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何處生冬早,冬生冬筍中。
鞭行偏應節,舟運每藏風。
一寸迎眸嫩,三餐熨齒融。
獨憐鋤钁際,不放長喬叢。
詩詞問答
問:《生冬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詩韻·其十八》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巷八
2. 上聲
參考注釋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冬筍
冬季挖的竹筍,質嫩味美
鞭行
竹根在地下延伸生長,謂鞭行。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根伸而達,亦謂為鞭行。鞭頭為筍,俗謂之偽筍。”
應節
(1).應合節拍。《列子·湯問》:“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又指蝦蟆及諸行蟲燕雀之屬,使舞,應節如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2).適應節令。《後漢書·郎顗傳》:“王者崇寬大,順春令,則靁應節,不則發動於冬,當震反潛。” 三國 魏 曹丕 《讓禪令》:“風雨應節,禎祥觸類而見。”
一寸
(1).十分為一寸。引申為微少。《韓非子·說林上》:“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漢 賈誼 《新書·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晉書·庾亮傳》:“冒親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楊萬里 《初夏》詩之一:“雨後覓春無一寸,薔薇花發釅燕脂。”
(2).指心。古人謂心為方寸之地,故稱。 宋 蘇軾 《次韻答王鞏》詩:“我有方外客,顏如瓊之英,十年塵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過先墓》詩:“一寸未忘遊子線,萬年難覓 老萊 衣。”
(3).指光陰。 唐 李嶠 《書》詩:“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參見“ 一寸陰 ”。
迎眸
(1).觸目,滿眼。《水滸傳》第十九回:“迎眸翠色,千枝荷葉繞芳塘。”《醒世恆言·蘇小妹三難新郎》:“‘天巧玲瓏玉一邱,迎眸爛熳總清幽。白雲疑向枝間出,明月應從此處留。’ 小妹 覽畢,知是詠繡毬花所作。”
(2).猶迎面。 清 湯春生 《夏閨晚景瑣說》:“ 徐 手攜碧紗團扇,迎眸一笑,先入香幃,金鉤戛聲,細若碎玉。”
熨齒
使牙齒感到涼爽或寒冷。 唐 韓偓 《雨後月中玉堂閒坐》詩:“緑香熨齒冰盤果,清冷侵肌水殿風。” 宋 梅堯臣 《和正月六日沉文通學士遺溫柑》:“誦句擘露囊,香甘冷熨齒。” 宋 陸游 《入蜀記》卷一:“井在道旁觀音寺,名列水品,色類牛乳,甘冷熨齒。”
獨憐
(1).特別喜愛;特別哀憐。 唐 韋應物 《滁州西澗》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金 元好問 《贈答劉御史雲卿》詩之一:“獨憐夸毘子,一我無古今。共學君所貪,適道我豈任;相酧無別物,徒有好賢心。” 元 趙孟頫 《趙村道中》詩:“興亡自有數,不敢問何如;獨憐野菊花,立馬為躊躇。”
(2).只可惜。 清 方文 《寄壽嚴顥亭母夫人七十》詩之二:“獨憐延頸處,不及介眉時。明歲來湖上,當筵補一巵。”
詩詞推薦
【中呂】滿庭芳 相思
丘士元〔元代〕愁山悶海,沉吟暗想,積漸難睚。冷清清無語人何在?瘦損形骸。愁怕到黃昏在側,最苦是兜上心來。咱無奈,相
名句推薦
- 佛出西方打底州,西人何用更東遊曾豐《西蜀泉上人久留中都三首》
- 五事歷將前代舉,帝堯而下固無之邵雍《觀盛花吟》
- 一瓢濩落無用,無奈夫君拙何余謙一《溫陵吳氏瓠齋》
- 風勁入平林,掃盡一林黃葉向子諲《好事近(用前韻答鄧端友使君)》
- 雲歸龍沼暗,木落雁門秋皎然《送沙彌大智游五台》
- 交際知其心,莫良占辭氣李復《自暴》
- 豈藉鋤犁開曠盪,但除塵垢自和平楊公遠《次趙都使心田壽哉韻》
- 屨滑舊苔滋,衣潤殘香膩
- 父子同休少,公家更弟兄曾豐《呈江西倉使汪太社二首》
- 山形豁如對,林色秀可握韓維《孝義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