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可軒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清可軒原文

登階原赤夏,入軒如金秋。

山陰復崇岩,故致涼氣浮。

開窗亦北向,滿谷禾黍稠。

斯實可子意,詎獨清遠眸。

此後雨暘時,庶得農望酬。

詩詞問答

問:清可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清可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四

參考注釋

登階

(1).登上台階。 唐 李華 《含元殿賦》:“降輦登階,微聞玉聲。”

(2).猶進身。《楚辭·劉向<九嘆·思古>》:“ 蒯聵 登於清府兮, 咎繇 棄而在壄。蓋見茲以永嘆兮,欲登階而狐疑。” 王逸 註:“言己見君親愛惡人,斥逐忠良,誠欲進身登階,竭盡謀慮,意中狐疑,恐遇患害也。”

赤夏

炎夏,盛夏。 清 蒲松齡 《淫雨之後繼以大旱七夕得家書作》詩:“赤夏三旬無滴雨,禾穗半秕豆莖枯。”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下·吉林·吉林奇俗談》:“ 吉 人喜烘火,當炎炎赤夏之時,沙礫反射熱頗強,揮扇納涼之不暇,然臥土坑者,仍升火不輟。”

金秋

秋季。 清 魏源 《華山詩》之一:“金秋嚴肅氣,凜然不可容。”《人民文學》1981年第1期:“金秋到了,我沐著溫暖的陽光來到蘋果梨樹下。”

山陰

山坡背陰的一面;山的北側

涼氣

涼的空氣;清涼之氣

倒抽一口涼氣

北向

亦作“ 北鄉 ”。亦作“ 北向 ”。朝北;向北。《呂氏春秋·季秋紀》:“司徒搢撲,北嚮以誓之。”《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即日因留 沛公 與飲…… 沛公 北嚮坐, 張良 西嚮侍。”《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 淵 遣使南通 孫權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權 親叉手,北向稽顙。” 唐 柳宗元 《嶺南節度向軍堂記》:“先是為堂於城西北陬,其位,公北向,賓眾南向。” 宋 董弅 《閒燕常談》:“以手加額,北鄉讚嘆。”

見“ 北嚮 ”。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獨清

(1).謂清白自處,不同流合污。《楚辭·漁父》:“ 屈原 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明 高啟 《題許瀾伯三蟲圖》詩:“誰道爭花羣隊里,長吟還有獨清人。” 清 王履亨 《我亦有言》詩序:“風馳潮湧,忽升忽落……獨醒獨清者,庶免此夫。”

(2).獨自掃清。 唐 杜甫 《覽柏中丞兼子侄數人除官制詞》詩:“三止 錦江 沸,獨清 玉壘 昏。”

遠眸

猶遠目。放眼遠望。 南朝 宋 孝武帝 《登魯山》詩:“粵值風景和,升高縱遠眸。” 明 陶宗儀 《游天池》詩:“雨餘弭擢釣磯頭,一錫翩翩縱遠眸。”

此後

從這以後,今後。《儒林外史》第五回:“此後知過必改。” 魯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

雨暘

語本《書·洪範》:“曰雨,曰暘。”謂雨天和晴天。《魏書·天象志三》:“皆雨暘失節,萬物不成候也。” 宋 陸游 《乞祠祿札子》:“今春以來,雨暘尤為調適,二麥繼熟,民間亦以為所收倍於常年。” 清 趙翼 《出郭》詩:“自慚游惰無營業,高柳陰中話雨暘。”

詩詞推薦

清可軒原文_清可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