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區彥斯昆玉置酒黃雲山宴集余不終席去尋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原文

公子敬邀客,鮮服盛遨遊。

遨遊葉佳節,爽然挹清秋。

晴天斂微雲,空壑野煙收。

軒蓋臨廣陌,華筵敞崇邱。

張祖披林皋,移觴泛曲流。

山廚出桂醑,列俎薦瓊羞。

流連展歡謔,洵美非余儔。

抗手謝徒侶,回鑣遵道周。

良朋眷清睇,顧我不可留。

沈吟逸響發,結念靈思抽。

耽寂多違豫,思離常軫憂。

興言申斯詠,庶以敦好仇。

詩詞問答

問:《九日區彥斯昆玉置酒黃雲山宴集余不終席去尋得貽詩輒有此答》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參考注釋

公子

古代稱諸侯的兒子或女兒,後來稱豪門世家的兒子,也用來尊稱別人的兒子

大公子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鮮服

鮮艷美麗的衣服。 宋 劉子翬 《建康六感·陳》詩:“麗景明新妝,清波映鮮服。” 宋 吳自牧 《夢粱錄·正月》:“﹝元旦﹞士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服,往來拜節。” 明 劉基 《雜詩》之三三:“郭北有宕子,鮮服明春閨。”

遨遊

遠遊;漫遊

人造衛星遨遊太空

佳節

美好的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

爽然

(1).爽快舒暢貌。 唐 李白 《游秋浦白笴陂》詩之二:“ 白笴 夜長嘯,爽然溪谷寒。”《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李克讓 看見湖山佳勝,宛然神仙境界,不覺心中爽然。”《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登時把先前思慕心腸,如濯向冰壺,不留渣滓,倒也爽然。”

(2).豁然;瞭然。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五》:“天下積玩之所致,固有激之以賞而人不知勸,陳之以罰而乃以爽然悟、廢然返者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晚霞》:“ 端 始爽然自悟,然恐 晚霞 惡其非人,囑母勿復言。” 清 姚瑩 《來孝女傳》:“世有以殉身為愚孝者,觀於 來 女,可爽然矣。”

(3).茫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八·梅詩》:“予每與 施愚山 侍讀言及《宛陵集》, 施 輒不應,蓋意不滿 梅 詩也。一日,予曰:‘扁舟 洞庭 去,落日 松江 宿。此誰語?’ 愚山 曰:‘ 韋蘇州 、 劉文房 耶?’予曰:‘乃公鄉人 梅聖俞 。’ 愚山 為之爽然久之。” 茅盾 《動搖》八:“﹝他﹞不願自尋煩惱,所以只爽然片刻,便又高興起來。”參見“ 爽然若失 ”。

(4).消失貌。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風生袖底,月到波心,俗慮塵懷,爽然頓釋。”

清秋

明淨爽朗的秋天。 晉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唐 杜甫 《宿府》詩:“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清 吳謙牧 《谷水歌》:“借問清秋月,先懸第幾峰。” 艾蕪 《回憶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國梧桐,披了一身金黃的葉子,送來清秋的景色。”

晴天

天空中沒有雲或雲很少

野煙

亦作“ 野煙 ”。指荒僻處的靄靄霧氣。 唐 王維 《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宋 梅堯臣 《赴霅任君有詩相送仍懷舊賞因次其韻》:“野煙昏古寺,波影動危樓。” 清 張廷璐 《岍山招游雲龍山用東坡答呂梁仲屯田韻》:“殘碑寂寞野煙罨,虛廊蕭瑟寒雲屯。”

見“ 野煙 ”。

軒蓋

(1).車蓋。 南朝 梁 范雲 《贈張徐州稷》詩:“軒蓋照墟落,傳瑞生光輝。”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僕卿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 元 范梈 《題李白郎官湖》詩:“ 黎侯 獨起梁棟之,仿佛雲中昔軒葢。”

(2).帶篷蓋的車。顯貴者所乘。 南朝 宋 鮑照 《詠史》:“明星晨未稀,軒蓋已雲至。” 唐 王昌齡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詩:“半夜馳道喧,五侯擁軒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四:“ 稚黃 嘗作詩評云:‘ 陸景宣 如濯龍甲第,宛落康馗,流水游龍,軒蓋聯映。’”

(3).借指達官貴人。 晉 陸機 《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軒蓋列於 漢 庭,蟬冕播於 陽羨 。”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綺羅分解珮之因,軒葢得捐金之所。” 清 曹寅 《歸舟和培山見答韻》:“軒蓋來無時,盛事每難併。”

廣陌

(1).大路。 晉 陶潛 《詠荊軻》詩:“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唐 沉佺期 《臨高台》詩:“高臺臨廣陌,車馬紛相續。” 明 陳子龍 《春郊》詩:“輕羅吹廣陌,和風襲芳洲。”

(2).猶巨萬。形容數目很大。陌“百”的借字。《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真箇是家貲鉅萬,產業廣陌,有鴉飛不過的田地,扛抬不動的金銀山。”陌,一本作“ 延 ”。

華筵

豐盛的筵席。 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詩:“能吏逢聯璧,華筵直一金。”《敦煌曲子詞·浣溪沙》:“喜覩華筵獻大賢,謌歡共過百千年。” 明 王錂 《春蕪記·宴賞》:“華筵送夕陰,酒如澠。” 魯迅 《集外集·斯巴達之魂》:“噫二少年,今日生矣,意者其雀躍返國,聚父母親友作再生之華筵耶!”

林皋

(1).語出《莊子·知北游》:“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後因以“林皋”指山林皋壤或樹林水岸。 宋 黃庭堅 《送劉士彥赴福建轉運判官》詩:“官間得勝日,杖屨之林皋。”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每於河冰凍後,近京貧民,於皇城內外,凡有冰處拉拖牀以餬口。遇雪滿林皋,坐拖牀者艷素雜遝,交拉如織。”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在西湖寄都中同年》云:‘星河雲海望迢迢,八度花朝與雪朝……豈是升沉關氣類,輕舟相繼返林皋。’”

(2).指樹林高阜,猶山林。 明 陸采 《明珠記·買藥》:“留連不忍出林皋,嘆仙俗難遭。”

山廚

山野人家的廚房。 唐 王維 《過崔駙馬山池》詩:“脫貂貰桂醑,射雁與山廚。” 唐 錢起 《歲暇題茅茨》詩:“溪路春雲重,山廚夜火深。” 清 洪亮吉 《道中無事偶作》詩:“茶煙縷縷出山廚, 遼 左名家並不如。”

桂醑

桂花酒。亦泛指美酒。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席布騂駒,堂流桂醑。” 唐 魏徵 《五郊樂章·雍和》:“苾苾蘭羞,芬芬桂醑。” 宋 蘇軾 《新釀桂酒》詩:“爛煑葵羹斟桂醑,風流可惜在 * 。” 明 謝榛 《七夕留別汪伯陽李於鱗王元美得知字》詩:“桂醑還成醉,萍蹤不可期。”亦稱“ 桂花醑 ”。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上每賜御饌湯物……其酒有凝露漿、桂花醑。”

瓊羞

形容美食,盛宴。 唐 李嶠 《晚秋喜雨》詩:“御車遷玉殿,薦菲徹瓊羞。” 唐 李白 《秋日於太原南柵餞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瓊羞霞開,羽觴電舉。”

流連

依戀而捨不得離去。一作“留連”、“流漣”

流漣荒亡,為諸侯憂。——《孟子·梁惠王下》

游九京者,亦流漣於隋會。——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

流連夜市

歡謔

歡樂戲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怨怒之情不一,歡謔之言無方。” 唐 韓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會聯句》:“儻不忍辛勤,何由恣歡謔。” 清 納蘭性德 《東風齊著力》詞:“電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淚如潮。勉為歡謔,到底總無聊。” 陳毅 《間關抵延值花朝林老六旬大慶》詩:“聯帥舉杯多歡謔,祝公三度上 天台 。”

抗手

(1).舉手。施禮。《文選·揚雄<羽獵賦>》:“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長,移珍來享,抗手稱臣。” 李善 註:“抗手,舉手而拜也。”《孔子家語·致思》:“ 子路 抗手而對曰:‘夫子何選焉。’”《晉書·陸雲傳》:“ 華 曰:‘今日相遇,可勿為常談。’ 雲 因抗手曰:‘ 雲間 陸士龍 。’”《隨園詩話》卷十引 清 周長發 詩:“ 龍眠 山色春如黛,知有羣仙抗手迎。”

(2).舉手。示意告別。《孔叢子·儒服》:“臨刑, 文節 流涕交頤, 子尚 徒抗手而已。” 唐 陳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詩序:“驪歌斷引,抗手將辭。” 明 宋濂 《臨海方府君墓銘》:“一旦得疾,正衣冠危坐,抗手與視疾者訣,頃之乃逝。” 清 譚嗣同 《憶除夕商州寄仲兄》詩:“風檣抗手別家園,家有賢兄感鶺原。”

(3).猶匹敵。 清 鄒弢 《三借廬筆談·蒲留仙》:“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手於 左史 、 龍門 也。” 柳亞子 《寄馬君武柏林》詩:“抗手無時輩,推輪異昔賢。”

徒侶

(1).朋輩;同伴。 晉 劉琨 《扶風歌》:“攬轡命徒侶,吟嘯絶巖中。” 唐 穀神子 《博異志·白幽求》:“夜遭風,與徒侶數十人,為風所飄,南馳兩日兩夜,不知幾千萬里。” 元 戴良 《宿高密》詩:“僕馬立空曠,徒侶話曛黑。” 清 劉大櫆 《祭左繭齋文》:“今君之沒,猶此鄉鄰,然規繩自守者,無與為徒侶,而輕儇相尚者,無與為陶甄。”

(2).指黨與。《周書·李延孫傳》:“ 永安 之後,盜賊蜂起, 長壽 乃招集叛亡,徒侶日盛。”《北齊書·李愍傳》:“唯招致姦俠,以為徒侶。”

(3).門徒;學生。《壇經·頓漸品》:“自南北分化,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褚生》:“嘗從塾師讀於僧寺,徒侶甚繁。” 梁啓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一節:“凡創一學説者,輒廣求徒侶,傳於其人,而千里負笈者,亦不絶於道。”

回鑣

猶回馬。鑣,用以鉗馬口,古稱勒,俗稱嚼子。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鬼怪·奇疾》:“一日聞耳內議曰:今日且遨遊郊坰。即有裝馱驢馬鱗次而出,其恙頓除。至晚,復聞游者回鑣返耳中,則所苦所故。”

猶回馬。 隋 王胄 《紀遼東》詩之一:“詎似百萬臨江水,按轡空迴鑣。” 宋 曾鞏 《酬王正仲登嶽麓寺閣見寄》詩:“叱馭犯氷雪,迴鑣馳九關。”

道周

(1).路旁。《詩·唐風·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於道周。” 毛 傳:“周,曲也。” 南朝 齊 謝朓 《和徐都曹》:“桃李成蹊逕,桑榆蔭道周。” 宋 夏竦 《賀舒州李相公啟》:“欽聞朝渙,不獲拜伏車下,奔走道周。” 明 高啟 《送李用和提舉》詩:“名藩多英豪,光彩溢道周。”

(2).以某種道理普遍地教化之。 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道周百億,化起大千。”《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九·陳太廟舞辭武德舞》:“道周經緯,功格玄祇。” 唐 張九齡 《龍池聖德頌》序:“道周萬物者其神充,功濟生人者其祥大。”

良朋

好友。《詩·小雅·常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 唐 李商隱 《漫成》詩之一:“ 沉 宋 裁辭矜變律, 王 楊 落筆得良朋。”《三國演義》第五七回:“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 續範亭 《登高望林老葉參謀長不至》詩:“聞道 延安 多集會,良朋不至秋風來。”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沈吟

亦作“沉吟”。1.深思。《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馳情整中帶,沉吟聊躑躅。” 宋 秦觀 《滿園花》詞:“一向沉吟久,淚珠盈襟袖。” 楊朔 《海羅杉》:“這段史實, 鄒文楷 老人家說得那么清晰,那么動心,聽了,使人沉吟回味,久久不能忘懷。”

(2).謂深深的思念。 三國 魏 曹操 《短歌行》之一:“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宋 姜夔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詞:“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3).遲疑,猶豫。《後漢書·隗囂傳》:“ 邯 得書,沉吟十餘日,乃謝士眾,歸命 洛陽 。”《晉書·劉曜載記》:“ 準 自以殺 曜 母兄,沉吟未從。”《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李方哥 見 程朝奉 要收拾起銀子,便呆著眼不開口,儘有些沉吟不捨之意。” 許傑 《改嫁》:“她父親想到這一層,便有些沉吟起來了。”

(4).低聲吟味;低聲自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舖辭,莫先乎骨。” 唐 獨孤及 《寒夜溪行舟中作》詩:“沉吟《登樓賦》,中夜起三復。” 元 張可久 《滿庭芳·春晚梅發元帥席上》曲:“誰感慨 蘭亭 故紙,自沉吟羅扇新詞。”《再生緣》第二一回:“娘娘見説沉吟道,涼藥調和或者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 姮娥 ﹞渴澀的歌喉,早就瀾漫沉吟,醉囈依微。”

(5).沉重。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鬧殤》:“今夕中秋佳節,風雨蕭條,小姐病轉沉吟,待我扶他消遣。”

逸響

(1).奔放的樂音。《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隱秀》:“動心驚耳,逸響笙匏。” 元 張簡 《初夏偶成》詩:“鳴琴發逸響,嘉樹含清輝。”

(2).指雄渾奔放的詩文。《文選·沉約<宋書謝靈運傳論>》:“綴 平臺 之逸響,采 南皮 之高韻。” 李善 註:“逸響,謂 司馬相如 之文。” 胡樸安 《<中國文學史>序》:“一時作者,深沉鬱於泉淵,逸響振於金石,英華奮發,波瀾浩蕩,筆有餘力,文無竭源。”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在韻言則有 屈原 起於 楚 ,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辭,卓絶一世。”

結念

念念不忘。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結念屬霄漢,孤景莫與諼。” 唐 沉佺期 《鳳笙曲》:“豈無嬋娟子,結念羅幃中。” 林景行 《齋中讀書》詩之二:“結念游 柏林 ,長懷終弗釋。”

靈思

(1).神靈的思緒。 唐 王勃 《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天人合應,幽顯呈朝,靈思孤出,神模獨涌。”

(2).巧妙的構思。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畫工》:“觀此,知畫工雖小道,貴有格致之功,且必運以靈思。” 葉聖陶 《倪煥之》十五:“每個角落裡,每扇窗子邊,都印上藝術的靈思的標記,流蕩著和悅恬美的空氣。”

多違

(1).多違背,多背謬。《左傳·襄公八年》:“謀之多族,民之多違,事滋無成。”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接皇 漢 之末緒,值王塗之多違。” 劉盼遂 等註:“違:背謬,不正。” 唐 李商隱 《春雨》詩:“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2).謂久別。 唐 王勃 《送盧主簿》詩:“開襟方未已,分袂忽多違。”

軫憂

憂傷悲痛。 唐 陸贄 《請減京東水運收腳價於沿邊州鎮儲蓄軍糧事宜狀》:“有司為之請罪,陛下為之軫憂。” 元 楊維楨 《承露盤賦》:“向非 輪臺 悔過,富民軫憂,則彼孤高之盤不傾。” 明 宋濂 《應制冬日詩序》:“上曰:‘ 素 終老成,其有軫憂蒼生之意乎?’”

興言

(1).語助詞。《詩·小雅·小明》:“念彼共人,興言出宿。” 馬瑞辰 通釋:“興言猶雲薄言,皆語詞也。”《隋書·高祖紀下》:“但四海百姓,衣食不豐,教化政刑,猶未盡善,興言念此,唯以留恨。”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引 唐睿宗 詔:“ 蘇安恆 文學立身,鯁直成操……奄從非命,興言軫悼,用惻於懷,可贈諫議大夫。” 宋 王禹偁 《讓西京留守表》之三:“且三千貫恩俸金,數百家之賦調,奪其膏血,奉此衰殘。雖曰優臣以恩,乃是速臣之死,興言及此,苟活何為。” 清 黃宗羲 《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督師不能用將,何名督師。興言及此,督將之肉其足食乎!”

(2).指告諭。 晉 左思 《魏都賦》:“聖武興言,將曜威靈。”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王於興言,闡肄威稜。” 南朝 梁 沉約 《奏彈王源》:“陛下所以負扆興言,思清敝俗者也。”

(3).心有所感,而發之於言。 晉 陸雲 《答兄機》詩:“銜思戀行邁,興言在臨觴。” 明 楊慎 《聖泉篇贈韓石溪》詩:“荒塗欣良會,興言遂成篇。”

敦好

和睦友好。 前蜀 杜光庭 《賀收隴州表》:“自 岐 郊負義,關外隳盟,深辜敦好之儀,遂絶睦鄰之分。” 清 方文 《送蕭賡九北歸》詩:“交遊惟我最敦好,往還文酒無朝暮。”

詩詞推薦

九日區彥斯昆玉置酒黃雲山宴集余不終席去尋原文_九日區彥斯昆玉置酒黃雲山宴集余不終席去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