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辯才大師原文
辯才天人師,一意演說法。
猶如一雨傾,藥草皆萌達。
瓮盎及湖海,各觀天一月。
以是度眾生,報身隨數滅。
舊龕留香燈,想像瞻華發。
應供無時窮,龍淵莫之竭。
詩詞問答
問:詠辯才大師的作者是誰?答:錢協
問:詠辯才大師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錢協的名句有哪些?答:錢協名句大全
注釋
1. 以上宋潛說友《鹹淳臨安志》卷七八
參考注釋
辯才
善於辯論的才能
頗有辯才
天人師
(1). 釋迦牟尼 佛的別號。以其為天與人之師,故名。《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 菩薩 於二月八日明星出時成道,號 天人師 。”
(2).指皈佛成正果者。 唐 劉禹錫 《牛頭山第一祖融大師新塔記》:“由其門而為天人師者,皆脈分焉。” 魯迅 《華蓋集·題記》:“但我又知道這必須深入山林,坐古樹下,靜觀默想,得天眼通,離人間愈遠遙,而知人間也愈深,愈廣;於是凡有言說,也愈高,愈大;於是而為天人師。”
一意
(1).一個意思;同一意義。《荀子·正名》:“辭也者,兼異實之名,以論一意也。”《朱子語類》卷一一七:“聖賢立言垂教,無非著實。如‘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如‘尊德性而道問學’……等類,皆一意也。”
(2).同心;齊心。《韓非子·存韓》:“昔 秦 、 韓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漢書·翟方進傳》:“君有 孔子 之慮, 孟賁 之勇,朕嘉與君同心一意,庶幾有成。” 南朝 梁 沉約 《秋白紵詞》:“雙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專心致志。 漢 班固 《 * 通·三軍》:“大夫將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鞏 《江都縣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誌》:“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於官學,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家裡再留下兩個中用些家人支應門戶,我不過查查問問,便一意的用起功來。” 沙汀 《記賀龍》六:“ 賀龍 同志並不參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負責同志的詳細問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視察著。”
(4).猶執意,決心。 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秦檜主和》:“若一意主和,則和戰常在彼。” 許地山 《命命鳥》:“你瞧我的父親多么固執,他一意要我去當和尚。”
(5).個人意志。 郭沫若 《騎士》:“我恨我不是有槍階級,假如我手裡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傢伙殺得一乾二淨!”參見“ 一意孤行 ”。
說法
(1) 指說話所用的詞
換個說法,他也許能接受
(2) 說出的想法;看法
“嘴上 * ,辦事不牢”是一種不全面的說法
(3) 講說的方法
如一
相同;一致;沒有差別
始終如一
表里如一
藥草
即醫藥上有價值的草本植物
萌達
發生滋長。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天統氣始通化物,物見萌達,其色黑。” 清 悲秋 《誰之罪》:“女權自此方萌達,寄語同胞志莫衰。” 梁啓超 《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專就 歐洲 而論之, * 族主義,全盛於十九世紀,而其萌達也,在十八世紀之下半。”
瓮盎
(1).陶製容器。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餘瀾怒不已,喧聒鳴瓮盎。” 宋 蘇軾 《趙令晏崔白大圖幅徑三丈》詩:“扶桑大蠒如瓮盎,天女織綃雲漢上。” 宋 黃庭堅 《送吳彥歸番陽》詩:“黃花滿籬落,白蟻鬧瓮盎。”
(2).比喻才能平凡的人。 南朝 陳 徐陵 《與王吳郡僧智書》:“哀駘不棄,瓮盎無遺。”
(3).謂卑視。 明 方孝孺 《李太白贊》:“粃糠萬物,瓮盎乾坤。”
湖海
(1).湖泊與海洋。《南齊書·王敬則傳》:“ 會 土邊帶湖海,民丁無士庶皆保塘役。” 唐 韋應物 《登重玄寺閣》詩:“山川表明麗,湖海吞大荒。”
(2).指湖泊。《明一統志·應天府·形勝》:“ 長江 千里,險過湯池,外連 江 淮 ,內控湖海。”
(3).泛指四方各地。 唐 李頎 《送綦毋三謁房給事》詩:“惜哉湖海上,曾校 蓬萊 書。”《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小人雖在湖海飄零,自信有此絶藝,不甘輕配凡女。” 郁達夫 《乘車赴東京過天龍川橋》詩:“十年湖海題詩客,依舊青衫過此橋。”
(4).指浪跡江湖,不與朝政。 清 陳濟生 《懷友》詩:“頗憶 元龍 久湖海,近來風雅復何如?”
一月
(1).一年的第一月。《書·泰誓序》:“一月戊午,師渡 孟津 。” 孔 傳:“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與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帝王諱名》:“唯 秦始皇 以父 莊襄王 名 楚 ,稱 楚 曰 荊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為一月。”
(2).一個月。《詩·小雅·採薇》:“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鄭玄 箋:“一月之中三有勝。”《漢書·律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及見 武皇帝 試閉 左慈 等,令斷穀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捻指之間,在家中早過了一月有餘。”
(3).第一個月。《淮南子·精神訓》:“萬物背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陳陶 《種蘭》詩:“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以是
(1).因此。《莊子·養生主》:“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新唐書·藩鎮傳·吳元濟》:“又嘗敗 韓全義 、 於頔 ,以是兵驕無所憚。” 明 張居正 《乞鑑別忠邪以定國是疏》:“又務綜覈名實,搜剔隱姦,推轂善良,摧抑浮競,以是大不便於小人。”
(2).猶言用這,拿這。《禮記·禮運》:“《坤乾》之義,《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及其死也,升屋而號。”按,《孔子家語·問禮》“以是”作“以此”。
眾生
(1) 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動物
芸芸眾生
(2) 〈方〉∶畜生
報身
佛教語。三身之一。指以法身為因,經過修習而獲得佛果之身。 唐 白居易 《唐江州興果寺律大德湊公塔偈銘》:“師既疾亟,四大將壞,無戀著念,無厭離想。郡太守、門弟子進醫饋藥者數四,師頷之云:‘報身非病,焉用是為?’言訖,趺坐,恬然就化。”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讀<壇經>》:“試以喻眼:見是法身,能見是報身,所見是化身。何謂見是法身?眼之見性,非有非無。無眼之人,不免見黑,眼枯睛亡,見性不滅。”
留香
(1).保留香味。《初學記》卷二五引 南朝 梁 蕭統 《銅博山香爐賦》:“ 劉公 聞之見錫, 粵 女惹之留香。” 宋 陸游 《燈下對梅花獨酌累日勞甚》詩:“移燈看影憐渠瘦,掩戶留香笑我痴。”
(2).傳說中的留香草。因其能留下芳香,故亦比喻帝王普施德惠。《隋書·長孫晟傳》:“ 晟 以牙中草穢,欲令 染乾 親自除之,示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帳前草曰:‘此根大香。’ 染乾 遽嗅之曰:‘殊不香也。’ 晟 曰:‘天子行幸所在,諸侯躬親灑掃,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蕪穢,謂是留香草耳。’ 染乾 乃悟。” 清 吳偉業 《讀史偶述》詩之七:“新張錦幄間垂楊,四角觚稜八寳裝。藉地煖茵趺坐輭,茸茸春草是留香。”
想像
構想
把原子專家們想像成長鬍子的老頭
華發
斑白的頭髮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應供
接受奉養。《藝文類聚》卷七七引 南朝 陳 徐陵 《長乾寺眾食碑》:“於是思營眾業,願造坊廚,庶使應供之僧,皆同自然之食。”
無時
(1).不定時,隨時。《儀禮·既夕禮》:“哭晝夜無時。” 鄭玄 註:“哀至則哭,非必朝夕。” 唐 杜甫 《三川觀水漲二十韻》:“火雲無時出,飛電常在目。”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河漕·賈魯河改道》:“今屢濬屢塞,而 黃河 又衝決無時,侵逼益甚。”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二:“於時,我更起居‘無時’,不是游息的‘無時’,而是勞作的‘無時’。”
(2).不知何時。 漢 劉向 《九嘆·憂苦》:“山脩遠其遼遼兮,塗漫漫其無時。”
(3).沒有一刻;無有一時。《漢書·王莽傳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無時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為天下厚 劉氏 也。” 唐 岑參 《送鄭堪歸東京氾水別業》詩:“因悲宦遊子,終歲無時閒。”《<艾青詩選>自序》:“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無時不在閃耀著形象思維的光輝。”
(4).不逢時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或有志而無時,或美才以兼累,追而慰之,併名為弔。”
龍淵
(1).深淵。古人以為深淵中藏有蛟龍,故稱。《尸子》卷下:“清水有黃金,龍淵有玉英。” 漢 揚雄 《甘泉賦》:“漂龍淵而遲九垠兮,窺地底而上回。” 唐 劉禹錫 《傷我馬詞》:“金臺已平骨空朽,投之龍淵從爾友。” 清 曹寅 《東城泛舟至齋僧館》詩:“清吟徹龍淵,狂笑脫狗砦。”
(2).古劍名。《戰國策·韓策一》:“鄧師、宛馮、龍淵、太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鵠鴈,當敵即斬堅。” 晉 劉琨 《扶風歌》:“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