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

作者:王玉峰 朝代:明代

八聲甘州原文

旦:盈盈交淚掩雙眸。

揉脂擲粉怨妝樓。

不耐煩琵琶調。

空嗟嘆柏梁舟。

我只恁斷腸百結悲何滿。

怎教做金縷千巾唱莫愁。奴家今日只為雙親骸骨。以致失身如此。罷罷。

我死而無怨。

且自堅心耐守。天那。

對誰堪訴這緣由。

詩詞問答

問:八聲甘州的作者是誰?答:王玉峰
問:八聲甘州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玉峰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玉峰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焚香記 第三出

參考注釋

盈盈

(1) 形容清澈

春水盈盈

(2) 形容舉止、儀態美好

盈盈顧盼

(3) 形容快樂神情或美好情緒、氣氛等充分流露

喜氣盈盈

(4) 形容動作輕盈

盈盈起舞

(5) 十五歲

料他年紀多只在盈盈左右。——《鼓掌絕塵》

三五而盈。——《禮記·禮運》

雙眸

兩顆眼珠。 南朝 宋 謝惠連 《自箴》:“氣之清明,雙眸善識。” 宋 王禹偁 《月波樓詠懷》:“ 武昌 地如掌,天末入雙眸。”《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看那先生,細瘦,通眉長爪,雙眸烱烱,知他不是庸流。”

妝樓

舊稱婦女居住的樓房。 唐 沉佺期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詩:“粧樓翠幌教春住,舞閣金鋪借日懸。” 唐 白居易 《春詞》:“低花樹映小粧樓,春入眉心兩點愁。” 清 張宸 《送張翼西駙馬還京》詩:“粧樓翠幙春無數,憔悴人間 孫子荊 。”

指婦女的居室。 唐 沉佺期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詩:“妝樓翠幌教春住,舞閣金鋪借日懸。” 宋 柳永 《少年游》詞:“日高花榭懶梳頭,無語倚妝樓。”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妝樓曉看荷香十里,猊爐煙燼。” 歐陽予倩 《桃花扇》第二場:“[ 侯朝宗 ]:小生有意拜訪 香君 妝樓,不知能否如願?”

不耐煩

亦作“ 不奈煩 ”。1.謂不能承受煩劇的事情。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機務纏其心,世故繁其慮。”《宋書·庾炳之傳》:“ 炳之 為人強急而不耐煩,賓客乾訴非理者,忿詈形於辭色。”《新五代史·唐淑妃王氏傳》:“ 明宗 即位,議立皇后,而 曹氏 當立, 曹氏 謂 王氏 曰:‘我素多病,而性不耐煩,妹當代我。’”

(2).厭煩,不能忍耐。 元 關漢卿 《緋衣夢》第一折:“則今番臨綉牀,有些兒不耐煩。”《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眾人不奈煩,入去他房裡看時,只見縛著一個老兒。”《紅樓夢》第七十回:“因自己只裝不耐煩,把詩社更不提起。” 蕭乾 《雁盪行·浙東春景》:“站得實在不耐煩了,忽然記起草棚外還有一片春天,為什麼呆呆地守在這裡呢?”

(3).表示程度很深。《古今小說·楊八老越國奇逢》:“﹝ 楊世道 ﹞哭了一個不耐煩,方纔拜見父親。” 明 徐霖 《繡襦記·試馬調琴》:“我只道叫我殺 李大媽 ,喜得不奈煩。”《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他已經合 安老爺 逛了個不耐煩,喝了個不耐煩了!” 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閨女生急病,來請他了,因為他其時已經闊得不耐煩便非一百元不去。”

琵琶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築”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製,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嗟嘆

見“ 嗟嘆 ”。

亦作“ 嗟嘆 ”。吟嘆;嘆息。《禮記·樂記》:“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東觀漢記·牟融傳》:“帝數嗟嘆,以為才堪宰相。”《世說新語·文學》“ 晏 聞 弼 名” 劉孝標 注引《王弼別傳》:“ 弼 之卒也, 晉景帝 嗟嘆之。”《太平廣記》卷二○四引 唐 袁郊 《甘澤謠·許雲封》:“﹝ 韋應物 ﹞夜泊 靈璧驛 。時雲天初瑩,秋露凝冷,舟中吟諷,將以屬詞。忽聞 雲封 笛聲,嗟嘆良久。”《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今日既承不棄到此,如何只是嗟嘆?” 丁玲 《莎菲女士日記·三月二十七》:“他聽見明天我要上山時,他顯出的那驚詫和一種嗟嘆,又很安慰到我,於是我真的笑了。”

柏梁

(1).指 柏梁台 。《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 柏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南朝 梁 江淹 《倡婦自悲賦》:“去 栢梁 以掩袂,出 桂苑 而斂眉。” 唐 李白 《雙燕離》詩:“ 柏梁 失火去,因入 吳 王宮。”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之五:“ 漢 殿千門錦繡開,不堪一夜 柏梁 災。”

(2).借指宮廷。 唐 韋渠牟 《覽外生盧綸詩因以示此》詩:“終期內殿聯詩句,共汝朝天會 柏梁 。”參見“ 柏梁臺 ”。

(3).指《柏梁詩》。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逮至 漢武 ,賦《柏梁》詩而七言之體具。”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詩》:“ 韓子蒼 曰:‘《柏梁》作而詩之體壞;《河梁》作而詩之意乖。’” 清 趙翼 《甌北詩話·七言律》:“自《古詩十九首》以五言傳,《柏梁》以七言傳,於是才士專以五七言為詩。”

(4).泛稱應制詩。 唐 張九齡 《奉和聖制南郊禮畢酺宴》:“飽德君臣醉,連歌奉《柏梁》。”參見“ 柏梁體 ”。

(5).指柏梁體。 金 王偓 《古仙人辭》序:“得古仙人詞於壁間……觀其體則柏梁,事則終始二 漢 ,字畫在 鍾 王 之間。”參見“ 柏梁體 ”。

只恁

就這樣;只是這樣。 宋 辛棄疾 《卜運算元·飲酒不寫書》詞:“萬札千書只恁休,且進杯中物。”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也不吟詩課賦,只恁昏昏睡。”

斷腸

(1) 割開或切斷腸子。形容極度的、使人承受不了的感情刺激。有時用以形容極度悲傷之情

空斷腸兮思愔愔。——蔡琰《胡笳十八拍》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2) 也有用以形容極度喜愛之情或其他感情作用的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唐· 白居易《井底引銀瓶》

百結

(1).用碎布綴成的衣服。《藝文類聚》卷六七引 晉 王隱 《晉書》:“ 董威輦 每得殘碎繒,輒結以為衣,號曰百結。”

(2).形容衣多補綴。《南史·到溉傳》:“余衣本百結, 閩 中徒八蠶。” 唐 韓翃 《送別鄭明府》詩:“千金盡去無豐儲,雙袖破來空百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誠》:“逾年,達 金陵 ,懸鶉百結,傴僂道上。”

(3).一種聯迭成扣的織物。《楞嚴經》卷五:“ 阿難 白佛言:‘世尊,此寳疊華,緝績成巾,雖本一體,如我思惟,如來一綰,得一結名,若百綰成,終名百結。’” 唐 溫庭筠 《織錦詞》:“錦中百結皆同心,蕊亂雲盤相間深。”

(4).指心中各種鬱結。 唐 聶夷中 《飲酒樂》詩:“一飲解百結,再飲破百憂。”

(5).丁香的別名。參見“ 百結花 ”。

何滿

即 何滿子 。 唐 元稹 《何滿子歌》:“ 何滿 能歌聲宛轉, 天寶 年中世稱罕。嬰刑繫在囹圄間,下調哀音歌憤懣。梨園弟子奏 玄宗 ,一唱承恩羈網緩。便將《何滿》為曲名,御譜親題樂府纂。”參見“ 何滿子 ”。

金縷

(1).指金縷衣。 三國 魏 曹丕 《營壽陵詔》:“喪亂以來, 漢 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 前蜀 韋莊 《清平樂》詞:“雲解有情花解語,窣地繡羅金縷。”

(2).指金絲。 唐 白居易 《秦中吟·議婚》:“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 清 陳維崧 《採桑子·為汪蛟門題畫冊》詞之四:“玉樹宮牆,金縷鞋幫,膽怯潛提出洞房。”

(3).金屬製成的穗狀物。 南朝 梁簡文帝 《 * 頌》:“幢號摩尼,旛懸金縷。” 唐 溫庭筠 《定西番》詞:“雙鬢翠霞金縷,一枝春艷濃。” 華鍾彥 註:“金鏤,釵穗也。”

(4).曲調《金縷曲》、《金縷衣》的省稱。 唐 羅隱 《金陵思古》詩:“綺筵《金縷》無訊息,一陣征帆過 海門 。”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舉大白,聽《金縷》。” 明 唐寅 《題桑》詩:“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清 李漁 《玉搔頭·呼嵩》:“常慮韶光同逝水,《金縷》一日歌千遍。”

(5).指柳條。 唐 戴叔倫 《長亭柳》詩:“雨搓金縷細,煙褭翠絲柔。”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詞:“金縷毿毿碧瓦溝,六宮眉黛惹香愁。” 華鍾彥 註:“金縷,柳條也。” 明 無名氏 《鳴鳳記·夏公命將》:“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金縷。”

莫愁

古樂府中傳說的女子。一說為 洛陽 人,為 盧 家少婦。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河 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 女兒名 莫愁 ……十五嫁為 盧 家婦,十六生兒字 阿侯 。”另一說為 石城 人(在今 湖北省 鍾祥縣 )。《舊唐書·音樂志二》:“ 石城 有女子名 莫愁 ,善歌謡,《石城樂》和中復有‘莫愁’聲,故歌云:‘ 莫愁 在何處? 莫愁 石城 西,艇子打兩槳,催送 莫愁 來。’” 宋 周邦彥 《西河·大石金陵》詞:“斷崖樹,猶倒倚, 莫愁 艇子曾繫。” 清 孫枝蔚 《無題次彭駿孫王貽上韻》之十一:“刻工不善雕 秦史 ,畫手安能寫 莫愁 。” 郁達夫 《春江感舊》詩之一:“泥落可憐雙燕子,低飛猶傍 莫愁 家。”

奴家

舊時女子自稱。《敦煌變文集·破魔變文》:“奴家愛著綺羅裳,不勛沉麝自然香。”《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是奴家要往爹娘家去。”《水滸傳》第三回:“奴家是 東京 人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奴家已嫁 侯郎 ,豈肯改志。”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雙親

父親和母親

骸骨

(1) 屍骸之骨

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勝數。——《史記·淮陰侯列傳》

(2) 又指身體。舊稱一身為上盡事,故辭官稱乞骸骨

以致

使得因此,結果,表示前一分句導致的結果

失身

(1) 指女子喪失貞操

一時錯誤,失身匪人

(2) 失去操守

蹉跎一失身,豈不負弦誦

(3) 身子失去控制

失身墜崖

(4) 喪失生命

臣不密則失身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死而無怨

猶死而無悔

且自

暫且;只管。 唐 元稹 《鶯鶯傳》:“後數日 張生 將行,又賦一章以謝絶云:‘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 宋 辛棄疾 《永遇樂·賦梅雪》詞:“無情休問,許多般事,且自訪梅踏雪。” 明 葉憲祖 《易水寒》第一折:“記賬,一總還你,且自拿酒來吃。”《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且自順了他的性兒,我自有道理。”

堅心

(1).堅定的心志。 唐 孟郊 《擇友》詩:“若是傚真人,堅心如鐵石。” 趙朴初 《百字令·延安禮讚》詞:“爭話薪膽堅心,江河浩氣,巖穴神州小。”

(2).猶一心。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四折:“我只待堅心招你做新郎。”

誰堪

怎能忍受。 唐 王昌齡 《萬歲樓》詩:“誰堪登望雲煙里,向晚茫茫發旅愁。”

緣由

(1) 原因

(2) 緣故;來由

(3) 辦法;門路

住了十數日,董將士思量出一個緣由。——《水滸傳》

詩詞推薦

八聲甘州原文_八聲甘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