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西澗山長

作者:吳當 朝代:元代

送人之西澗山長原文

巍巍宮廟澗之西,松檜蕭森夾殿齊。

白屋衣冠存伏臘,青雲步武見階梯。

江湖夜月寒驚棹,桃李春陰雨滿蹊。

昭代急賢無枉路,未應重席嘆羈棲。

詩詞問答

問:送人之西澗山長的作者是誰?答:吳當
問:送人之西澗山長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送人之西澗山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齊韻

參考注釋

巍巍

高大壯觀的樣子

巍巍乎可畏。——明· 劉基《賣柑者言》

宮廟

(1).猶宗廟。《史記·天官書》:“宮廟邸第,人民所次。” 晉 摯虞 《太康頌》:“洋洋四海,率禮和樂;穆穆宮廟,歌雍詠鑠。” 南朝 梁 江淹 《擬袁太尉從駕淑》詩:“宮廟禮哀敬, 枌邑 道嚴玄。”《宋史·樂志七》:“ 紹興 十三年,初舉郊祀,命學士院製宮廟朝獻及圜壇行禮、登門肆赦樂章,凡五十有八。”

(2).借指帝王與皇室。 晉 潘岳 《西京賦》:“愍 漢氏 之剝亂,朝流亡以離析; 卓 滔天以大滌,劫宮廟而遷跡。”《宋書·周朗傳》:“運鍾澆暮,世膺亂餘,重以宮廟遭不更之酷, 江 服被未有之痛,千里連死,萬井共泣。”

(3).宮殿和宗廟的並稱。《後漢書·獻帝紀》:“己酉, 董卓 焚 洛陽 宮廟及人家。”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至洛陽謁五陵表》:“始以今月十二日,次故 洛水 浮橋。山川無改,城闕為墟;宮廟隳頓,鍾簴空列。”

(4).即宮觀。官名。 宋 代為安排閒散官員而設,無實職。《宋史·選舉志六》:“﹝ 紹興 二年﹞上自監司、倅貳,下至掾屬、給使,一郡之中,兵官八九員,一務之中,監當六七員,數倍於前日。存無事之官,食至重之祿,所以重困生民。請裁省其闕,否則以宮廟之祿畀之。”參見“ 宮觀 ”、“ 祠祿 ”。

蕭森

(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蕭森。” 宋 司馬光 《又和董氏東園檜屏石床》:“密葉蕭森翠幕紆,蹔來猶恨不長居。” 明 何景明 《懷化驛芭蕉》詩:“孟夏日初赫,蕭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2).草木凋零衰敗貌。 唐 張九齡 《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詩:“江城何寂歷,秋樹亦蕭森。” 宋 陸游 《秋思絕句》:“一片雲深更作陰,東軒草樹共蕭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國後園》詩之二:“天空遠水明秋岸,梧葉蕭森楓樹殘。” 魯迅 《無題》詩:“風波一浩蕩,花樹已蕭森。”

(3).陰森。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一:“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 巫峽 氣蕭森。” 寧調元 《游白雲歸感賦四律並柬同游諸子》:“夜氣蕭森十里堤,出門可有上天梯。” 徐遲 《入峽記》:“ 巫山 突然挺立兩側,何止十二峰。陽光被奪,氣象蕭森。”

白屋

(1).指不施采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說,指以白茅覆蓋的房屋。為古代平民所居。《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瑤臺九纍,而 堯 白屋。”《漢書·王莽傳上》:“開門延士,下及白屋。” 顏師古 註:“白屋,謂庶人以白茅覆屋者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白屋》:“古者宮室有度,官不及數,則居室皆露本材,不容僭施采畫,是為白屋也已。” 元 李翀 《日聞錄》:“白屋者,庶人屋也。《春秋》:‘丹 桓公 楹,非禮也。’在禮:楹,天子丹,諸侯黝堊,大夫蒼士黈黃色也。按此則屋楹循等級用采,庶人則不許,是以謂之白屋也。” 清 李漁 《玉搔頭·締盟》:“故此把白屋寒儒,都認做青雲貴客了。”

(2).指平民或寒士。 漢 荀悅 《漢紀·宣帝紀一》:“將軍輔翼幼君,將流大化,是以天下之士延頸企踵,爭願自効。今士見者皆露索、挾持,恐非 周公 輔相 成王 之禮,致白屋之意也。”《後漢書·文苑傳下·高彪》:“昔 周公旦 父 文 兄 武 ,九命作伯以尹華夏,猶揮沐吐餐,垂接白屋,故 周 道以隆,天下歸德。” 李賢 註:“白屋,匹夫也。”《新唐書·張玄素傳》:“ 周公 資聖人,而握沐吐餐,下白屋,況下 周公 之人哉?” 明 何景明 《壽許司馬》詩:“不屈朱門貴,能憐白屋貧。” 康有為 《大同書》丙部:“人人皆可由白屋而為王侯、卿相、師儒,人人皆可奮志青雲,發揚蹈厲,無階級之害。”

(3).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二》:“刺史 毛奕 表行貳師將軍,將 酒泉 、 敦煌 兵千人,至 樓蘭 屯田,起 白屋 ,召 鄯善 、 焉耆 、 龜茲 三國兵各千,橫斷注濱 河 。”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伏臘

亦作“ 伏臈 ”。1.古代兩種祭祀的名稱。“伏”在夏季伏日,“臘”在農曆十二月。《史記·留侯世家》:“ 留侯 死,並葬黃石,每上冢伏臘,祠 黃石 。”《後漢書·孝明帝紀》:“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為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力盡於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 唐順之 《皇陵行》:“伏臈烝嘗時不後,清明寒食更澆酒。”

(2).指伏祭和臘祭之日,或泛指節日。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周書·晉盪公護傳》:“每四時伏臘, 高祖 率諸親戚,行家人之禮,稱觴上壽。”《梁書·處士傳·何胤》:“每伏臘放囚還家,依期而返。” 清 錢謙益 《壽何嶧縣序》:“兩從叔翩翩少年,歲時伏臘,與先生輩徵逐讌飲,有承平王孫之樂。”

(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質資料。 唐 白居易 《江樓早秋》詩:“欲作雲泉計,須營伏臈資。” 宋 蘇舜欽 《答韓持國書》:“此雖與兄弟親戚相遠,而伏臘稍充足,居室稍寬。”《金史·王去非傳》:“督妻孥耕織以給伏臘。”

青雲

(1) 比喻高官顯爵

平步青雲

(2) 舊時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雲之士

(3) 比喻隱居

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

(4) 天空

步武

(1).很短的距離。《國語·周語下》:“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間。” 韋昭 註:“六尺為步, 賈君 以半步為武。”《後漢書·臧洪傳》:“相去步武,而趨舍異規。”

(2).腳步。 宋 陸游 《道室雜詠》之一:“豈但煙霄隨步武,故應冰雪換形容。”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我於感謝了一番他的盛意之後,重整步武,再摸上山去。” 徐遲 《鳳翔》:“前方捷報頻傳,解放軍的步武已迫近西南西北邊疆。”

(3).跟著前人的腳步走。比喻模仿、效法。 唐 柳宗元 《為韋京兆作祭杜河中文》:“分命邦畿,步武獲陪。”

階梯

(1) 台階和梯子

(2) 比喻進身的憑藉或途徑

驚棹

指風浪中的船。 唐 柳宗元 《懲咎賦》:“御長轅之無橈兮,行九折之峩峩;卻驚棹以橫江兮,泝凌天之騰波。”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陰雨

天色陰沉,又下著雨

昭代

政治清明的時代。常用以稱頌本朝或當今時代。 唐 崔塗 《問卜》詩:“不擬逢昭代,悠悠過此生。” 宋 陸游 《朝飢示子聿》詩:“生逢昭代雖虛過,死見先親幸有辭。”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味經齋遺書》:“經制之學,亦昭代名家矣。”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俱往矣!昭代盛世和熙朝在等待我們。”

急賢

重賢;急於求賢。 南朝 梁 任昉 《求薦賢士詔》:“庶同則哲之明,稱朕急賢之旨。”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卷上:“上令侍御者抬步輦召學士來。時 元崇 為翰林學士,中外榮之。自古急賢待士,帝王如此者,未之有也。”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三:“先是 高宗 南渡,急賢如饑渴。”

枉路

(1).彎曲的道路。 唐 馬戴 《送韓校書江西從事》詩:“遙程隨水闊,枉路倒帆頻。” 宋 朱熹 《孤鶴思太清》詩:“九皋無枉路,從遣碧雲生。”

(2).冤枉路。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五:“我們從 長沙 動身所採取的路向不用說是走了好些枉路。”

未應

(1).猶不須。 宋 王安石 《評定試卷》詩:“疑有高鴻在寥廓,未應回首顧張羅。” 宋 陸游 《遣興》詩:“老去可憐風味在,未應山海混漁樵。”

(2).猶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園吟》:“ 東山 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宋 張綱 《臨江仙》詞:“年方強仕未應遲。高風輕借便,一鶚看橫飛。”

(3).猶不曾。 唐 李白 《關山月》詩:“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唐 王維 《聽宮鶯》詩:“遊子未應返,為此始思鄉。” 宋 蔡伸 《念奴嬌》詞:“雲浪鱗鱗,蘭舟泛泛,共載一輪月。五湖當日,未應此段奇絶。”

(4).不應當。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四:“晨興步庭除,足弱幾不持;論年未應爾,胡為遽如斯?”

重席

(1).層迭的坐席。古人席地而坐,以坐席層迭的多少表示身分的高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季氏 飲大夫酒, 臧紇 為客,既獻, 臧孫 命北面重席,新樽絜之。” 楊伯峻 註:“重席,二層席。古代席地坐,席之層次,依其位之高低。《儀禮·鄉飲酒禮》云:‘公三重,大夫再重。’則重席,大夫之坐。”《儀禮·鄉射禮》“大夫辭加席,主人對,不去加席” 漢 鄭玄 註:“辭之者,謙不以己尊加賢者也;不去者,大夫再重席,正也。賓一重席。”

(2).《後漢書·儒林傳上·戴憑》載: 戴憑 解經不窮,“遂重坐五十餘席”。後用以借指學問淵博的儒者。《周書·儒林傳序》:“握素懷鈆重席解頤之士,間出於朝廷。”《南史·謝舉傳》:“ 廣 深嘆服,仍以所執麈尾、斑竹杖、滑石書格薦之,以況重席焉。” 唐 駱賓王 《上郭贊府啟》:“味道彈冠,望橫經於重席。”參見“ 重坐 ”。

羈棲

亦作“羇棲”。淹留他鄉。 唐 杜甫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詩:“消渴游 江 漢 ,羇棲尚甲兵。” 金 元好問 《得侄摶信》詩之一:“隔闊家仍遠,羈棲食更艱。” 鄭觀應 《盛世危言·墾荒》:“ 中國 之邊境苦無人以實之,而忍聽吾民之逼迫羈棲,飃零海外。”

詩詞推薦

  • 題陳秀才溪山佳趣

    戴表元宋代〕城郭尋尋盡,溪山宛宛來。同誰遷蠟屐,為子破蒼苔。書欲斕斑設,花須爛熳開。趙郎題墨妙,煙霧眼中開。
  • 偶然作二首

    呂溫唐代〕棲棲復汲汲,忽覺年四十。今朝滿衣淚,不是傷春泣。中夜兀然坐,無言空涕洟。丈夫志氣事,兒女安得知。
  • 使君次韻再賦二首

    劉克莊宋代〕下車不識疾呼聲,郡政清平教亦行。曹相治齊賓蓋老,何侯在楚厚龔生。甘棠通國俱懷惠,遺藁因公得記名。老受
  • 奉酬元相公上元

    徐凝唐代〕出擁樓船千萬人,入為台輔九霄身。如何更羨看燈夜,曾見宮花拂面春。
    送人之西澗山長原文_送人之西澗山長的賞析_古詩文
  • 吊梅道人墓

    周澤(天雨)明代〕古墓棱嶒臥斷碑,白楊高樹叫寒鴟。閒雲終日自來去,不見梅花老畫師。
  • 送吳司李拂衣·其二

    沈守正明代〕悔山一過一遲疑,今下歡溪遂所思。薄送愧臨千尺水,宦囊嬴有半游詩。張公洞口雲如昨,西子湖頭柳似眉。聞說
  • 寄翁靈舒

    徐照宋代〕游遠令人瘦,思君甚渴飢。恨無如意事,懶乞送行詩。帝陌喧車馬,王門守鹿貔。何時借僧榻,切勿負幽期。
  • 次何德器見贈韻

    曾幾宋代〕德器交情素所敦,乃翁雖逝典型存。不惟歆向皆書府,況復封胡是相門。意氣君方凌碧落,年齡我已到黃昏。今晨
    送人之西澗山長原文_送人之西澗山長的賞析_古詩文
  • 夢中作

    陸游宋代〕世事何由可控摶?故山歸臥有餘歡。澗泉見底藥根瘦,石室生雲丹灶寒。人遠忽聞清嘯起,山開頻得異書看。一朝
  • 王操宋代〕堂親垂白日,稚子欲行時。
    送人之西澗山長原文_送人之西澗山長的賞析_古詩文
  • 題金山寺

    蘇軾宋代〕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睛。遙望
    送人之西澗山長原文_送人之西澗山長的賞析_古詩文
  • 寄紫閣隱者

    貫休唐代〕積翠藏一叟,常思未得游。不知在岩下,為復在峰頭。苔上枯藤笐,泉淋破石樓。伊余更何事,不學此翁休。
  • 再題清暉閣四景·其一·松雲樓

    乾隆清代〕閣前隙地堆奇石,恍是橫圖一卷披。卻覺勝於四家者,松雲朝暮罨樓時。
  • 靈山觀金燈

    吳龍翰宋代〕嵯峨靈金山,峭壁偕天長。巑屼萬蒼翠,無復敢頡頏。登臨勞遠目,久羈塵俗韁。天風送筇屐,此願今一償。所喜
  • 聽松

    劉黻宋代〕寺門松未老,早有鶴來棲。一夜枕衾冷,半天風雨啼。
  • 雜劇·凍蘇秦衣錦還鄉

    佚名元代〕楔子(沖末扮孛老同搽旦、卜兒、淨蘇大、大旦、二旦上)(孛老雲)錢會說話,米會搖擺。無米無錢,失光落彩
  • 頌古一百二十一首

    釋宗杲宋代〕陽焰何曾能止渴,畫餅幾時充得飢。勸君不用栽荊棘,後代兒孫惹著衣。
    送人之西澗山長原文_送人之西澗山長的賞析_古詩文
  • 常山道中二首

    趙蕃宋代〕晨征陰霧合,晚泊霽光新。聞鼓初非社,逢耕政及春。嗟余寄徑客,羨爾受廛人。有債成詩瘦,無錢罷飲醇。
  • 送玉面狸

    蘇軾宋代〕北距飛狐信未通,夜來縛到稿街東。千年妖幼誰家婦,一國蒙茸無是公。丘首可憐迷故土,帝羓空用起腥風。長纓
  • 頌古六首

    釋宗杲宋代〕俱胝一指頭,吃飯飽方休。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送人之西澗山長原文_送人之西澗山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