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莊河神廟瞻禮原文
庚子儀封壩,合龍顯佑殊。
蘭陽癸卯口,故道順流趨。
彼此胥神貺,虔誠謁廟模。
北坍會清遠,昭事益欽吾。
詩詞問答
問:陶莊河神廟瞻禮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陶莊河神廟瞻禮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陶莊河神廟瞻禮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
2. 儀封自戊戌決口至庚子南巡渡黃時尚未合龍二月初十日展謁陶莊河神廟虔誠祈禱十一日儀封兩壩即自行合龍不三四刻立見斷流實由河神顯估非人力所能到詳見庚子河復記
參考注釋
合龍
橋樑、堤、壩等從兩端施工的工程在中間接合
大堤即將合龍
顯佑
顯靈保佑。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殿之東西,有足跡二,相傳 世廟 時,兩宮 回祿 之變, 元帝 曾立此,默為救火,其靈跡顯佑雲。”
故道
(1) 舊有的道路;老路
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史記·項羽本紀》
(2) 水流已經改道的舊河道
黃河故道
順流
(1).順著地勢而流動。 漢 陸賈 《新語·道基》:“百川順流,各歸其所。” 漢 焦贛 《易林·臨之革》:“百川順流,民安其居。” 葉聖陶 《隔膜·恐怖的夜》:“他的船也許因舟人的努力或是水勢的順流,再搖一兩櫓,就到對面的水埠了。”
(2).順著水流。 漢 劉向 《新序·善謀下》:“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唐 劉禹錫 《平齊行》之二:“千鈞猛簴順流下,洪波涵淡浮熊羆。”《三國演義》第四五回:“ 竺 領命,駕小舟順流而下,徑至 周瑜 大寨前。”《明史·常遇春傳》:“有敗舟順流下,觸 遇春 舟乃脫。”
(3).比喻順應社會潮流。《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及 漢 興,依日月之末光, 何 謹守管籥,因民之疾 秦 法,順流與之更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 漢 初詞人,順流而作, 陸賈 扣其端, 賈誼 振其緒。”
(4).指與前進方向一致的水流。 晉 陸機 《辨亡論上》:“羽檝萬計,龍躍順流,鋭騎千旅,虎步原隰。” 晉 束晳 《補亡詩·由庚》:“獸在於草,魚躍順流。”
(5).比喻安定的社會。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若使平世順流,以任宰執藩鎮,其才豈減於 李德裕 、 張居正 哉!”
(6).順利,順當。《醒世恆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 長兒 贏得順流,動了賭興,問 再旺 道:‘還有錢么?’”甬劇《兩兄弟》第三場:“﹝ 馬寶鳳 ﹞悶愁愁迴轉房門內--(進屋),保佑他生意順流發大財。”
(7).傳說中的雷電名。《《說郛》卷一○九引《起世經》》:“東方有電名曰無厚,南方有電名曰順流,西方有電名墮光明,北方有電名百生樹。無厚與墮光明相觸相對,順流與百生(樹)相觸相對,故虛空雲聚之中出生大明,名曰電光。”
彼此
對稱詞。指你我、雙方,那個和這個
彼此錯雜。——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軍中之將,各有彼此。——《資治通鑑》
神貺
神靈的恩賜。 唐 黃滔 《課虛責有賦》:“所謂擺揚恬澹,剖判虛空,冀其神貺,逮彼幽通。” 明 文徵明 《周康僖公傳》:“陛下以事驗之,果休徵協應,自宜遣祀,更乞鑒天人眷顧之隆,體地道効靈之實,益加修省,以答神貺。”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二:“余用 韓 蘇 二公 衡岳 故事默禱於神,已而晴日杲杲,歸途乃誦 坡仙 ‘率然有請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窮’之句以答神貺。”
虔誠
恭敬而有誠意
是個虔誠而又敬畏上帝的人
一副虔誠的態度
謁廟
古時帝後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須謁告於祖廟,稱“謁廟”。《後漢書·輿服志下》:“皇后謁廟服,紺上皁下。”《宋史·禮志十一》:“自 漢文帝 以來,皆即位而謁廟。”參見“ 告廟 ”。
清遠
(1).清明,高遠。《易·漸》“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三國 魏 王弼 註:“進處高潔,不累於位;無物可以屈其心而亂其志,峩峩清遠,儀可貴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會稽 賀生 體識清遠,言行以禮。”《南史·柳世隆傳》:“在朝不乾世務,垂簾鼓琴,風韻清遠,甚獲世譽。” 明 唐順之 《送彭通判致仕序》:“且君之居官,清遠閒散,翛然絶不以聲利自污。”《再生緣》第四回:“精神清遠真非俗,風度溫柔果出羣。”
(2).清美,幽遠。 唐 錢起 《過桐柏山》詩:“賞心無定極,仙步亦清遠。” 宋 蘇軾 《書韓魏公黃州詩後》:“ 黃州 山水清遠,土風厚善。”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三:“ 鄭 許 田野間,二三月有一種花,蔓生,其香清遠。” 清 惲敬 《西園記》:“ 敬 行天下山水, 浙 西 嚴陵江 上,最為清遠。”
昭事
(1).勤勉地服事。昭,通“ 劭 ”。《詩·大雅·大明》:“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高亨 註:“昭,借為劭。《説文》:‘劭,勉也。’此句言 文王 勤勉侍奉上帝。”一說,光明正大地服事。 揆鄭 《哀政聞社員》:“﹝ 馬良 ﹞昭事上帝,旁通科學。”
(2).指祭祀。 南朝 宋 顏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昭事是肅,俎實非馨。”《舊唐書·肅宗紀》:“今兩京無虞,三靈通慶,可以昭事。” 明 李贄 《鬼神論》:“小人之無忌憚,皆由於不敬鬼神,是以不能務民義以致昭事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