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黃學師之崖州原文
珠崖今復見蘇湖,五指排空接帝都。
瓊海宗風歸叔度,嶺南文學羨番禺。
一盤苜蓿留青署,十載寒氈割郡符。
此去莫嫌方外僻,天涯有路到天衢。
詩詞問答
問:送黃學師之崖州的作者是誰?答:吳捷
問:送黃學師之崖州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黃學師之崖州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吳捷的名句有哪些?答:吳捷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參考注釋
珠崖
見“ 珠厓 ”。
五指
(1).五個手指。《荀子·勸學》:“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左傳·宣公四年》“子公食指動” 唐 孔穎達 疏:“然則手之五指之名,曰巨指(拇指)、食指、將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也。”《水滸傳》第三二回:“ 武行者 聽了,跳起身來,叉開五指望店主人臉上只一掌。”
(2).五個腳指。《素問·厥論》:“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
排空
沖向天空,高升到天空中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帝都
帝王所居的城。也叫“帝京”
瓊海
(1).仙人的居所。 宋 辛棄疾 《洞仙歌·浮石山莊》詞:“僊人瓊海上,握手當年,笑 許君 攜半山去。”
(2).太空雲海。《群英類選·泰和記·謝東山雪朝試兒女》:“銀河瀉,瓊海翻,望長空梨花舞殘。”
(3).指 海南島 。《宋史·楊願傳》:“﹝ 楊願 ﹞謂:‘ 光 ( 李光 )縱橫傾險,子弟賓客往來 吳 越 ,誘人上書,動搖國是。’ 光 再移謫 瓊海 。” 清 周亮工 《與林鐵崖》詩:“好語傳 瓊海 ,人來前歲初。”
(4).指 瓊州海峽 。 清 趙翼 《題稚存<萬里荷戈集>》詩:“又教 子瞻 渡 瓊海 ,總為任昧開天荒。”
宗風
(1).原指佛教各宗系特有的風格、傳統,多用於禪宗。有時也用以泛指道教或文學藝術各流派獨有的風格和思想。《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卻説 印長老 接得 可常 ,滿寺僧眾教長老休得安著 可常 在寺中,玷辱宗風。” 金 元好問 《夏山風雨》詩:“慘澹經營有許功, 吳 僧誰得嗣宗風。” 清 張爾岐 《蒿庵閒話》卷一:“嘗嘆佛老宗風高潔,而文士之得罪名教者,往往逃入其中,以自掩飾。” 象升 《<振素庵詩集>序》:“吾則不然,必先繪之以華,斡之以力,而後沉深厲刻以出之,庶乎 李 、 何 、 王 、 李 之宗風不墜歟!”
(2).猶宗尚。 嚴復 《救亡決論》:“當其做秀才之日,務必使之習為剿竊詭隨之事,致令羞惡是非之心,旦暮梏亡,所存濯濯。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後,以巧宦為宗風,以趨時為秘訣。”
叔度
(1). 漢 黃憲 字。 叔度 品學超群,尤以氣量廣遠著稱。 康有為 《贈陳鎮南編修兄》:“ 叔度 自遠量, 曼容 ( 漢 邴丹 的字)善知足。”
(2). 漢 廉范 字。 范 為名將 廉頗 的後代。《後漢書·廉范傳》:“ 建初 中,遷 蜀 郡太守……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 范 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後用以讚頌為百姓謀福利的官員。 唐 劉禹錫 《令孤相公自天平移鎮太原以詩申賀》:“ 孔璋 舊檄家家有, 叔度 新歌處處聽。” 明 何景明 《寄贈張方伯》詩:“行人尚聞歌 叔度 ,童子猶思迎 細侯 。”
嶺南
指中國五嶺以南的地區,就是今天廣東、廣西一帶
文學
(1) 用語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等
文學之趣味。——蔡元培《圖畫》
(2) 學問
胸中又沒文學
番禺
縣名。在廣州市南郊
苜蓿
一種生長廣泛的重要的歐洲豆科牧草植物( Medicago sativa ),具三小葉和藍紫色花,主要作為牧草和綠肥作物,在旱季可生存,這是因為它們有特別長的根系,可適應不同的氣候和土壤條件
寒氈
亦作“ 寒氊 ”。 1.《新唐書·文藝傳中·鄭虔》:“﹝ 鄭虔 ﹞在官貧約甚,澹如也。 杜甫 嘗贈以詩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雲。”後以“寒氈”形容寒士清苦的生活。 明 王世貞 《鳴鳳記·拜謁忠靈》:“數載困寒氈,遭遇明揚簡微賤。”
(2).指清苦的讀書人。 清 錢謙益 《蔣允儀父弘憲原任戶部貴州清吏司署員外郎事主事加贈奉直大夫制》:“澹泊自將,不改寒氈之雅志。”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兩浙校官集》:“其詩集於 鹹豐 告成,雖采輯未徧,而發潛闡幽,琳瑯滿目,亦足為寒氊生色。”
郡符
郡太守的符璽。亦借指郡太守。 唐 韓愈 《祭馬僕射文》:“於 泉 於 虔 ,始執郡符,遂殿 交州 ,抗節 番禺 。”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翻身落霄漢,失腳到泥塗。 博望 移門籍, 潯陽 佐郡符。”自註:“予自太子贊善大夫出為 江州 司馬。”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贊·張公詠》:“惟 忠定公 萬夫之傑,屢剖郡符,有聲烈烈。”
方外
(1) 世俗之外,舊時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彼遊方之外者也。——《莊子·大宗師》
(2) 邊遠所在,異域
天涯
在天的邊緣處。喻距離很遠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淪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天衢
(1).天空廣闊,任意通行,如世之廣衢,故稱天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馭飛龍於天衢,駕騏驥於萬里。” 唐 皎然 《奉陪鄭使君諤游太湖至洞庭山登真觀卻望湖水》詩:“突兀盤水府,參差沓天衢。” 清 黃遵憲 《病中紀夢述梁任父》詩:“道逢兩神人,排雲上天衢。”
(2).京都。《文選·張衡<西京賦>》:“豈伊不虔思於天衢,豈伊不懷歸於枌榆。” 劉良 註:“天衢, 洛陽 也。”《三國志·吳志·胡綜傳》:“遠處 河朔 ,天衢隔絶。” 唐 陳子昂 《申宗人寃獄書》:“天衢得以清泰,萬國得以歡寧。”
(3).指京都的大路。 唐 李賀 《漢唐姬飲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長蓁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官受黜》:“嘗跨驢張蓋,橫截天衢,時秋風正厲,黃葉可掃。 島 ( 賈島 )忽吟曰:‘落葉滿 長安 。’” 宋 梅堯臣 《送張著作孟侯宰上元》詩:“天衢車馬跡,急若機上梭。”
(4).天之庇蔭、福佑。衢,通“ 庥 ”。語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高亨 註:“衢讀為‘庥’,庇蔭。”
(5).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房四星,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又為四表,中間為天衢,為天關,黃道之所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