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額子老(代)

作者:岑徵 朝代:明代

贈額子老(代)原文

百蠻開府賢從事,數載前籌副德音。

名署皂囊書鳳誥,賦摛玄藻重雞林。

尊中常滿招融客,門下何煩散薛金。

咫尺荊州渾未識,澧蘭空自髮長吟。

詩詞問答

問:贈額子老(代)的作者是誰?答:岑徵
問:贈額子老(代)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贈額子老(代)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2. 代

參考注釋

百蠻

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總稱。後也泛稱其他少數民族。《詩·大雅·韓奕》:“以先祖受命,因時百 蠻 。” 毛 傳:“因時百 蠻 ,長是 蠻 服之百國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方外內鄉,百 蠻 賓服,殊俗慕義,八州懷德。”《舊唐書·辛替否傳》:“千里萬里,貢賦於郊;九夷百 蠻 ,歸款於闕。” 元 湯式 《賞花時·送人回鎮淮安》曲:“鐵瓮金墉壯九關,銅柱樓船控百 蠻 , 江 漢 靜波瀾。” 清 陳玉樹 《乙未夏擬李義山重有感》詩:“ 越 甲鳴君情共憤,百 蠻 終獻吉光裘。”

開府

(1).古代指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成立府署,選置僚屬。《後漢書·董卓傳》:“ 傕 ( 李傕 )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 三國 魏 阮籍 《辭蔣太尉辟命奏記》:“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屬。”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 史君 開府未浹旬,欲戴綸巾揮白羽。”

(2).指有權開府的官員。 唐 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清新 庾開府 ,俊逸 鮑參軍 。”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九:“ 無咎 ( 晁無咎 )云:‘疑 宋開府 鐡石心腸。’”

(3).特指 庾信 。 宋 歐陽修 《答判班孫待制見寄》詩:“惟恨 江淹 才已盡,難酬 開府 句清新。”

(4).府兵軍職。 西魏 和 北周 時全國府兵分屬於二十四軍,每軍設一開府,兵額約二千人。參閱《北史·李弼等傳論》、《新唐書·兵志》。

賢從

對人從兄弟的美稱

賢從中庶。——《梁書·劉遵傳》

前籌

(1).猶前箸。座前的筷子。 唐 楊巨源 《酬盧員外》詩:“ 謝傅 旌旗控上游, 盧郎 罇俎借前籌。” 宋 楊萬里 《小飲俎豆頗備江西淮浙之品戲題》詩:“滿盤山海眩芳珍,未借前籌已嚥津。”

(2).謂籌劃。 唐 張說 《右羽林大將軍王氏神道碑》:“每至入朝奏謁,升殿論邊,山川險易,立成於聚米,攻守方略,一決於前籌。” 明 賀萬祚 《周侍御行部》詩:“不獨難危憂水旱,前籌更欲請長纓。”

德音

(1).善言。《詩·邶風·谷風》:“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鄭玄 箋:“夫婦之言無相違者,則可與女長相與處至死。”後亦用以對別人言辭的敬稱。《魏書·宗欽傳》:“足下兼愛為心,每能存顧,養之以風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韓愈 《高君畫贊》:“遺書一張,德音不忘。”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倘能先賜德音,猶所說豫大慶。”

(2).猶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語、教令。《國語·楚語上》:“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3).用以指帝王的詔書。至 唐 宋 ,詔敕之外,別有德音一體,用於施惠寬恤之事,猶言恩詔。 漢 桓寬 《鹽鐵論·詔聖》:“ 高皇帝 時,天下初定,發德音,行一切之令,權也,非撥亂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應蟲蝗、水旱、災傷及德音赦書蠲放稅賦,及蠲免欠負,並具實數,供報當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卻又不知向何方流蕩,竟無跡跡,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統音樂。《禮記·樂記》:“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

(5).好名聲。《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朱熹 集傳:“德音,猶令聞也。”《詩·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晉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敘》:“高勛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雖沉鑠於淵壤,美談飄颻而日載。” 明 何景明 《古怨詩》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皂囊

亦作“皁囊”。1.黑綢口袋。 漢 制,群臣上章奏,如事涉秘密,則以皂囊封之。《後漢書·蔡邕傳》:“以 邕 經學深奧,故密特稽問,宜披露失得,指陳政要,勿有依違,自生疑諱。具對經術,以皁囊封上。” 李賢 注引 應劭 《漢官儀》:“凡章表皆啟封,其言密事得皁囊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自 漢 置八儀,密奏陰陽,皁囊封板,故曰封事。” 唐 杜牧 《長安雜題》詩之四:“束帶謬趨文石陛,有章曾拜皁囊封。” 明 李東陽 《送董子仁給事使琉球》詩:“歸憶皂囊封事在,殿前風采尚崔巍。”

(2).指密封的奏章。 宋 梅堯臣 《大風》詩:“ 風伯 有罪五,孰肯進皂囊。” 明 李東陽 《胡忠安公輓詩》:“皂囊繁出入,彤陛儼周旋。” 清 袁於令 《西樓記·檢課》:“官受京畿道御史,皁囊獻替,白簡繩糾。”

玄藻

美妙的文詞。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上元日道室焚修》:“明真臺上下仙官,玄藻初吟萬籟寒。”

雞林

亦作“鷄林”。1.指佛寺。 唐 王勃 《晚秋遊武擔山寺序》:“雞林俊賞,蕭蕭鷲嶺之居。” 蔣清翊 注引《佛爾雅》:“雞頭摩寺,謂之雞園……昔有野火燒林,林中有雉,入水漬羽,以救其焚。”

(2).古國名。即 新羅 。 東漢 永平 八年(公元65年), 新羅 王夜聞 金城 西 始林 間有雞聲,遂更名 雞林 。 唐 楊夔 《送日東僧游天台》詩:“迴首 雞林 道,唯應夢想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每宴必命家姬奏《桃花扇》……蓋不知何人傳入。或有 雞林 之賈耶?”

(3).指 新羅 附近的國家和地區。 五代 齊己 《送僧歸日本》詩:“卻憶 雞林 本師寺,欲歸還待海風吹。” 清 趙翼 《王夢樓輓詩》:“生有笙歌矜馬帳,死猶詩句在 雞林 。”自註:“君少時隨冊使封 琉璃王 。”

(4).指 雞林 賈。 宋 姜夔 《白石詩話》:“一家之語,自有一家之風味……模倣者語雖似之,韻亦無矣。 鷄林 其可欺哉!” 清 吳偉業 《畫中九友》詩:“至尊含笑黃金投,殘膏剩馥 雞林 求。”參見“ 雞林賈 ”。

常滿

(1).謂永遠圓滿充實。 漢 班固 《 * 通·日月》:“日之為言‘實’也,常滿有節;月之為言‘闕’也,有滿有闕也。”

(2).古杯名。《說郛》卷六六引 宋 竇革 《酒譜》:“《十洲記》雲 周穆王 時有杯名曰常滿。”參見“ 常滿盃 ”。

(3).古燈籠名。 南朝 陳後主 《三善殿夕望山燈》詩:“既有常滿照,羞與曉星連。”參見“ 常滿燈 ”。

門下

(1) 門客

食客門下足矣。——《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又如:門下有毛遂。門下二十人

(3) 門生;弟子

(4) 敬辭,稱對方

竊為門下憂之

(5) 門庭之下

寄食門下。——《戰國策·齊策四》

比門下之客。

比門下之車客。

問門下諸客。

煩散

煩擾散亂。《列子·力命》:“汝寒溫不節,虛實失度,病由飢飽 * 。精慮煩散,非天非鬼。”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荊州

(1).古“九州”之一。在 荊山 、 衡山 之間。 漢 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相當於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粵 的一部分; 漢 末以後轄境漸小。 東晉 定治 江陵 (現屬 湖北 ),為當時及 南朝 長江 中游重鎮。 明 清 置府,後廢。《書·禹貢》:“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參閱《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八、《嘉慶一統志》卷三四四。

(2). 唐 韓朝宗 曾任 荊州 長史,為時人所推重,稱 韓荊州 。見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後因以“荊州”稱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與張都運吉》書:“願識荊州,為日久矣!”參見“ 識荊 ”。

自發

不受外力影響而自然產生的;不自覺的

自發的行動

長吟

(1) 音調緩而長的吟詠

(2) 指蟲鳥長聲的鳴叫

鳴蟬在樹葉里長吟。——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詩詞推薦

贈額子老(代)原文_贈額子老(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