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光福里入太湖口往聖恩寺原文
扁舟下西崦,淼淼入湖口。
逶迤鄧尉山,蒼茫具區藪。
南來仙靈窟,袁墓號稱首。
銅井連青芝,雲錦張左右。
七十有二峰,遙矚皆培塿。
貝闕敞魚龍,金庭開戶牖。
仙壇毛公蛻,古笈靈威守。
名境秘聞見,勝游信非偶。
巘崿時合沓,龍氣殊蚴蟉。
擊楫溯空明,濯纓遠塵垢。
將來萬峰寺,半偈持苕帚。
詩詞問答
問:自光福里入太湖口往聖恩寺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自光福里入太湖口往聖恩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有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一
參考注釋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西崦
(1).西山。 唐 戴叔倫 《北山游亭》詩:“西崦水泠泠,沿岡有游亭。” 宋 蘇軾 《新城道中》詩:“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明 高啟 《寄題鄞縣青山寺鍾秀樓》詩:“西崦暮鐘時,憑闌共僧語。”
(2).指 崦嵫山 。傳說中的日落處。 南朝 梁 王僧孺 《懺悔禮佛文》:“東榑纔吐, 西崦 已仄。”參見“ 崦嵫 ”。
淼淼
水勢浩大貌。 南朝 梁 沉約 《法王寺碑》:“炎炎烈火,淼淼洪波。” 唐 王建 《水夫謠》:“逆風上水萬斛重,前驛迢迢後淼淼。” 清 金農 《懷張機客淮陰黃樹谷客廣陵》詩:“清 淮 淼淼接 雷塘 ,二子淹留各異鄉。”《詩刊》1978年第2期:“任它銀河淼淼,天幕森森, 黃河 、 長江 ,自有兒女叩天門。”
逶迤
蜿蜒曲折;拐來拐去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選·劉峻·廣絕交論》
逶迤退食。——《後漢書·楊秉傳》
五嶺逶迤騰細浪。——毛 * 《長征》
鄧尉
山名。在今 江蘇省 蘇州市 西南。 漢 有 鄧尉 曾隱居於此,故名。以產梅著稱。 清 趙翼 《樹海歌》:“ 鄧尉 香雪 黃山 雲,猶以海名巧相借。” 清 龔自珍 《病梅館記》:“ 江寧 之 龍蟠 , 蘇州 之 鄧尉 , 杭州 之 西谿 ,皆產梅。”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二:“爰於公暇先訪名剎 寒山寺 ,近而 虎邱 、 山塘 、 石湖 、 黃天盪 諸名區,遠而 靈巖 採香徑 、 天平 白雲泉 、 司徒廟 古柏、 鄧尉 梅花,一一均攬其勝。”
蒼茫
空曠遼遠
蒼茫大地
暮色蒼茫
具區
古澤藪名,即 太湖 。又名 震澤 、 笠澤 。《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山鎮曰 會稽 ,其澤藪曰 具區 。”《爾雅·釋地》:“ 吳 越 之間有 具區 。”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地名異》:“ 嵩高 、 外方 一山而名二, 具區 、 震澤 一湖而號殊。”
仙靈
神仙。 晉 左思 《吳都賦》:“圖以雲氣,畫以仙靈。” 南朝 宋 鮑照 《代升天行》:“從師入遠岳,結友事仙靈。” 清 吳敏樹 《游大雲山記》:“﹝ 大雲山 ﹞此去可百里,仙靈之所居也。”
稱首
第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然而 魏 時話言,必以 元封 為稱首。”《北史·張蒲傳》:“ 蒲 在謀臣之列,屢出為將,朝廷論之,常以為稱首。”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學者不以時月考之,每語 屯田 必為稱首,可笑。”
銅井
(1).山名。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 銅井 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 荊山 前。” 王琦 注引《元和郡縣誌》:“ 銅井山 ,在 南陵縣 西南八十五里,出銅。”
(2).用銅作井口的水井。 晉 陸機 《洛陽記》:“ 河 南道宮牆西有二銅井。” 明 唐順之 《皇陵行》:“銅井沉沉碧砌寒,綵霞隱映紅闌乾。”
青芝
一種貴重的中藥材。相傳生於 泰山 。又名龍芝。《神農本草經》卷一:“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補肝氣,安精魂,仁恕。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僊。一名龍芝。” 唐 韓愈 《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雲笈七籤》卷一○五:“乃遊行天下,東到 青丘 ,遇 谷希子 、 青帝君 授以青精日水,飲食青芝,還到 太山 。”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芝》﹝集解﹞引《別錄》:“青芝生 泰山 ,赤芝生 霍山 ,黃芝生 嵩山 ,白芝生 華山 ,黑芝生 常山 ,紫芝生 高夏山 谷。”
雲錦
一種品級很高的提花絲織物,因花紋瑰麗如雲得名
左右
(1) ∶左和右兩方面
主席台左右,紅旗迎風飄揚
(2) 附近;兩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3) 身邊
在帝左右
(4) 近臣;隨從
太后明謂左右。——《戰國策·趙策》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帥左右登牙城拒戰。——《資治通鑑·唐紀》
左右擁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5) 對人不直稱其名,只稱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稱呼對方
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先以聞於左右。——《史記》
(6) 反正
我左右閒著沒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數量詞後面表示概數
在六點或六點左右到的家
斷斷續續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動為她所左右
(9) 身邊辦事的人,侍從
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遙矚
向遠處矚目
遙矚故土
培塿
本作“部婁”。小土丘。《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 杜預 註:“部婁,小阜。” 漢 應劭 《風俗通·山澤·培》引《左傳》作“培塿”。《晉書·劉元海載記》:“當為崇岡峻阜,何能為培塿乎。”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眺望三峯,壁立與天接,眾山皆成培婁。”
貝闕
以紫貝為飾的宮闕。本指 河伯 所居的龍宮水府,後用以形容壯麗的宮室。語出《楚辭·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南朝 齊 謝朓 《祀敬亭山廟》詩:“貝闕眡 阿宮 ,薜帷陰網戶。” 唐 李商隱 《利州江潭作》詩:“ 河伯 軒窗通貝闕,水宮帷箔卷冰綃。” 清 魏源 《秦淮燈船引》:“誰幻江城作蜃樓,誰化暑宵成貝闕。”參見“ 貝闕珠宮 ”。
魚龍
(1).魚和龍。泛指鱗介水族。《周禮·地官·大司徒》“鱗物” 漢 鄭玄 註:“魚龍之屬。”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贄 《環陽樓晚眺得碁字》詩:“水底魚龍醒,花間鳥鵲飢。” 清 吳偉業 《黃河》詩:“白浪日崔嵬,魚龍亦壯哉。”
(2).指古代百戲雜耍中能變化為魚和龍的猞猁模型。亦為該項百戲雜耍名。《漢書·西域傳贊》:“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牴之戲以觀視之。” 顏師古 註:“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潄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燿日光。” 唐 楊炯 《奉和上元酺宴應詔》:“百戲騁魚龍,千門壯宮殿。” 宋 蘇軾 《次韻答錢穆父作詩見及》:“魚龍絶伎來千里,斑白遺民數四朝。”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面無常鬼、藍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動物名。外形像魚,生於海洋。四肢槳狀,適於游泳。眼大。嘴長,牙齒尖銳,肉食。卵胎生。於侏羅紀最繁盛。
金庭
(1).山名。道教稱為福地。在 廬州郡 巢縣 (今 安徽省 巢湖市 ),別名 紫微山 。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見《雲笈七籤》卷二七。
(2).山名。道教稱為福地。在 越州郡 剡縣 (今 浙江省 嵊縣 ),周圍三百里,名曰 金庭崇妙天 。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見《雲笈七籤》卷二七。
(3).山名。道教稱為福地。在 會稽 東海 際之 桐柏山 中。 晉 陶弘景 《真誥·稽神樞四》:“ 金庭 有不死之鄉,在 桐柏 之中。”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銘》:“啟基 桐柏 ,厥號 金庭 。”
(4).傳說中天上神仙所居之處。 唐 陳子昂 《題李三書齋》詩:“願與金庭會,將待玉書徵。” 宋 沉遘 《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歸山》:“玉堂敞金庭,碧林列瑤圃。” 清 吳偉業 《聞台州警》詩之三:“天門中斷接危梁,玉館金庭跡渺茫。”
開戶
企業、機關或個人與銀行建立信貸、儲蓄等業務關係
仙壇
(1).指仙人住處。 唐 元結 《登九疑第二峰》詩:“ 九疑 第二峰,其上有仙壇。” 唐 劉滄 《經 * 山》詩:“山頂白雲千萬片,時聞鸞鶴下仙壇。”
(2).祭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高築仙壇海日曉,諸天羣靈俱到,列星眾宿來朝。”
毛公
(1). 西周 文王 子,名 叔鄭 。 成王 時為三公之一的司空。 毛 ,為其所封之采邑名。《書·顧命》:“ 成王 將崩……乃同召 太保奭 、 芮伯 、 彤伯 、 畢公 、 衛侯 、 毛公 。” 孫星衍 疏:“ 畢 、 毛 、 衛 ,皆 文王 子也。” 曾運乾 正讀:“ 太保 、 畢公 、 毛公 ,以三公兼領卿職也。”
(2). 戰國 時 趙處士 ,“藏於博徒”, 秦 兵攻 魏 時,曾與 薛公 共勸寄居在 趙 的 魏公子 信陵君 回國救援,擊敗 秦 兵。 三國 魏 應璩 《與滿公琰書》:“雖昔 侯生 納顧於 夷門 , 毛公 受眷於逆旅,無以過也。”
(3).借指豪放不羈而有才能的布衣之士。 清 陳維崧 《滿江紅·贈婁東周逸園兼懷毛亦史》詞:“博徒中,歸及見 毛公 ,言相憶。”參見“ 毛薛 ”。
(4).指 漢 初傳授《詩》的學者 大毛公 、 小毛公 。 三國 吳 陸璣 以為即 漢 毛亨 與 毛萇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 毛公 述《傳》,獨標興體。” 清 錢大昕 《答問三》:“ 毛公 釋《詩》,自《爾雅》詁訓而外,多用雙聲取義。”參見“ 毛傳 ”。
(5).指 漢 人 毛義 。 唐 孟浩然 《書懷貽京邑同好》詩:“慈親向羸老,喜懼在深衷……執鞭慕夫子,捧檄懷 毛公 。”參見“ 毛子檄 ”。
(6).指 漢 人 劉根 。傳說 劉根 成仙,身生綠毛,故稱。 宋 范成大 《吳郡志·古蹟二》:“ 毛公壇 …… 漢 劉根 得道處也。 根 既仙,身生緑毛,人或見之,故名 毛公 。”
靈威
(1).威靈,威勢。《史記·樂書》:“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 晉 陸雲 《答兄平原》詩:“王旅南征,闡耀靈威。”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四折:“只願你檢驗輪迴,速顯靈威。” 清 蔣士銓 《第二碑·書表》:“他們都不過是些散仙,終日遊戲,不似天君總制江河,靈威顯赫。” 郭沫若 《十批判書·孔墨的批判》:“故庶人鬼沒有貴族鬼那樣的靈威赫赫,倒是實在的。”
(2).“ 靈威仰 ”的省稱。《藝文類聚》卷五引 漢 劉楨 《大暑賦》:“ 羲和 總駕發扶木,太陽為輿達炎燭, 靈威 參垂步朱轂。” 南朝 陳 張正見 《從籍田應衡陽王教作》詩之一:“東郊事平秩,仲月祀 靈威 。” 唐 陸龜蒙 《和寄題玉霄峰葉涵象尊師所居》:“南望煙霞空再拜,欲將飛魄問 靈威 。” 清 唐孫華 《立夏日抱灌軒雨坐周羽良樂友顧峙宗枉過小飲》詩:“摘來梅子青猶小,落盡籬花緑正肥。最惜芳菲好時節,悤悤把酒送 靈威 。”
(3).“ 靈威丈人 ”的省稱。 明 夏完淳 《寒泛賦》:“未受 靈威 之簡,難逢 蒼水 之精,榜人再唱,客子數驚。”
聞見
(1).聽到和看見。《戰國策·秦策二》:“羣臣聞見者畢賀, 陳軫 後見,獨不賀。” 宋 洪邁 《夷堅丙志·黃法師醮》:“自寢至覺僅數刻,而所經歷聞見,連日言之不能盡。” 魯迅 《書信集·致姚克》:“這一定是原已在別處見過,或聽過的,既經先已聞見,就可知此等字別處已有,何必《文選》?”
(2).所聞所見;知識。《荀子·非十二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猶然而材劇志大,聞見雜博。”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小生寡昧,願先生賜言以廣聞見,然豐所敢望。” 明 李贄 《賈誼》:“立論則不免攙雜別項經史聞見,反成穢物矣。”
(3).嗅到。 冰心 《晚晴集·空巢》:“你又偷偷抽菸了!媽媽和姥姥在廚房裡都聞見煙味了。” 楊朔 《海市》:“涼風一起,蟋蟀叫了,你就該聞見野菊花那股極濃極濃的藥香。”
勝游
(1).快意的遊覽。 唐 劉禹錫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管弦席上留高韻,山水途中入勝游。” 金 元好問 《探花詞》:“美酒清歌結勝游,紅衣先為渚蓮愁。” 明 楊慎 《自香松堡至金龍哨》詩:“雲隈月渚兩風流,並馬探春亦勝游。” 阿英 《鹽鄉雜信》十一:“覺得今日的勝游,其結果,不過是增加來日的悲痛而已。”
(2).指勝游之地。 唐 韓愈 《秋字》詩:“莫以 宜春 遠,江山多勝游。” 宋 張淏 《雲谷雜記·艮岳》:“ 徽宗 艮岳 為勝游六七,曰 躍龍澗 、 漾春坡 、 桃花閘 、 雁池 、 迷真洞 ,其餘勝跡不可殫記。”
非偶
(1).《左傳·桓公六年》:“ 齊侯 欲以 文姜 妻 鄭 大子 忽 ,大子 忽 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 齊 大,非吾耦也。’”耦,同“ 偶 ”。後因用“非偶”謂不適當的婚配或不相稱的配偶。《宋書·武帝紀中》:“自以地卑位重,荷恩崇大;乃以庶孽與 德文 嫡婚,致茲非偶,實由威逼。” 唐 白敏中 《息夫人不言賦》:“勢異絲蘿,徒新婚而非偶;華如桃李,雖結子而無言。” 清 李漁 《奈何天·軟誆》:“奴家 何氏 ,不幸遇了奸謀,失身非偶。”
(2).無可匹敵,不能比擬。 唐 薛能 《牡丹》詩之二:“自高輕月桂,非偶賤池蓮。”
巘崿
山崖;峰巒。《文選·謝靈運<晚出西射堂>詩》:“連障疊巘崿,青翠杳深沉。” 李善 註:“巘崿,崖之別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峯崖崇峻,巘崿隱嶙,巖間石室,佛嘗降止。” 宋 林逋 《西湖春日》詩:“濃吐襍芳薰巘崿,濕飛雙翠破漣漪。” 明 趙完璧 《朝回望西山》詩:“綵雲連巘崿,翠靄接城隈。”
合沓
(1).重迭;攢聚。 漢 賈誼 《旱雲賦》:“遂積聚而合沓兮,相紛薄而慷慨。”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詩:“巒隴有合沓,往來無蹤轍。” 宋 司馬光 《海仙歌》:“東方曈曨景氣清,慶雲合沓吐赤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嬰寧》:“約三十餘里,亂山合沓,空翠爽肌,寂無人行,止有鳥道。”
(2).紛至沓來。 唐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差池分組冕,合沓起蒿萊。”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蔣琛》:“波間車馬音猶合沓,頃之無所見。” 元 周昂 《晨起》詩:“鼓聲隨曉角,合沓起平荒。” 清 顧炎武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門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合遝:盛多貌;聚集貌。《文選·王褒<洞簫賦>》:“趣從容其勿述兮,騖合遝以詭譎。” 李善 註:“合遝,盛多貌。” 唐 方乾 《題懸溜岩隱居者》詩:“蒲葵細織團圓扇,薤葉平鋪合遝花。”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城北錄》:“凍雲合遝,波浪激衡。”
龍氣
(1).龍腦香的香氣。 唐 溫庭筠 《陽春曲》:“雲母空窗曉煙薄,香昏龍氣 凝暉閣 。” 顧嗣立 補註:“ 徐 註:《梁四公記》:西海出龍腦香。”
(2).《易·乾》:“雲從龍。”後因稱雲霧為“龍氣”。 元 張翥 《分題送京兆趙耕師尹之臨安路帥府照磨得通海湖》詩:“雨歸龍氣溼,晴浴鶴媒驕。” 元 顧瑛 《芝雲堂以風林纖月落分韻得纖字》:“龍氣當天河皷溼,翠痕浮樹月鉤纖。”
(3).指帝王之氣。《舊唐書·玄宗紀上》:“上所居宅外有水池,浸溢頃餘,望氣者以為龍氣。” 明 徐渭 《亞夫墓》詩:“王者從來雲不死,共疑隆準及重瞳。已占龍氣成天子,卻幸 鴻門 敗乃公。”參見“ 龍虎氣 ”。
蚴蟉
亦作“ 蚴虯 ”。1.蛟龍屈折行動貌。 漢 賈誼 《惜誓》:“蒼龍蚴虬於左驂兮, * 騁而為右騑。”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賦》:“俄而赤蜺電出,蚴虯神驤。” 唐 韓愈 孟郊 《納涼聯句》:“閃紅驚蚴虬,凝赤聳山嶽。”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蛟螭蚴蟉蟠贔屭,千秋名姓留嵯峨。”
(2).樹木盤曲糾結貌。 宋 蘇軾 《題過所畫枯木竹石》詩之二:“散木支離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纏。” 清 李鄴嗣 《得杖》詩:“山魈不敢爭,空潭戲蚴蟉。”
(3).書法夭矯飛動貌。《法書要錄》卷四引 唐 張懷瓘 《文字論》:“僕今所制,不師古法……務於飛動,或若擒虎豹,有強梁拏攫之形,執蛟螭,見蚴蟉盤旋之勢。” 清 錢謙益 《渡淮聞何三季穆之訃以代哀誄》詩:“江山胸鬱蟠,蛇龍筆蚴蟉。”
擊楫
亦作“ 擊檝 ”。指 晉 祖逖 統兵北伐,渡 江 中流,拍擊船槳,立誓收復中原的故事。後亦用為頌揚收復失地統一國家的壯志之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和龐佑父》詞:“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元 戴良 《懷宋庸庵》詩:“ 祖逖 念時空擊檝, 仲宣 多難但登樓。” 清 顧炎武 《京口即事》詩之一:“ 祖生 多意氣,擊楫飛中流。” 清 徐釚 《晚發京口》詩:“已從擊楫悲荒壘,更想沉舟聽鼓鼙。”參見“ 擊楫中流 ”。
空明
(1).空曠澄澈。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航 北湖 之空明,覷鱗介之驚透。” 宋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
(3).指空曠澄淨的天空。 宋 蘇軾 《海市》詩:“東方雲海空復空,羣仙出沒空明中。”
(4).指洞澈而靈明的心性。 宋 蘇轍 《讀舊詩》詩:“老人不用多言語,一點空明萬法師。”
(5).形容心性洞澈而靈明。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誠知書中有書,書外有書,則心空明而理圓湛,豈復為古人所束縛,而略無張主乎!” 謝覺哉 《不惑集·再談“想”》:“旦則是心裡空明,不雜成見,不自以為是。”
濯纓
洗濯冠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後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師利贊》:“體絶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 唐 白居易 《題噴玉泉》詩:“何時此巖下,來作濯纓翁。” 前蜀 韋莊 《題潁源廟》詩:“臨川試問 堯 秊事,猶被封人勸濯纓。”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詩》之五:“塵容愧濯纓,詠歸聞扣榜。”
塵垢
塵埃和污垢,比喻細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塵世
游乎塵垢之外
將來
未來;現在以後的時間
少年人常思將來。——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
惟思將來。
據前事推將來。
制出將來。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
苕帚
清潔用具,取苕稈為之,故名。《周禮·夏官·戎右》“贊牛耳,桃茢” 漢 鄭玄 註:“茢,苕帚,所以埽不祥。” 宋 楊萬里 《五月三日早起步東園示幼輿子》詩之二:“筠箕苕帚兩無蹤,竊果畦丁職不供。”《官場現形記》第三六回:“老媽子又拏了一把苕帚,把他吐的東西,掃了出去。”
標籤: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