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社

作者:李培 朝代:明代

入社原文

卜築半村郭,猶欣隔市廛。

清風三徑竹,碧月五湖船。

社結香山侶,詩摩大曆賢。

明窗了無事,日掃衍波箋。

詩詞問答

問:入社的作者是誰?答:李培
問:入社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入社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李培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培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槜李詩系卷十七

參考注釋

卜築

擇地建築住宅,即定居之意。《梁書·外士傳·劉訏》:“﹝ 劉訏 ﹞曾與族兄 劉歊 聽講於 鐘山 諸寺,因共卜築 宋熙寺 東澗,有終焉之志。” 唐 孟浩然 《冬至後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詩:“卜築依自然, 檀溪 不更穿。”《明史·唐順之傳》:“﹝ 唐順之 ﹞卜築 陽羨山 中,讀書十餘年。” 清 趙翼 《華峒》詩:“他年擬抽簪,卜築於此寄。”

村郭

村鎮。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某乙》:“抵 蘇松 間,日游村郭,凡數月。” 清 曾國藩 《何君殉難碑記》:“士卒及民團相從者增至三千人……居無帳幕,雨無薪木,村郭無居民,遠近無援。”

市廛

(1).市中店鋪。語本《孟子·公孫丑上》:“市,廛而不征。” 趙岐 註:“廛,市宅也。” 晉 左思 《蜀都賦》:“亞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會,萬商之淵。”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今路上雖已見 中國 行人,而遷去者眾,故市廛未開。”

(2).指店鋪集中的市區。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山居良有異乎市廛。”《宣和遺事》前集:“由 後載門 出市私行,可以恣觀市廛風景。” 胡也頻 《光明在我們的前面》:“那鬧聲,並不是市廛的喧嚷。”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三徑

亦作“ 三逕 ”。 晉 趙岐 《三輔決錄·逃名》:“ 蔣詡 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從之游。”後因以“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晉 陶潛 《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 唐 蔣防 《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詩:“退跡依三逕,辭榮繼二 疏 。” 宋 蘇軾 《次韻周邠》:“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邊掛著一副對聯是:一簾秋影淡於月,三徑花香清欲寒。”

碧月

清澈的月亮。 明 吳承恩 《移竹寺中得詩》之六:“碧月入簾深,紅塵閉門遠。”

五湖

(1).古代 吳 越 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 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澤藪曰 具區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鄭玄 註:“ 具區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具區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於 五湖 。” 韋昭 註:“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 長盪湖 、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 正義:“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 司馬貞 索隱:“五湖者, 具區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蘇 長盪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陽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東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 朱鶴齡 註:“雁至 衡陽 則回。此五湖當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稱 華中 、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 巢湖 、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國 大夫 范蠡 ,輔佐 越王 勾踐 ,滅亡 吳國 ,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清 李漁 《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山侶

山中知交。指隱逸之士。 北周 王褒 《和從弟祐山家》詩之二:“結交非俗士,山侶自招攜。”一本作“ 仙侶 ”。 唐 白居易 《答山侶》詩:“更慚山侶頻傳語,五十歸來道未遲。” 明 袁宏道 《華山別記》:“前日 蘇潛夫 書來,道 周望 亦物故。山侶幾何人,何奪之速也。”

大曆

(1).大約之數。《管子·海王》:“吾子食鹽二升少半,此其大曆也。” 尹知章 註:“歷,數也。”

(2).官修的曆法。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 朴 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食,但口誦乘除,不差一算。凡‘大曆’悉是算數,令人就耳一讀,即能暗誦。”參見“ 小歷 ”。

了無

全無;毫無。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空有疲睏之勞,了無錙銖之益也。” 唐 李白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詩序:“自小馴狎,了無驚猜。” 清 袁枚 《新齊諧·山陰風災》:“二十四日晨起,天氣清和,了無變態。”

衍波箋

詩箋名。《詩話總龜》卷三四引 宋 王直方 《直方詩話》:“ 蕭貫 少時,嘗夢至宮廷中……見羣婦人如神仙,視 貫 ,驚問何所從來? 貫 愕然,亦不知對。 貫 自陳進士,能為詩。中有一人授 貫 紙,曰:‘此所謂衍波箋,煩賦《宮中曉寒歌》。’ 貫 援筆立成。” 林學衡 《與菊吟夜話》詩:“還將無限思,寫與衍波箋。”

詩詞推薦

入社原文_入社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