比喻政治清明。《後漢書·楊震傳》:“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欲令遠近鹹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妝點

(1).梳妝打扮。《北史·后妃傳下·齊後主馮淑妃》:“城陷十餘步,將士乘勢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觀之。 淑妃 粧點,不獲時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元 喬吉 《清江引·笑靨兒》曲:“一團可人衠是嬌。粧點如花貌。”《 * 詞話》第四回:“﹝婦人﹞先到樓上,從新粧點,換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妝飾點綴。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閨怨》套曲:“殘紅粧點青苔徑,又一番春色飄零。” 清 吳偉業 《雕橋莊歌》:“年年細柳與新蒲,粧點溪山入畫圖。”《西湖佳話·白堤政跡》:“初還只在 西湖 上粧點,既而西邊直粧點到 靈隱 、 天竺 ,南邊直粧點到 淨慈 、 萬松嶺 ,竟將一個 西湖 團團粧點成花錦世界。”

(3).渲染敷洐。 宋 呂祖謙 《與朱侍講元晦》:“祭文謹録呈,雖病中語言無次序,然卻無一字粧點做造也。”《朱子語類》卷八三:“問: 季札 觀樂,如何知得如此之審?曰:此是 左氏 粧點出來,亦自難信。”

(1).裝飾,打扮。 南朝 陳後主 《三婦艷詞》之二:“小婦初妝點,回眉對月鉤。” 清 吳偉業 《梅村詩話》五:“呼輿往迎,續報至矣。已而登樓,託以妝點始見。”

(2).謂點綴。 唐 馮贄 《雲仙雜記·牡羊妝點芳草》:“ 午橋莊 小兒坡 ,茂草盈里。 晉公 每使數群羊散於坡上,曰:‘芳草多情,賴此妝點。’” 明 高攀龍 《三時記》:“二十一日行,兩岸殘雪妝點,野色甚佳。”《紅樓夢》第二二回:“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

(3).指修飾文字。 清 黃宗羲 《<山翁禪師文集>序》:“ 山翁 之詩文,亦不免於堆垛妝點。” 清 恭士 《蹇千里傳評》:“可見文不在妝點,一涉妝點便拙。”

(4).渲染敷衍。 清 王韜 《淞濱瑣話·李延庚》:“世間所傳幽歡冥會之事,盡出文人妝點,悉屬寓言,君乃信以為真哉!”

寫意

(1) 〈方〉∶適意;舒服

倒去讓格格老太婆寫意?——《負曝閒談》

(2) 〈方〉∶容易;輕鬆

耐倒說得寫意哚。——《海上花列傳》

(3) 〈方〉∶漂亮;大方

瑞生阿哥倒蠻寫意個人。——《海上花列傳》

了了

心裡明白;清清楚楚;通達

不甚了了

心中了了

勾畫了了。——明· 魏學洢《核舟記》

妙品

(1).舊時品評書畫、文物用語。謂精妙之作。《宋史·文苑傳六·李公麟》:“自 夏 商 以來,鐘、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測款識。聞一妙品,雖捐千金不惜。”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敘畫》:“所論畫之三品,蓋擴前人所未發。論曰:氣韻生動,出於天成,人莫窺其巧者,謂之神品;筆墨超絶,傳染得宜,意趣有餘者,謂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規矩者,謂之能品。” 清 包世臣 《安吳論書·國朝書品》:“醖釀無跡,橫直相安,曰妙品。”

(2).好的人品。《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他如此妙品,有多少人想物色的。”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摩詰

(1). 維摩詰 (梵語vimalakīrti)的省稱。意譯為“淨名”或“無垢稱”。《維摩經》中說 維摩詰 是 毘耶離城 中一位大乘居士,和 釋迦牟尼 同時,善於應機化導。曾經以稱病為由,向 釋迦佛 遣來問訊的 舍利弗 及 文殊師利 等宣揚大乘深義,為佛典中現身說法,辯才無礙的代表人物。 宋 蘇轍 《謝人惠千葉牡丹》詩:“天女要知 摩詰 病,銀瓶滿送 洛陽 春。” 宋 陸游 《病中作》詩:“ 摩詰 病説法, 虞卿 窮著書。”

(2).指 唐 王維 。 維 字 摩詰 。 清 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按畫家分南北二宗, 摩詰 為南宗創始。”

真跡

書畫家本人的原作

這一幅畫是唐伯虎的真跡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升堂

(1).登上廳堂。 唐 韓愈 《山石》詩:“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2).舊謂官吏登堂理事為“昇堂”。 清 翟灝 《通俗編·居處》:“《定命録》: 張文瓘 少時,曾有人相之云:‘當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脹痛。按,凡州縣臨廳事,今皆謂之昇堂。”

(1).登上廳堂。《儀禮·鄉射禮》:“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唐 顧況 《公子行》:“入門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階月。” 清 葉廷琯 《鷗波漁話》卷六:“升堂拜遺像,入室讀其書。”

(2).比喻學問技藝已入門。《論語·先進》:“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誡兵》:“ 仲尼 門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顏 氏居八人焉。”《雲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辭云爾。” 清 王士禛 《繪川書院詩為湯荊峴侍講賦》之一:“ 湯公 起 梁 宋 ,攝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學舌學得太不象,還是我大哥僅學了半年的 日本 話還沒有升堂,那樣的一句話完全沒有打響。”

(3).舊謂官吏登公堂審訊案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那 幽州 路總管 泰不華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隨牌進府,遞將狀子上去。”《檮杌閒評》第三六回:“ 許顯純 叫下了軟監,就將參本上道他侵挪十餘萬錢糧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惡狠狠的夾打一番。”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來此已是宣撫衙門,不免在廊下站立一會,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三:“縣衙的差役們……一齊放開那蒼老低沉的嗓音大聲嚎叫:‘大老爺升堂--!’最後這個‘堂’字,喊得長而且響。”

(4).見“ 升堂拜母 ”。

舊時官吏到公堂辦公,謂之“陞堂”。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鑾儀衛》:“儀猶相沿 明 制,凡冠軍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趨賀,悉如大部制,故其秩雖次領侍衛府,而威儀過之。”

青年

(1) 指人十五六歲至三十歲左右的階段

對青年來說,沒有不可超越的東西

(2) 指上述年齡的人

尋找生命永恆價值的青年

天授

指上天所授予;天賦

不憑

不信,不相信。 唐 呂岩 《七言》詩之一○四:“只此世間無價寶,不憑火里試燒看。”

人力

(1) 可動用的勞動力;可動員的人員

人力資源

(2) 人的勞力;人的力量

愛惜人力物力

畫法

(1).畫一之法。《史記·孝武本紀》:“又置 壽宮 、 北宮 ,張羽旗,設供具,以禮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書其言,命之曰‘畫法’。” 張守節 正義:“畫一之法。”

(2).擬定法令。 漢 徐幹 《中論·修本》:“故懷疾者人不使為醫,行穢者人不使畫法,以無驗也。”

(3).繪畫的技法。 明 文徵明 《跋江貫道畫卷》:“﹝ 貫道 ﹞畫師 董巨 ,畫法之妙,余雖不能識,而諸賢題詠,皆清麗可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不一會兒,全身衣褶都畫好了……我道:‘果然畫法神奇!’” 魯迅 《書信集·致賴少麒》:“我主張刻連環圖畫,要多採用舊畫法。”

探討

(1) 探索;研討;探索講求

探討一下達成協定的可能性

他們討論了罪惡之後,便探討如何消除它

(2) 探幽尋勝

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唐· 孟浩然《登鹿門山》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杜氏新書》:“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舉舉西州士,來為邦國華。藝文尤爾雅,經術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參見“ 高山景行 ”。

(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

(3).少數民族名。 清 魏祝亭 《兩粵傜俗記》:“其在西者,種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景仰

敬佩尊重;仰慕

林泉

(1).山林與泉石。《梁書·處士傳·庾詵》:“經史百家無不該綜,緯候書射,棊筭機巧,並一時之絶。而性記夷簡,特愛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此箇閤兒雖小,其間趣不讓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許渾》:“ 渾 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

(2).指隱居之地。 唐 駱賓王 《上兗州張司馬啟》:“雖則放曠林泉,頗得閒居之趣。”《舊唐書·隱逸傳·崔覲》:“為儒不樂仕進,以耕稼為業……夫婦林泉相對,以嘯詠自娛。”《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後,縱然終老林泉,便算榮逾台閣。”

詩詞推薦

  • 乙丑春旱至四月十六夜雨

    陳宓宋代〕說梅津潄不濡唇,秧稻堪驚陌上人。昨夜天公一翻手,蒼生百萬面生春。
  • 夏日薰風亭作

    釋智圓宋代〕四野炎炎暑氣隆,危亭孤坐與誰同。湖光淡盪涵殘照,鳥影參差沒遠空。訊息浮生憑至理,破除煩暑賴清風。明時
    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原文_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的賞析_古詩文
  • 題汪季路家藏吳彩鸞唐韻後

    樓鑰宋代〕舊說仙人吳彩鸞,日書切韻歸毫端。不應神速有如此,令人至今疑稗官。相傳此事三百載,誰知真跡儼然在。筆精
  • 登榕溪閣

    蔡戡宋代〕公餘贏得暫時休,歸騎匆匆更少留。古木千章環美蔭,危亭百尺枕清流。詩翁仙去留遺蹟,病守重來訪昔游。坐久
    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原文_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偶成二首

    陳著宋代〕烏兔催更日夜番,獨於衰朽尚相存。世情富貴鮑魚市,老眼風流麻鳥村。牢立詩肩撐雨屋,施營酒料續春樽。芒鞋
    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原文_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如香大師

    釋重顯宋代〕栴檀葉落雨初歇,天外風清亦何別。後夜蓮城溪月寒,孤光誰共倚寥泬。
  • 塞翁吟

    仇遠宋代〕短綠抽堤草,芳信未許花知。尚留凍梗冰枝。蘚石雪消遲。方塘水淺鴛鴦冷,沙際水翼相依。拾翠約,踏青期。終
    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原文_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暮

    曹勛宋代〕乾坤萬事上眉端,寂歷東風獨倚欄。白髮余春能幾醉,綠陰細雨不多寒。香飄苔逕花誰惜,影落沙鶴泉自看。碧眼
    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原文_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的賞析_古詩文
  • 公退言懷

    王禹偁宋代〕吏胥圍繞簿書堆,病眼昏昏素髮垂。已覺文章無用處,不歸田裡待何時。兩衙決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詔問誰。賴有
  • 春閨怨三首·其二

    周行己宋代〕深院無人簾幕垂,漫裁白紵作春衣。停針忽憶當年事,羞見梁間燕子飛。
  • 遠別離

    張耒宋代〕遠別離,明當入蜀去。酒酣日落客心驚,起與僕夫先議路。引車在庭牛在槽,桐枝裊裊秋風豪。別情惆悵氣不下,
  • 黑豹

    乾隆清代〕黑豹居南山,聞善隱霧雨。而何炳蔚姿,忽失林巒處。誰歟即谷獲初生,餵以牛乳漸長成。馴習乃不異貓犬,一繩
  • 和御製賞花釣魚二首

    王安石宋代〕靄靄祥雲輦路晴,傳呼萬歲雜春聲。蔽虧玉仗宮花密,映燭金溝御水清。珠蕊受風天下暖,錦鱗吹浪日邊明。從容
    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原文_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再用韻懷安晚)

    吳潛宋代〕猶記長安,共攀折、瓊林仙萼。人已去,年年梅放,怨懷誰托。和靖吟魂應未醒,補之畫手何能摸。更堪憐、老子
  • 簡彥庸兄弟

    李處權宋代〕五年蹤跡似浮萍,豈料全家入畫屏。春去水田方漫漫,曉來山霧卻冥冥。可憐北客鬢毛白,尚啼主人眸子青。準擬
    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原文_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的賞析_古詩文
  • 又寄公儀四首

    王珪唐代〕又擁雙旌去守蒲,波從天上泛歸艫。青雲慷慨逢辰早,白髮逶迤事主孤。薄宦多端非我素,清吟終日是君圖。錦江
  • 減字木蘭花

    謝逸宋代〕荷花風細。乞巧樓中涼似水。天幕低垂。新月彎環淺暈眉。橋橫烏鵲。不負年年雲外約。殘漏疏鍾。腸斷朝霞一縷
    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原文_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的賞析_古詩文
  • 夜遊宮(生日代人獻江宰)

    司馬遷兩漢〕簾外繁霜未掃。樓角動、玉繩橫曉。百和交焚瑞煙繞。霽霞明,畫屏深,天渺渺。喜色連池沼。薦眉壽、玉兒嬌小
    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原文_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的賞析_古詩文
  • 和令狐相公以司空裴相見招南亭看雪四韻

    劉禹錫唐代〕重門不下關,樞務有餘閒。上客同看雪,高亭盡見山。瑞呈霄漢外,興入笑言間。知是平陽會,人人帶酒還。
    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原文_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的賞析_古詩文
  • 細雨

    乾隆清代〕如絲細雨織空稠,實穎欣知麥有秋。喜近寧能獨忘遠,一時懸念到瀛洲。
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原文_題二十一叔父山靜日長小景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