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時十二弟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和君時十二弟原文

漂泊東南天地間,分明身世似乘船。

此生去住總未定,所值險夷皆偶然。

載酒縱隨紅芰飲,移床深近白雲眠。

知君獨處多幽趣,詩軸今成第幾編。

詩詞問答

問:和君時十二弟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和君時十二弟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和君時十二弟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漂泊

(1) 隨流漂流或停泊

戰艇在原地漂泊

(2) 比喻無定所或職業,生活不固定,東奔西走

漂泊半身

東南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身世

指人生的經歷、遭遇

你能否告訴我一些關於那位女士的身世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此生

這輩子。 唐 李商隱 《馬嵬》詩之二:“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十年裡,我便課子讀書,成就出一個兒子來,也算不虛度此生了。”

去住

猶去留。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唐 司空曙 《峽口送友人》詩:“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霑巾。” 龐樹柏 《鶼鶼引為邑中貞烈嚴毛氏作》:“此心似磐石,去住終難移。”

未定

尚未確定

行期未定

險夷

(1).崎嶇與平坦。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晡至 林慮山 ,橫峙天西,如城壁相銜,爭雄角鋭,潑黛凝青,而高下險夷不一。”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馬鞍山》:“洞僅一斗室, 龐洞 頗深邃,懸崖陡絶,豈以兩地險夷略肖二子心術?”

(2).艱難與順利。 唐 司空圖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險夷不渝,保是寵祿。” 宋 蘇軾 《父池贈太師追封溫國公》:“躬蹈險夷之節,庶幾 顏 閔 之行。” *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詩之一:“險夷不變應嚐膽,道義爭擔敢息肩?”

偶然

突然的,不是經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現象

偶然事件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獨處

獨居

我…愛群居,也愛獨處。——朱自清《荷塘月色》

幽趣

幽雅的趣味。 唐 李收 《和中書侍郎院壁畫雲》:“映篠多幽趣,臨軒得野情。” 宋 梅堯臣 《送張中樂屯田知永州》詩:“莫將車騎喧,獨往探幽趣。”《西遊記》第二四回:“經歷許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險峻之處,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

指地獄。 宋 洪邁 《夷堅乙志·餘杭宗女》:“兒不幸死,而冥數當與僧合,自知 * 以貽父母羞,然腹已有孕,儻不得生子,則沉淪幽趣,長無脫期。”

詩軸

題上詩的捲軸。 宋 洪适 《褒字詩已得十二章請各賦其一以足巨鼇》:“吟毫未禿一千兔,詩軸須聯十五鼇。” 金 元好問 《龍門雜詩》:“高情留詩軸,清話入禪版。” 周瘦鵑 《蘇州遊蹤·楊梅時節到西山》:“名作家 田漢 也有一個詩軸,是他的親筆。”

詩詞推薦

  • 壽韓尚書

    李商叟宋代〕靈峰高映玉溪光,花草時薰知見香。未用胡麻金椀飯,且浮昌歜碧霞觴。松欞照北塵埃無,澗水流南氣象長。舞鶴
  • 李嶠唐代〕蒙恬芳軌設,游楚妙彈開。新曲帳中發,清音指下來。鈿裝模六律,柱列配三才。莫聽西秦奏,箏箏有剩哀。
    和君時十二弟原文_和君時十二弟的賞析_古詩文
  • 詠露

    董思恭唐代〕夜色凝仙掌,晨甘下帝庭。不覺九秋至,遠向三危零。蘆渚花初白,葵園葉尚清。晞陽一灑惠,方願益滄溟。
    和君時十二弟原文_和君時十二弟的賞析_古詩文
  • 月夜江上作

    李流謙宋代〕月與清湍一樣流,不妨夜色尚淹留。已將船作青天坐,安得江為大白浮。恐有幽人釣寒渚,正須橫吹起危樓。年來
    和君時十二弟原文_和君時十二弟的賞析_古詩文
  • 離冠氏道中

    賀鑄宋代〕別酒厭厭一據鞍,遠林微逕雪迷漫。傷心不似來時路,柳擺東風絮作團。
    和君時十二弟原文_和君時十二弟的賞析_古詩文
  • 忽得京書有感

    陸游宋代〕白髮蒼顏七十翁,朽株枯木略相同。如山儲藥難醫拙,齊斗堆金不換窮。昨夢已拋空劫外,殘年全付醉眠中。故人
    和君時十二弟原文_和君時十二弟的賞析_古詩文
  • 再如蒲圻二首

    王炎宋代〕雲暝雨將雪,天低風正寒。簡書端可畏,行李不遑安。要路飛騰好,窮途進取難。折腰徒自苦,吾亦悔儒冠。
  • 詠歸·其三

    吳當元代〕稻畦黃處樹多紅,山色嵐光紫翠通。茅屋數間流水外,一絲何日對秋風。
  • 挽李郎中

    吳泳宋代〕少日聲名偉,中年學問腴。氣緣經事老,形為愛民癯。吭引朝陽鳳,魂驚古冢狐。遺忠攄不盡,英爽射匡廬。
    和君時十二弟原文_和君時十二弟的賞析_古詩文
  • 春夢

    王令宋代〕湘水茫茫春意關,岑郎一睡片時間。誰知行盡江南路,枕上離家枕上還。
    和君時十二弟原文_和君時十二弟的賞析_古詩文
  • 寄遠

    劉駕唐代〕雪花豈結子,徒滿連理枝。嫁作征人妻,不得長相隨。去年君點行,賤妾是新姬。別早見未熟,入夢無定姿。悄悄
    和君時十二弟原文_和君時十二弟的賞析_古詩文
  • 落花流水篇

    乾隆清代〕荏苒韶華過百六,羲輪電迅誰能逐。試探幻影繞花堤,還綴芳痕在溪澳。溪流宛轉曲復斜,刺舟追賞幽興遐。誰家
  • 同蔡孚五亭詠

    徐晶唐代〕章奏中京罷,雲泉別業歸。拂琴鋪野席,牽柳掛朝衣。翡翠巢書幌,鴛鴦立釣磯。幽棲可憐處,春事滿林扉。
    和君時十二弟原文_和君時十二弟的賞析_古詩文
  • 晏殊宋代〕春風任花落,流水放杯行。
    和君時十二弟原文_和君時十二弟的賞析_古詩文
  • 盤中詩

    蘇伯玉妻魏晉〕山樹高。鳥鳴悲。泉水深。鯉魚肥。空倉雀。常苦飢。吏人婦。會夫希。出門望。見白衣。謂當是。而更非。還入
  • 題真覺僧房蘆

    呂祖謙宋代〕何人夜折苕溪雪,吹落山堂寄清絕。夢回軒檻非人間,一岸扶疎碎殘月。秋風索索秋意晚,葉外參差明疊巘。頗似
  • 林宋偉宋代〕韓非老子俱同傳,乞與時人子細看。
  • 病宮人(一作張祜詩)

    袁不約唐代〕佳人臥病動經秋,簾幕襤縿不掛鈎。四體強扶藤夾膝,雙環慵整玉搔頭。花顏有幸君王問,藥餌無徵待詔愁。惆悵
  • 老將行(一作吟)

    竇鞏唐代〕烽煙猶未盡,年鬢暗相催。輕敵心空在,彎弓手不開。馬依秋草病,柳傍故營摧。唯有酬恩客,時聽說劍來。
    和君時十二弟原文_和君時十二弟的賞析_古詩文
  • 畫峰室

    乾隆清代〕窗納假山峰,室展真樹畫。山假峰實立,樹真畫譬掛。至竟孰真假,莫非虛擬話。萬事總如斯,拘墟徒自隘。偶向
和君時十二弟原文_和君時十二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