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豆班集堤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閱豆班集堤工原文

中河之水來青齊,漕儲浮送輸京師。

春常苦弱夏苦壯,節宣有道貴合宜。

去歲霖雨成異漲,六塘達海疏泄遲。

河臣束手窘無策,遂致蟻穴穿長堤。

哀哉吾民罹水患,廬舍漂蕩田淤泥。

蠲租賑粟縱不惜,豈如樂業免溺飢。

茭楗併力亟堵築,宣房速就頗得之。

設堤本以禦民患,不免衝決患益滋。

補偏救弊賴無隱,博施膏澤何稽時,臨堤東望增吁嘻。

詩詞問答

問:閱豆班集堤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閱豆班集堤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七

參考注釋

中河

(1).河的中央;河中。《詩·鄘風·柏舟》:“汎彼柏舟,在彼中河。” 毛 傳:“中河,河中。”《呂氏春秋·必己》:“中河, 孟賁 瞋目而視船人,髮植、目裂、鬢指,舟中之人盡揚播入於河。” 晉 張協 《洛禊賦》:“浮素卵以蔽水,灑玄醪於中河。” 宋 沉遘 《新陝西都運諫議》:“承詔之藩,引舟在道,方卜中河之遇,亟煩一介之書。”

(2).指 黃河 中游。 清 畢沅 《晉書地理志新補正》:“ 豫州 。按《禹貢》為 荊 河 之地。《周禮》: 河南 曰 豫州 。豫者,舒也。言稟中 河 之氣,性理安舒也。”

京師

帝王的都城

自京師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元濟詣京師。——《資治通鑑·唐紀》

赴舉京師。——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自京師乘風雪。——清· 姚鼐《登泰山記》

節宣

(1).指或裁製或布散以調適之,使氣不散漫,不壅閉。《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節宣其氣,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 杜預 註:“宣,散也。” 北周 庾信 《為閻大將軍乞致仕表》:“寒暑乖違,節宣失序;風水交侵,菁華已竭。” 宋 王安石 《上郎侍郎啟二》:“伏惟順序節宣,慰人所望。” 明 徐渭 《奉答少保公書》:“隆冬遠道,全賴節宣,決策酬紛,翻宜暇豫。”

(2).節制宣洩。《隋書·高祖紀下》:“五嶽四鎮,節宣雲雨, 江 、 河 、 淮 、海,浸潤區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水學·建閘》:“余以為 三江 既濬,建閘為急,何也?蓋水利之盈虛,全在乎節宣。”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達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劉開《問說》

有道之士。——《呂氏春秋·察今》

合宜

合適;適宜

雨後種樹正合宜

他提任這個工作倒很合宜

去歲

去年

霖雨

(1) 連綿大雨

(2) 比喻恩澤

河臣

指河道總督。《清史稿·河渠志一》:“ 曜 又言:‘向來沿 河 州縣,本歸 河 臣兼轄,員缺仍會 河 臣題補,遇有功過, 河 臣亦應舉劾,尚無呼應不靈之患。’”

束手

(1)

(2) 捆住了手,比喻毫無辦法

束手無策

(3) 指不抵抗;投降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資治通鑑》

無策

亦作“ 無筴 ”。沒有計謀;沒有辦法。《管子·揆度》:“國之財物,盡在賈人,而君無筴焉。”一本作“ 無策 ”。《漢書·匈奴傳下》:“ 周 得中策, 漢 得下策, 秦 無策焉。”《文獻通考·錢幣二》:“ 嘉定 二年,臣僚言曰:‘三界會子,數目滋多,稱提無策。’” 金 元好問 《太原》詩:“古來全 晉 非無策,亂後清 汾 空自流。” 潘漠華 《晚上》:“他這樣追尋著酒,是他可憐的無策的心,自知只能這樣無理胡塗的度日了。”

蟻穴

亦作“螘穴”。1.螞蟻的巢穴。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 夏陽 盧汾 ,字 士濟 ,夢入蟻穴,見堂宇三間,勢甚危豁,題其額曰‘審雨堂’。” 唐 杜甫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林居看蟻穴,野食待魚罾。” 明 劉基 《感時述事》詩之一:“戎機一以失,蟻穴僨臺殿。” 清 張岱 《<陶庵夢憶>自序》:“今當黍熟黃粱,車旅螘穴,當作如何消受?”

(2).比喻可以釀成大禍的小漏洞。語出《韓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三國 魏 應璩 《雜詩》:“細微可不慎,隄潰自蟻穴。” 陳三立 《孟樂大令出示紀憤舊句和答》之二:“蟻穴河山他日淚,龍樓鐘鼓在天靈。”

水患

由於水澇引起的災害

變水患為水利

廬舍

(1).房屋,住宅。《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宋 蘇洵 《田制》:“塞谿壑,平澗谷,夷丘陵,破墳墓,壞廬舍,徙城郭,易疆壠。” 清 唐甄 《潛書·太子》:“親其婦子,知其生養;入其廬舍,知其居處。” 郭沫若 《游閔行》詩:“萬家廬舍聯霄漢,田野工場冒遠煙。”

(2).建於墓側之守喪小屋。《周禮·天官·宮正》:“大喪則授廬舍,辨其親疏貴賤之居。”

漂蕩

(1).在水上浮動。 唐 李商隱 《河清與趙氏昆季宴集得擬杜工部》詩:“此中真得地,漂蕩釣魚船。” 明 劉基 《解語花》詞:“羅幕掩數行清淚,一任他化作浮萍,漂蕩隨流水。”

(2).沖刷,沖。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有 亮 所造八陣圖,東跨故壘,皆纍細石為之……今夏水漂蕩,歲月消損,高處可二三尺,下處磨滅殆盡。”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三:“兩扇忽闢,大水漂蕩,盜皆溺死。” 明 唐順之 《與白伯倫儀部書》之二:“矢石馳驅,風波漂蕩,豈是人情所樂。” 清 劉大櫆 《張豹林墓志銘》:“先高祖厝在淺土,猝為山水所漂蕩。”

(3).沖沒,淹沒。《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八月乙巳,蠲遇水資財漂蕩者,今年調稅。” 宋 蘇軾 《徐州祈雨青詞》:“ 河 失故道,遺患及於東方; 徐 居下流,受害甲於他郡,田廬漂蕩,父子流離。” 清 任泰學 《質疑·周易》:“水流沙際,不免有漂蕩之患。”

(4).漂泊;流浪。 唐 杜甫 《偶題》詩:“緣情慰漂蕩,抱疾屢遷移。” 宋 王安石 《寄友人》詩之三:“一別三年至一方,此身漂蕩只殊鄉。”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生離》:“丈夫漂蕩今如此,卻話 巴 山夜雨時。” 清 孫枝蔚 《贈汪舟次》詩:“維余漂蕩人,髮素血將枯。”

(5).猶蕩漾。形容景物美好。 唐 李商隱 《江東》詩:“今日春光太漂蕩, 謝 家輕絮 沉 郎錢。”

(6).飄飛;飄揚。 唐 李商隱 《流鶯》詩:“流鶯漂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 清 洪昇 《長生殿·私祭》:“你看鶯亂飛,草正芳,恰好應清明雨漂蕩。” 巴金 《發的故事》:“他的嘆聲不能夠衝破屋頂,又折了回來,怨憤地在房裡四處漂蕩。”

淤泥

(1) 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

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頤《愛蓮說》

(2) 參見“軟泥”

蠲租

免除租稅。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六:“由是推之, 唐 初以前,必皆有蠲租故事,中世方不然。”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熙朝財賦》:“宮中諸費,不及 明 季十分之一,故蠲租減賦,史不絶書,而庫藏充裕。”《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駁革命可以生內亂說》:“ 乾隆 時,虜最貪詐,惡租稅厚斂,有黷貨之名,且不能不歸諸府庫,乃時時蠲租以市惠。”

賑粟

謂發放救濟糧。《禪真後史》第五一回:“野無生稼物流遷,賑粟輸金賴二天。”

不惜

(1)

 

不顧惜

不惜工本

(2)

 

捨得

為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樂業

安於職守,樂於效力。樂,意動用法,以…為樂。業,職守

兵精足用,英雄樂業,當橫行天下。——《資治通鑑》

全民樂業

併力

一齊用力;合力

併力堅守

宣房

亦作“ 宣防 ”。1.宮名。 西漢 元光 中, 黃河 決口於 瓠子 ,二十餘年不能堵塞, 漢武帝 親臨決口處,發卒數萬人,並命群臣負薪以填,功成之後,築宮其上,名為 宣房宮 。見《史記·河渠書》。《漢書·溝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 河南 濮陽縣 境。 漢 桓寬 《鹽鐵論·力耕》:“洪水滔天,而有 禹 之績, 河 水泛濫,而有 宣房 之功。”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十:“ 宣房 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2).借指該處之 黃河 水。 明 吳寬 《贈河南巡撫楊貫之》詩:“憲府乍臨新邑 洛 , 宣房 已復舊河流。” 清 顧炎武 《登岱》詩:“庶幾大道還,民質如初元。上采黃金成,下塞 宣房 湍。”

(3).泛指防河治水。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砭俗》:“既承不可遏之江河,則當相度宣防,資其灌溉,通其舟楫,乃見神明通久之用焉。” 清 龔自珍 《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兩廣總督謚敏肅涿州盧公神道碑銘》:“起家文辭,觀政於曹,翠翎英英。出治南服,又歷試旃,以知宣房。”

速就

猶速成。《太平廣記》卷五引《仙傳拾遺·王次仲》:“﹝ 王次仲 ﹞以為世之篆文,功多而用寡,難以速就。” 元 王禎 《耨》詩:“曾聞傴僂翁,功毋求速就。” 郭沫若 《紀念碑性的建國史詩之期待》:“偉大的成品決不能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我們也不希望它有那樣的速就。”

不免

免不了;難免

這段公路太窄,往來車輛有時不免擁塞

衝決

反覆沖刷,形成決口

衝決大堤

補偏救弊

彌補偏差,救治弊病。偏:偏差,不正確;弊:毛病,害處

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處,故政有眊而不行,舉其偏者以補其弊而已矣。——《漢書·董仲舒傳》

無隱

(1).沒有隱瞞或掩飾。《禮記·檀弓上》:“事君有犯而無隱。” 晉 僧朗 《答晉主昌明書》:“夫至人無隱,德生為聖。” 宋 徐鉉 《送高郎中出為婺源建威軍使》詩:“危言昔日嘗無隱,壯節今來信不凡。” 清 趙翼 《簷曝雜記·王雲錦》:“上問其元日何事,具以實對。上嘉其無隱。”

(2).沒有隱士。《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漢 揚雄 《連珠》:“明君取士,貴拔眾之所遺……是以巖穴無隱,而側陋章顯也。”

(3).沒有隱蔽,完全顯露。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循吏》:“海邊有 越王石 ,常隱雲霧。相傳雲清廉太守乃得見。 願 往觀試,清徹無隱。”

博施

普遍施與;多多給予。《禮記·祭義》:“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舊唐書·代宗紀》:“故愛人之禮,先以博施;富國之源,必均節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真生》:“蒙君博施,今以功德消罪。”

膏澤

(1) 滋潤土壤的雨水

良田無晚歲,膏澤多豐年。——曹植《贈徐幹》

(2) 比喻恩惠

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吁嘻

感嘆。 宋 歐陽修 《獲麟贈姚闢先輩》詩:“戒我以勉子,臨文但吁嘻。”

詩詞推薦

閱豆班集堤工原文_閱豆班集堤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