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夜

作者:王邦畿 朝代:明代

客夜原文

日落客心驚,天風古木鳴。

虛堂昏野色,深巷到溪聲。

人跡煙初斂,星河影漸明。

踟躕今夜夢,何以度層城。

詩詞問答

問:客夜的作者是誰?答:王邦畿
問:客夜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客夜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日落

太陽西沉

客心

(1).旅人之情,遊子之思。 漢 王粲 《家本秦川貴公子孫遭亂流寓自傷情多》詩:“ 沮 漳 自可美,客心非外奬。常嘆詩人言,式微何由歸。” 南朝 齊 謝朓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 大江 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近,終知反路長。” 唐 韓翃 《和高平朱參軍思歸作》:“一雁南飛動客心,思歸何待秋風起。” 金 元好問 《永寧南原秋望》詩:“烽火苦教鄉信斷,砧聲偏與客心期。” 趙朴初 《木蘭花慢·科倫坡海濱旅館聽潮》詞:“一夜客心如水,波濤萬里鄉情。”

(2).與本心相對之心。 清 唐甄 《潛書·法王》:“是故古人之心,如鏡蒙塵;今人之心,如珠投海。本心既亡,客心篡入而為之主;嗜慾內膠,人己外隔。”

天風

風。風行天空,故稱。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春》:“好趁天風,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時古調》九:“天風吹,海浪流。滿懷悲憤事,聊以寄箜篌。”

虛堂

高堂。 南朝 梁 蕭統 《示徐州弟》詩:“屑屑風生,昭昭月影。高宇既清,虛堂復靜。” 唐 戎昱 《客堂秋夕》詩:“隔窗螢影滅復流,北風微雨虛堂秋。” 宋 朱熹 《山北紀行》之十:“北渡 石塘橋 ,西訪 濂溪 宅。喬木無遺株,虛堂唯四壁。” 清 顧炎武 《悼亡》詩之二:“北府曾縫戰士衣,酒漿賓從各無違。虛堂一夕琴先斷,華表千年鶴未歸。”

野色

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冀城北原作》詩:“野色何莽蒼,秋聲亦蕭疏。” 宋 王安石 《見遠亭一絕上王郎中》詩:“野色軒楹外,霞光幾席間。”《醒世姻緣傳》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卻也有野色撩人。”

深巷

很長的巷道。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二:“狗吠深巷中,鷄鳴桑樹顛。” 宋 陸游 《臨安春雨初霽》詩:“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溪聲

溪澗的流水聲。 唐 陳潤 《宿北樂館》詩:“庭木蕭蕭落葉時,溪聲雨聲聽不辨。” 宋 陸游 《登紫翠樓》詩:“水落溪聲壯,天寒山色奇。” 清 趙俞 《溪聲》詩:“卻笑溪聲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間。” 葉聖陶 《記金華的兩個岩洞》:“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隨時變換調子。”

人跡

人的足跡;指人

荒無人跡

星河

指銀河

踟躕

(1) 徘徊;心中猶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搔首踟躕。——《詩·邶風·靜女》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漢樂府《陌上桑》

踟躕不知所措

(2) 也作“踟躇”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層城

(1).古代神話中 崑崙山 上的高城。《文選·張衡〈思玄賦〉》:“登 閬風 之層城兮,搆不死而為牀。” 李善 註:“《淮南子》曰:‘ 崑崙 虛有三山, 閬風 、 桐版 、 玄圃 ,層城九重。’ 禹 云:‘ 崑崙 有此城,高一萬一千里。’”一說, 崑崙山 最高峰之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崑崙 之山 * :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桐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風 ;上曰 層城 ,一名 天庭 ,是為太帝之居。”

(2).泛指仙鄉。 宋 蘇軾 《仙都山鹿》詩:“仙人已去鹿無家,孤棲悵望層城霞。”

(3).指京師;王宮。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朝游游層城,夕息旋直廬。”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六:“宮女多怨曠,層城閉蛾眉。” 清 黃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莊》詩:“層城匪迢越,廣陌交馳騁。”

(4).重城;高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遙望層城,丹樓如霞。” 唐 杜甫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層城臨暇景,絶域望餘春。” 元 楊雲鵬 《登濮州北城》詩:“層城高絶一攀躋,歲杪臨風客思淒。” 清 張文光 《登汴城角樓》詩:“落日下層城,蒼然遠樹平。” 龔騫 《九秋詩·秋水》:“綺閣層城秋夜長,明朝問訊湖邊路。”

(5).指高山之巔。 宋 文同 《盤雲塢》詩:“幾曲上層城,盤盤次文石。”

詩詞推薦

客夜原文_客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