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輔草創天會繼,滅遼北朝歸掌握。
南征徽欽就拘縶,高宗稱侄慚不覺。
其勢頗可成一統,未乘時實失商㩁。
武功既昭修以文,勸農議禮並制樂。
傳位熙宗繼太祖,大公量更人難學。
詩詞問答
問:《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六十二·金太宗》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覺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九
參考注釋
草創
(1) 開始創建;開始進行
草創時期
(2) 起草
北朝
(1). 南北朝 時, 北魏 、 東魏 、 西魏 、 北齊 、 北周 立國北方,史稱 北朝 ,以與立國南方,迭相更替的 南朝 ( 宋 、 齊 、 梁 、 陳 )相對。參見“ 南北朝 ”。
(2).泛指北方的王朝。多指少數民族政權。《新五代史·晉高祖皇后李氏》:“昔先帝起 太原 時,欲擇一子留守,謀之北朝皇帝,皇帝以屬我。”此指 契丹 。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逸文》:“ 景德 中,朝廷始與北虜通好,詔遣使將以‘北朝’呼之。”此指 遼 。
掌握
(1) 熟知並能運用
除本國語言外,還掌握幾種語言
(2) 把握;控制
掌握自己的命運
南征
(1).南行。《易·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楚辭·離騷》:“濟 沅 湘 以南征兮,就 重華 而陳詞。” 王逸 註:“征,行也。” 唐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陽樓》詩:“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 清 宋琬 《舟次清源贈彼岸禪師》詩:“風塵冉冉南征客,暫繫扁舟到講堂。”
(2).征伐南方。《書·仲虺之誥》:“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唐 韓愈 《送區弘南歸》詩:“ 穆 昔南征軍不歸,蟲沙猿鶴伏以飛。” 清 宋琬 《寄楊猶龍方伯》詩之二:“南征諸將繫戈船, 司馬 文章《喻蜀》傳。”
徽欽
北宋 徽宗 、 欽宗 二帝的並稱。二帝於 靖康 二年為 金 人所俘,後死於 金國 。 沉濤 《瑟榭叢談》卷上引 清 吳更生 《土木懷古》詩:“蒙塵倖免 徽 欽 辱,歸國重煩 呂 卻 謀。” 清 覺佛 《女英雄·殺賊》:“皇陵掘, 徽 欽 囚,此恨深深難受。”
拘縶
押系;束縛。《三國志·魏志·管輅傳》“ 正始 九年舉秀才” 裴松之 注引《管輅別傳》:“然見 清河郡 內有一騏驥,拘縶後廄歷年,去 王良 、 伯樂 百八十里,不得騁天骨,起風塵,以此憔悴耳。”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鷙禽以奮擊拘縶,言鳥以智慧見籠。”《南史·孔靖傳》:“ 侯景 陷 建鄴 ,朝士並被拘縶。” 宋 司馬光 《謝始平公以近詩一卷賜示》詩:“絳帳生徒東閣客,微官拘縶如樊籠。”《清史稿·太祖紀》:“解爾蔽手,去爾護項,毋自拘縶,不便於奮繫。”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乘時
乘機;趁勢。 晉 左思 《吳都賦》:“富中之甿,貨殖之選,乘時射利,財豐巨萬。”《宋史·王晏傳》:“今 契丹 南侵,天下洶洶,英雄豪傑固當乘時自奮。” 魯迅 《三閒集·“皇漢醫學”》:“ 日本 人 湯本求真 做的《皇漢醫學》譯本也將乘時出版。”
武功
(1) 專指在軍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戰功
文治武功
(2) 武工
勸農
(1).鼓勵農耕。《史記·孝文本紀》:“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於勸農之道未備。”《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是以帝耕以勸農,後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報施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墾荒》:“ 中國 伊古以來,以農桑為本,內治之道,首在勸農。”
(2).古代政府官員在春夏農忙季節,巡行鄉間,勸課農桑,稱勸農。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吳興園圃》:“郡守每歲勸農還,必於此艤舟宴焉。”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我如今待要下鄉勸農去也,則怕那秀才上朝應舉去的忙,等不的我回來。”
(3).官名。古代負責鼓勵督促農業生產的官吏。 晉 束晳 《勸農賦》:“惟百里之置吏,各區別而異曹;考治民之賤職,美莫當乎勸農。”參見“ 勸農使 ”。
議禮
謂議論禮制。《禮記·中庸》:“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鄭玄 註:“禮,謂人所服行也。” 朱熹 集註:“禮,親疏貴賤相接之體也。” 宋 袁燮 《資政殿大學士贈少師樓公行狀》:“丞相言議禮之地,最要得人。” 明 王禕 《唐五禮序》:“是用為之序論,以著其説,庶議禮之家,得以慎所擇焉。” 劉師培 《論近世文學之變遷》:“惟兩 漢 議禮之文,博引數説,以己意折衷,近於考據。”
傳位
謂傳授帝王權位。 唐 杜甫 《哀王孫》詩:“竊聞天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于。” 宋 陸游 《孝宗皇帝輓詞》:“欲頒傳位詔,猶索未明衣。”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父親在日原是說要傳位給老三的,一到死後,老三卻一定向他讓。”
太祖
開國皇帝的通稱
遵太祖法。——清· 張廷玉《明史》
公量
(1).古代國定的量制。《左傳·昭公三年》:“ 陳氏 三量,皆登一焉,鍾乃大矣,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
(2).國際市場買賣生絲、羊毛等商品所採用的一種重量標準。此類商品在空氣乾濕不同的地方,隨含水量不同而生變化,因此國際通行方法是先將此類商品的樣品,烘淨水分,得出乾量,再加一定比例的標準水分(公定回潮率),得其準確的重量作為重量標準,即為公量。
更人
打更巡夜的人。 南朝 梁 何遜 《與沉助教同宿湓口夜別》詩:“華燭已消半,更人數唱籌。” 唐 黃麟 《郡中客舍》詩:“蟲響亂啾啾,更人正數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