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松山杏山障寧遠,明十三萬守堡垣。
二王統兵攻未克,太宗親往勞戎軒。
爾時偶值鼻傷衄,並道前進弗憚煩。
發蹤指示各允當,好整以暇多神權。
敵知難當遂夜遁,遇伏𠞰殺那能奔。
十三萬卒殲其半,赴海死者雁鶩翻。
我軍傷者八人耳,天所助順蒙庥恩。
是戰可繼薩爾滸,益揚我武恢洪源。
祖宗艱辛所創業,敢不慎守安黎元。
詩詞問答
問:《全韻詩上平聲十五首·其十三·太宗破明兵十三萬於松山》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七
2. 松山杏山為寧遠屏衛明人常駐兵其間崇德六年八月明總督洪承疇集援兵十三萬於松山時睿郡王多爾袞肅郡王豪格自錦州軍中奏言敵兵甚眾太宗聞奏即親統大軍往征之
參考注釋
山杏
(1).山中野杏。 唐 白居易 《西省對花因寄題東樓》詩:“最憶東坡紅爛熳,野桃山杏水林檎。” 宋 蘇軾 《和王晉卿送梅花》:“江梅山杏為誰容?獨笑依依臨野水。”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一·杏》[集解]:“ 蘇頌 曰:‘山杏不堪入藥。’ 宗奭 曰:‘山杏輩只可收仁用耳。’”
(2).酒名。 宋 曾鞏 《東津歸催吳秀才寄酒》詩:“君廚山杏舊所識,速致百壺須灧灧。”
山障
(1).猶屏障。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秋日遣懷次韻》:“取嶺為山障,將泉作水簾。”
(2).屏風。因畫有山形圖案,故名。 後蜀 顧夐 《臨江仙》詞:“象床珍簟,山障掩,玉琴橫。”
(3).阻隔;阻擋。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山障了‘隔牆花影動’,緑慘了‘待月西廂下’。” 元 張可久 《寨兒令·妓怨》曲:“他山障他短命,您窰變您薄情。”
王統
帝王世系。 清 張惠言 《館試蠟賓說禮賦》:“帝緒王統,或繼或述。天青地素,一文一質。”
宗親
同宗的親屬
戎軒
兵車。亦以借指軍隊、軍事。《後漢書·朱祐景丹等傳贊》:“有來羣後,捷我戎軒。” 李賢 註:“戎車所至,皆克捷也。”《南齊書·蕭遙光傳》:“皇上當親御戎軒,弘此廟略。”《隋書·高祖紀上》:“戎軒大舉,長驅 晉 魏 。” 唐 魏徵 《述懷》詩:“中原還逐鹿,投筆事戎軒。” 清 黃彭年 《<香草詞>序》:“ 息凡 亦方棄戎軒,司牧 平棘 。”
爾時
猶言其時或彼時。《左傳·襄公十三年》“使 士匄 將中軍,辭曰: 伯游 長,昔臣習於 知伯 ,是以佐之,非能賢也” 晉 杜預 註:“ 罃 代將中軍, 士匄 佐之。 匄 今將讓,故謂爾時之舉,不以己賢。”
前進
(1) 上前;向前行進
不敢前進
(2) 向前發展進步
靠奮鬥前進
憚煩
怕麻煩。《左傳·昭公三年》:“唯懼獲戾,豈敢憚煩?”《孟子·滕文公上》:“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何 許子 之不憚煩?” 明 宋濂 《鄭府君墓版文》:“戴星往來踰三十春秋,不憚煩也。” 巴金 《龍》:“你為什麼這樣不憚煩地阻止我?”
發蹤指示
見“ 發縱指示 ”。
允當
平允;適當
褒貶自宜允當
好整以暇
《左傳·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於 楚 也, 子重 問 晉國 之勇。臣對曰:‘好以眾整’。曰:‘又何如?’臣對曰:‘好以暇。’”後因以“好整以暇”形容既嚴整有序而又從容不迫。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行軍總要》:“從來行軍之善無他,亦曰好整以暇而已矣。”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二:“我自然在一旁洗耳恭聽,在心裡只希望他說快一點,少說幾個‘唵’,然而他卻老是那樣好整以暇地‘唵’個不停。”
神權
(1) 古代統治者宣揚自己統治權力是神賦予的,所以把這種權力叫神權
(2) 迷信的人認為神所具有的支配人們命運的權力
難當
不易忍受;難以承當
羞愧難當
遂夜
終夜,竟夜。 宋 蘇軾 《與米元章書》之二二:“某昨日歸臥遂夜,海外久無此熱,殆不能堪。 柳子厚 所謂意象非中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