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冼覲之任武昌(時方以遼事徵兵於楚)

作者:李孫宸 朝代:明代

原文

五羊西望古荊州,此去褰帷亦壯遊。

幾載理曹瞻執法,一麾江漢想登樓。

主恩臥治原非薄,時事論兵待借籌。

身系安危公等在,可容樗散老丹邱。

詩詞問答

問:《送冼覲之任武昌(時方以遼事徵兵於楚)》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2. 時方以遼事徵兵於楚

參考注釋

五羊

見“ 五羊城 ”。

荊州

(1).古“九州”之一。在 荊山 、 衡山 之間。 漢 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相當於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粵 的一部分; 漢 末以後轄境漸小。 東晉 定治 江陵 (現屬 湖北 ),為當時及 南朝 長江 中游重鎮。 明 清 置府,後廢。《書·禹貢》:“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參閱《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八、《嘉慶一統志》卷三四四。

(2). 唐 韓朝宗 曾任 荊州 長史,為時人所推重,稱 韓荊州 。見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後因以“荊州”稱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與張都運吉》書:“願識荊州,為日久矣!”參見“ 識荊 ”。

褰帷

亦作“ 褰幃 ”。1.撩起帷幔。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開車褰幃,周章城邑。”《南史·后妃傳上·潘淑妃》:“帝好乘羊車經諸房, 淑妃 每莊飾褰帷以候。”《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隨起身褰帷拂枕,疊被鋪牀。”

(2).《後漢書·賈琮傳》:“ 琮 為 冀州 刺史。舊典,傳車驂駕,垂赤帷裳,迎於州界。及 琮 之部,升車言曰:‘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後因以“褰帷”為官吏接近百姓,實施廉政之典。《梁書·劉孝綽傳》:“方且褰帷自厲,求瘼不休。” 宋 王禹偁 《擬除開封縣令可鄭州刺史》:“以爾具官某,宰予赤縣,綽有政聲,宜旌墨綬之賢,用布褰帷之化。” 清 陳夢雷 《贈臬憲於公》詩:“褰幃 巴子國 ,攬轡墊 江 濱。”

壯遊

謂懷抱壯志而遠遊。 元 袁桷 《送文子方著作受交趾使於武昌二十韻》:“壯遊詩句豁,古戍角聲悲。” 明 陳所聞 《玉交枝·寄平湖沉海曙》曲:“你擔簦躡蹻還壯遊,我席門塵榻遙相候。”《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昔人曾云:讀萬卷書,不可不行萬里路。如你這等英年,正是為國宣力的時候,作這趟壯遊也好。” 陳毅 《送沉張諸君赴延安》詩:“穿插敵防千百里,壯遊堪羨快生平。”

執法

(1) 執掌法律;行使法律權力

執法不嚴使壞人有隙可乘

(2) 執行法令的官吏

一麾

(1).猶一揮,有發令調遣意。 漢 王充 《論衡·感虛》:“ 襄公 志在戰,為日暮一麾,安能令日反?”

(2).形容舉事簡捷。 宋 范仲淹 《寄石學士》詩:“一麾了婚嫁,萬事蠹精神。”

(3).一面旌麾。舊時作為出為外任的代稱。 唐 杜牧 《即事》詩:“莫笑一麾東下計,滿江秋浪碧參差。” 宋 曾鞏 《和邵資政》詩:“拂衣久欲求三徑,竊食聊須把一麾。” 清 沉濤 《迭韻和子方謝鶴》:“五貺可無詩媵鶴,一麾聊當夢遊仙。”參見“ 一麾出守 ”。

江漢

(1). 長江 和 漢水 。《書·禹貢》:“ 江 漢 朝宗於海。”《詩·小雅·四月》:“滔滔 江 漢 ,南國之紀。” 朱熹 集傳:“ 江 漢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乾弘神道碑》:“ 江 漢 之間,不驚雞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蓋。” 清 黃景仁 《黃鶴樓用崔韻》:“欲把登臨倚長笛,滔滔 江 漢 不勝愁。”

(2).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荊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內。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十:“ 江 漢 之君,悲其墜屨, 少原 之婦,哭其亡簪。”《後漢書·荀彧傳》:“ 紹 既新敗,眾懼人擾,今不因而定之,而欲遠兵 江 漢 ,若 紹 收離糾散,乘虛以出,則公之事去矣。”《文選·江淹<望荊山>詩》:“奉義至 江 漢 ,始知 楚 塞長。” 李善 註:“ 江 漢 , 荊 楚 之境也。”

(3).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東部地區。 唐 杜甫 《枯棕》詩:“嗟我 江 漢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鰲 註:“ 江 漢 ,指 巴 蜀 。”

(4).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區。 陳毅 《吟 * 形勢》:“ 江 漢 飛傳 劉 鄧捷,中原重見 李 鄭 回。”

登樓

(1).上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南樓中望所遲客》詩:“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宋 戴復古 《無策》詩:“老覺登樓懶,心知涉世疎。”《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們何不登樓一望。’”

(2).指 漢 末 王粲 避亂客 荊州 ,思歸,作《登樓賦》之事。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詩之五:“羣盜哀 王粲 ,中年召 賈生 。登樓初有作,前席竟為榮。” 宋 陸游 《秋望》詩:“一樽莫恨盤飧薄,終勝登樓憶故鄉。” 金 元好問 《鄧州城樓》詩:“自古江山感遊子,今人誰解賦登樓。” 元 戴良 《懷宋庸庵》詩:“ 祖逖 念時空擊檝, 仲宣 多難但登樓。”參見“ 登樓賦 ”。

(3).特指登上御樓,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儀式之一種。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三月》:“陛下還京,登樓肆赦,則天下之人,盡皆遷善遠罪。”《宋史·禮志二十》:“﹝御樓肆赦﹞其日,刑部録諸囚以俟。駕還至 宣德門 內幄次,改常服,羣臣就位,帝登樓御坐,樞密使、宣徽使侍立,仗衛如儀。”《宋史·樂志一》:“今郊祀禮畢,登樓肆赦,然後還宮。”《宋史·樂志二》:“皇帝歸大次奏《定安》,登樓禮成奏《聖安》,駕回奏《采茨》。”

臥治

西漢 時 汲黯 為 東海 太守,“多病,臥閨閤內不出,歲餘, 東海 大治。”後召為 淮陽 太守,不受。 武帝 曰:“吾徒得君之重,臥而治之。”見《史記·汲鄭列傳》。後因以“臥治”謂政事清簡,無為而治。 南朝 梁 丘遲 《旦發漁浦潭》詩:“坐嘯昔有委,臥治今尚可。”《隋書·元孝矩傳》:“若以邊境務煩,即宜徙節 涇郡 ,養德臥治也。” 元 薩都剌 《寄呈江東廉使王繼學》詩:“秪應 王 謝 風流在,臥治 東山 足令名。”

非薄

非難鄙薄。《三國志·魏志·嵇康傳》“至 景元 中,坐事誅”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及 山濤 為選曹郎,舉 康 自代。 康 答書拒絶,因自説不堪流俗,而非薄 湯 武 。”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予之以卿相之位而不以為榮,布衣蔬食處乎陋巷而樂之不厭,非薄乎當世之事而好惡異於人也。”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書苑折枝(二)》:“今人常非薄今白話而不思 元 時敕,蓋以其已‘古’也。”

時事

當代的事情,特指近期的國內大事

時事綜述

論兵

研究軍事和兵法。《戰國策·秦策二》:“ 甘茂 攻 宜陽 ,三鼓之而卒不上。 秦 之右將有尉對曰:‘公不論兵,必大困。’” 鮑彪 註:“言不以兵法治士也。” 唐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開府當朝傑,論兵邁古風。” 清 黃遵憲 《為何翽高兵部題<象山圖>》詩:“叩門海客偶談 瀛 ,發篋《陰符》或論兵。”

借籌

指為人謀劃。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駕》:“他説受君恩爵封列侯,鎮 江 淮 千里借籌;神京未收,似我輩濫功糜餉,建牙堪羞。”參見“ 借箸 ”。

安危

平安和危險

奮勇搶救溺水兒童,不顧自己的安危

樗散

(1).樗木材劣,多被閒置。比喻不為世用,投閒置散。 唐 杜甫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詩:“ 鄭公 樗散鬢成絲,酒後常稱老畫師。” 清 顧炎武 《歲暮》詩:“壯歲尚無聞,及今益樗散。”

(2).用作謙詞。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謝官表》:“何意天恩橫被,宸睠曲成,猥掄樗散之才,專委棟隆之任。” 明 許潮 《龍山宴》:“鶴髮經秋,樗散堪乘蓮葉舟。皂帽非吾偶,白接非吾首。”

丹邱

見“ 丹丘 ”。

詩詞推薦

送冼覲之任武昌(時方以遼事徵兵於楚)原文_送冼覲之任武昌(時方以遼事徵兵於楚)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