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牆界林園水作門,泛舟雅似武陵源。
贏他祇有淵明記,不及迂翁畫卷存。
詩詞問答
問:《續題獅子林八景·其八·水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
2. 倪瓚原卷中自識與趙善長商?作獅子林圖且囑如海因公宜寶弆云云是則為圖本自倪而疊石築室已在疑似何況歷歲四百餘年室主不知凡幾更而今又屬黃氏矣則今之亭台峰沼但能同吳中之獅子林而不能盡同迂翁之獅子林圖固其宜也雖然予之詠高山而企慕藺實在倪而不在黃言之不足長言之因復取其可詠者凡八景為續題雲
參考注釋
林園
山林田園。亦指園林。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作》詩:“詩書敦宿好,林園無世情。” 唐 元稹 《酬樂天早春閒遊西湖》詩:“浦嶼崎嶇到,林園次第巡。” 宋 范成大 《休寧》詩:“林園富瓜筍,堂密美杉柏。”
水作
瓦工,泥水匠。《海上花列傳》第四二回:“初十申時安葬,墳末來浪 徐家匯 ,明朝就叫水作下去打壙。”
泛舟
船行水上;坐船遊玩
泛舟洞庭湖
雅似
雅正,符合法度。似,助詞,無義。《荀子·賦》:“性不得則若禽獸,性得之則甚雅似者與?” 梁啟雄 釋引 劉師培 曰:“似訓為象,《説文》又訓為若,《廣雅》故似為語詞,與‘如’‘若’同觀。雅似猶言雅如也,特易如為似以叶韻耳。”
武陵源
(1). 晉 陶潛 《桃花源記》載: 晉 太元 中, 武陵 漁人誤入 桃花源 ,見其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男女老少怡然自樂。村人自稱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遂與外界隔絕。後漁人復尋其處,“迷不復得”。後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隱居的地方。 唐 宋之問 《宿清遠峽山寺》詩:“寥寥隔塵事,何異 武陵源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 武陵源 。” 宋 王安石 《即事》詩之七:“歸來向人説,疑是 武陵源 。”亦作“ 武陵灘 ”、“ 武陵川 ”。 唐 汪遵 《東海》詩:“同作危時避 秦 客,此行何似 武陵灘 。” 唐 皇甫冉 《酬包評事壁畫山水見寄》詩:“寒侵 赤城 頂,日照 武陵川 ;若覽名山誌,仍聞《招隱》篇。” 明 唐順之 《廣德道中》詩:“倘遇 秦 人應不識,只疑誤入 武陵川 。”
(2).亦作“ 武陵溪 ”。 東漢 劉晨 、 阮肇 入 天台山 迷不得返,飢食桃果,尋水得大溪,溪邊遇仙女,並獲款留。及出,已歷七世,復往,不知何所。後成文人經常援引的典故。見《太平御覽》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唐 王之渙 《惆悵詞》之十:“ 晨 肇 重來路已迷,碧桃花謝 武陵溪 。”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三折:“多管為殘花幾片,悞 劉晨 迷入 武陵源 。” 元 曾瑞 《留鞋記》第一折:“有緣千里能相會, 劉晨 曾入 武陵溪 。”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尋夢》:“為甚呵, 玉真 重遡 武陵源 ?也則為水點花飛在眼前。”
淵明
深遠明達。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劉後主志》:“非淵明弘鑒,則中興之業,何容易哉?”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幾年前
(2)
趕不上,來不及
躲避不及
後悔不及
(3)
夠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為對風采的描繪…,這部書是其他任何書都不及的
畫卷
(1) 成捲軸形的畫
(2) 比喻動人的壯麗場面
標籤:獅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