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得雪誌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山東得雪誌喜原文

青齊去歲歉晚收,所希小稔登麥秋。

屢聞三白欠冬月,惻然南顧心懷憂。

浙東況復災較重,朝夕蒿目無良謀。

截漕已過三之一,太倉所資命亟留。

邇來入春才數日,瑞雪頻見霏皇州。

一以額慶一以望,不知近遠均沾不。

忽傳大吏報得雪,雲始齊莒逮魯鄒。

遺蝗入地無復患,舉趾足可興鋤耰。

嗟我災黎庶少濟,用此稍慰舒眉頭。

慰餘展轉愁復繼,至今溫台米價涌貴無停休。

詩詞問答

問:山東得雪誌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山東得雪誌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一

參考注釋

去歲

去年

麥秋

麥子成熟後的收割季節,一般在夏季,但具體日期各地不一

三白

(1).三度下雪。《全唐詩》卷八八載《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宋 蘇軾 《次韻陳四雪中賞梅》:“高歌對三白,遲暮慰 安仁 。” 金 元好問 《雪後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 河南 冬來已三白,土膏墳起如蜂房。” 明 唐寅 《擬瑞雪降群臣賀表》:“祥徵三白,允昭聖德之符。”

(2).指鹽、蘿蔔、飯。三者皆白色,故謂。《續談助》卷五引 唐 楊華 《膳夫經手錄》:“蘿蔔,貧寠之家,與鹽、飯皆行,號為三白。”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六:“ 東坡 嘗與 劉貢父 言:‘某與舍弟習制科時,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間有八珍也。’ 貢父 問三白。答曰:‘一撮鹽,一楪蘿蔔,一盌飯,乃三白也。’”

(3).指三白酒。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 江 南之三白,不脛而走半九州矣,然 吳興 造者,勝於 金昌 。”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品酒》:“其中矯矯獨出者,則有 松江 之三白,色微黃極清,香沁肌骨,惟稍烈耳。”參見“ 三白酒 ”。

(4).西瓜的一種。其皮、瓤、子俱白,故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西瓜》:“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黃沙瓤、紅沙瓤各種。”

(5).同“ 三白法 ”。《高僧傳·遺身·元慧》:“何謂三白?通曰:事理二種,一白飯、白水、白鹽事也;二身不遍觸、口誦真經、意不妄緣,此三明白非黑業也。”

冬月

指冬天。《史記·酷吏列傳》:“ 溫舒 頓足嘆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南史·劉孝綽傳》:“初, 孝綽 居母憂,冬月飲冷水,因得冷癖,以 大同 五年卒官,年五十九。”《宋史·刑法志三》:“ 吳充 建請:‘流人冬寒被創,上道多凍死。請自今非情理巨蠧,遇冬月聽留役本處,至春月遣之。’詔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六回:“我從去年冬月里就答應他引見你大哥的,所以他一直等在京里,不然他早就要趕回 湖北 去的了。”

惻然

哀憐貌;悲傷貌。 南朝 宋 周朗 《報羊希書》:“今天子……惻然動仁,欲使餘氓被惠。” 明 張居正 《乞宥言官疏》:“臣觀 臺 疏中,尚有垂白父母在家,臣實惻然憐之。” 朱自清 《兒女》:“下車時,看著他的害怕與累贅,很覺惻然。”

顧心

反顧之心;躊躇不前的心理。《韓非子·內儲說上》:“臨戰而使人絶頭刳腹而無顧心者,賞在兵也。”

懷憂

憂思鬱結。 漢 劉向 《九嘆·憫命》:“懷憂含戚,何侘傺兮。”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三表》:“七十懸車,於《禮》文而非遠,載三則黷,考《易》象以懷憂。”《四遊記·龍王表奏天庭》:“只此一表,便足致之死地,大王何必懷憂?”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朝夕

(1) 時時;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漢書·李廣蘇建傳》

汝朝夕待母。——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史朝夕獄門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時間

只爭朝夕

蒿目

(1).極目遠望。《莊子·駢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 宋 王安石 《憶金陵》詩之二:“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蒿目為時憂,年未艾霜雪盈頭。”

(2).猶言蒿目時艱。《明史·職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間有賢輔,卒蒿目而不能救。”參見“ 蒿目時艱 ”。

良謀

見“ 良謨 ”。

之一

一定範圍內的數量或事物中的一個。 

常用於說明文中,“之一”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例句】

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蹟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世博主題館是世博會有史以來室內展覽面積最大、展示內容最豐富的永久場館,也是對本屆世博會進行主題演繹的關鍵場館之一。

她是我眾多朋友之一。

太倉

(1).古代京師儲谷的大倉。《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清史稿·食貨志一》:“天府太倉之蓄,一旦蕩然。”

(2).胃的別名。本以太倉喻胃,後徑稱胃為太倉。《靈樞經·脹論》:“胃者,太倉也。”《黃庭內景經·脾長》:“脾長一尺掩太倉。” 梁丘子 註:“太倉,胃也。”

資命

賴以活命。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後集·故都戲事》:“其家衣食頗贍,無他生產,凡所資命,惟視吾蛇尚存耳!”

邇來

最近以來

才數

才略本領。《三國志·魏志·鍾會傳》:“﹝ 會 ﹞及壯,有才數技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陸績 ﹞幼有儁朗才數,博學多通。” 明 李東陽 《壽工部尚書曾公七十詩序》:“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論。以予觀之,同游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間持才數,夸聲譽,善始而不令終者亦多矣。”

瑞雪

應時的好雪

瑞雪兆豐年

林沖踏著那瑞雪,迎著那北風,飛也似奔到草場門口。——《水滸傳》

皇州

帝都;京城。 南朝 宋 鮑照 《侍宴覆舟山》詩之二:“繁霜飛玉闥,愛景麗皇州。” 唐 岑參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前蜀 毛文錫 《柳含煙》詞:“低拂往來冠蓋,朦朧春色滿皇州。” 清 李漁 《慎鸞交·卻媒》:“鶯花三月盛皇州,錦帆隨波出御溝。”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二八:“崇臺高拱壯皇州,龍眼南窺旺氣收。”

額慶

見“ 額手稱慶 ”。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近遠

(1).指親近或疏遠的人。《漢書·公孫弘傳》:“其性意忌,外寬內深。諸常與 弘 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後竟報其過,殺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膠西 ,皆 弘 力也。”

(2).近處和遠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颯秣建國》:“進止威儀,近遠取則。其王豪勇,鄰國承命。” 清 宋之繩 《梅花》詩:“漠漠凍雲連近遠,荒荒野月照清寒。”

(3).謂遠近的程度。 晉 木華 《海賦》:“徒識觀怪之多駭,乃不悟所歷之近遠。”《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 李陵 問:‘火去此門近遠?’左右報言:‘火去此間一里。’” 宋 陳克 《謁金門》詞:“訊息不知郎近遠,一春長夢見。”

(4).偏義複詞。謂遠。 元 無名氏 《替殺妻》楔子:“不多近遠有個員外,待要結義小人做兄弟。” 元 無名氏 《千里獨行》楔子:“[ 張虎 云:] 張飛 言道, 曹丞相 軍馬,偌近遠來到這裡,人困馬乏,他要今晚夜間,領兵來偷營刼寨。”

均沾

大家平均享受(利益)

大吏

指大官

督撫大吏爭上符瑞。——《明史·海瑞傳》

遺蝗

指蝗蟲所產之卵。 宋 蘇軾 《雪後書北台壁》詩之二:“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王十朋 註:“蝗遺子於地,若雪深一尺,則入地一丈。” 明 徐有貞 《試三農望雪賦》:“遺蝗伏藏,年穀其登兮;東作有祥,力我畊兮。”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典禮·蝗災告城隍文》:“今茲三農在野,百穀未登,昨歲遺蝗,孳生在地,二麥之受其荼毒者,幾半於郊外矣。”

入地

(1).鑽入地下。形容十分羞慚。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及有吉凶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有識旁觀,代其入地。” 宋 陳亮 《廣惠王祈雨文》:“ 亮 等今思厥愆,慚恨入地。”

(2).喻死亡。《後漢書·班超傳》:“蠻夷之性,悖逆侮老,而 超 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姦宄之源,生逆亂之心。” 宋 蘇軾 《論倉法札子》:“臣材術短淺,老病日侵,常恐大恩不報,銜恨入地,故貪及未死之間,時進瞽言。” 清 黃遵憲 《赤穗四十七義士歌》詩序:“苟靦顏視息,他日蒙恥入地,將何面目見我公乎?”參見“ 入土 ”。

(3). 宋 代 靖州 地區少數民族的一種習俗。居民互斗,勝者僅掠取敗者之錢財而歸還其土地,謂之“入地”。

無復

(1).不再,不會再次。《呂氏春秋·義賞》:“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 陳奇猷 校釋:“此文意謂詐偽之道,雖今可以苟且得利,後將不可復得利也。”《晉書·王導傳》:“ 桓彝 見朝廷微弱……憂懼不樂。往見 導 ,極談世事,還,謂 顗 曰:‘向見 管夷吾 無復憂矣。’” 唐 韓愈 《落葉送陳羽》詩:“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 聖嘆 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極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2).指不再有,沒有。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不死之事已定,無復奄忽之慮。”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少來蒐集書史,頗得諸遺書,無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勞工,無論黑、白、黃,無復奴隸種。”

(3).沒有履行。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仲尼 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4).不能恢復。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規非者,其所為不得其事,其事不當,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無復,殘類滅宗亡國是也。”

舉趾

(1).舉足;抬腳。《詩·豳風·七月》:“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朱熹 集傳:“舉趾,舉足而耕也。” 漢 劉向 《列女傳·齊桓衛姬》:“今妾望君舉趾高、色厲、音揚,意在 衛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約友登南樓》詩:“曷不一舉趾,縱望淵與岑。”

(2).指舉動。 晉 葛洪 《抱朴子·塞難》:“舉趾為世人之所則,動脣為天下之所傳。”

鋤耰

亦作“ 鋤櫌 ”。鋤和耰。農具名。一說鋤柄。《呂氏春秋·簡選》:“鋤櫌白梃,可以勝人之長銚利兵,此不通乎兵者之論。”《文選·賈誼<過秦論>》:“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耰,鋤柄也。” 唐 韓愈 《劉生》詩:“我為羅列陳前修,芟蒿斬蓬利鋤耰。”

耡耰:1.泛指農具。 宋 王安石 《獨臥》詩之一:“誰有耡耰不自操,可憐園地滿蓬蒿。”

(2).猶耕種。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三學士》詩:“果然又覊縶,不得歸耡耰。”

災黎

災民。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祥異·妖言惑眾》:“ 江 南北大旱,民人飢饉, 方榮升 竊謂災黎易動,起意倡亂。”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辛酉工賑》:“﹝ 明安 ﹞特建席棚以處災黎,凡活者數百萬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五回:“雖然這些也是窮人,然而比較起被災的地方那些災黎,是那一處輕,那一處重呢?”

舒眉

展開眉頭,表示心情歡樂的樣子。 元 黃溍 《次韻答蔣春卿》:“不謂紅塵拂面時,軒然談笑一舒眉。” 明 張四維 《雙烈記·抒悃》:“汝眾臣子豈可安意舒眉,當念先皇櫛風沐雨。” 清 李漁 《奈何天·鬧封》:“慢舒眉,你道是實比虛名好,只怕我名高實也隨。”

展轉

(1) 翻身貌。多形容臥不安席

(2) 經過許多人的手或經過許多環節的地方

展轉四明天台。——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涌貴

亦作“涌貴”。指物價猛漲。 唐 韓偓 《海山記》:“帑藏全虛,穀粟涌貴。”《魏書·呂隆傳》:“穀價涌貴,斗值錢五千文。”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上:“ 仲圭 每見人持紙絹過門,必謂之曰:‘吾畫能賣錢,汝曷不求我?’往往與之作一紙半幅,俟其去,潛使人以重價購之,由是其畫涌貴。”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庶品》:“ 懋勤殿 向設一大鏡屏,歲值銅價涌貴,上命撤以付錢局鼓鑄。”

停休

停止;停息。 宋 道潛 《次韻黃子理宣德田居四時》之三:“機絲迫鄰女,札札無停休。”

詩詞推薦

山東得雪誌喜原文_山東得雪誌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