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驚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自驚原文

曉起披衣問驛章,曰有李宏五百里。

自驚河工有事哉,急命持呈拆封視。

乃余前此知河漲,往問脩防所降旨。

並令由驛速奏來,茲實遵諭陳原委。

黃河漲落二尺餘,各工平穩無罅圮。

洪湖清水逐漸增,行將暢出渾流抵。

以手加額覽數巡,乃定驚心轉為喜。

閱事久因益畏事,患失我固異人耳。

雖然豈敢憚勤勞,惟勵此心慎終始。

詩詞問答

問:自驚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自驚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九

2. 督撫具摺奏事例各遣人至京遞進有要事方馳驛其限一日五六百里者則更要也時李宏為南河總督

參考注釋

披衣

將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國 魏 曹丕 《雜詩》之一:“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唐 韋應物 《寄馮著》詩:“披衣出茅屋,盥漱臨清渠。”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二人披衣待旦,別 袁 而歸。”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河工

(1) 治河工程,特指治黃工程

(2) 整治河流的工人

有事

(1) 惹事;出現變故

家裡有事了

(2) 有工作乾

他有事幹了,能自立了

(3) 憂愁或顧慮

他心裡有事,看上去不大高興

(4) 忙,不閒

我現在有事,不能陪你出去

(5) 指軍事,即用兵

季氏將有事於 顓臾。——《論語·季氏》

前此

在此以前

較前此之仳離。——《廣東軍務記》

不過前此數法。——清· 洪亮吉《治平篇》

遵諭

(1).遵照皇帝的諭旨。 清 林則徐 《外商已繳鴉片請暫緩斷絕茶葉大 * 》:“查外洋拋泊各躉船,已據遵諭呈繳煙土,現經臣等恭摺具奏。”

(2).遵照吩咐。《官場現形記》第二四回:“車夫遵諭,鞭子一灑,騾子已得得而去。”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一:“天尚未辨色,邸堂忽命材官來余寓所,促入府商議要件。余遵諭趨往。” 魯迅 《華蓋集·碎話》:“這當然也是名言,何用多說呢,就遵諭鑽進研究室去。”

原委

(1) 事情的始末

你且說個原委,教我得知。——《蜃樓志全傳》

(2) 與一情況有關的事實的整個陳述,整個闡明一個情況或事情的背景知識

黃河

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每年達16億噸,除12億噸入海外,有4億多噸沉積在下遊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為有名的“地上河”

漲落

指潮水或物價等的上漲或下落

食品價格根據供求規律漲落

平穩

(1)

(2) 沒有波動,穩定

物價平穩

日子過得平穩

(3) 平安穩當;平和穩重

平穩得荊州。—— 五代· 齊己《送周秀游峽》

(4) 無顛簸

飛行平穩

(5) 經濟上穩定,無大起大落

在陰沉的經濟蕭條年代裡,為使公司保持平穩狀態而奮鬥

洪湖

中國湖北省南部的大湖,面積 437 平方公里

清水

清澈的涼水

逐漸

漸漸;逐步

河水逐漸上漲

觀眾逐漸多了起來

他的文化水平逐漸在提高

行將

不久就要;將要

行將為人所並。——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行將就道

流抵

舊時田賦制度,準將當年所納錢糧,扣除災荒蠲免所得的餘額,抵作次年應納的賦稅,叫流抵。《清文獻通考·田賦二》:“蠲免災荒,除本年應蠲錢糧即於本年扣免外,亦有本年納戶之錢糧收完在前奉蠲在後,則以本年應蠲錢糧抵次年應納正賦,名曰流抵。”

以手加額

古人用手擱在額上,表示歡欣慶幸。原為“指額”,後作“加額”。《晉書·石勒載記下》:“ 勒 見 曜 ( 劉曜 )無守軍,大悅,舉手指天,又自指額曰:‘天也!’”按,《資治通鑑·晉成帝鹹和三年》作“舉手指天復加額”。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名臣》:“ 司馬溫公 忠厚正直,出於天性,終始一節,故得天下之望。居 洛 十五年,天下之人,日望以為相。 神宗 上仙,公( 司馬光 )赴闕哭臨。衛士見公,皆以手加額曰:‘ 司馬相公 也!’”《水滸傳》第八二回:“ 宋江 大喜,以手加額道:‘ 宋江 等再生之幸!’”《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十娘 以手加額道:‘使吾二人得遂其願者, 柳君 之力也!’”

數巡

數遍。《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酒行數巡, 陳朝奉 取出白金二十兩。”《花月痕》第十一回:“﹝ 荷生 ﹞就也澆了一杯酒,二人相視,微微而笑。於是大家飲了數巡酒。”

驚心

內心感到震動或吃驚

驚心動魄

閱事

指辦理公務。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宮後有 崇政殿 ,閲事之所也。”

畏事

(1).膽小怕事。《漢書·楊敞傳》:“ 燕蒼 知 上官桀 等反謀,以告 敞 ; 敞 素謹畏事,不敢言,乃移病臥。” 宋 蘇軾 《因擒獲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夫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紅樓夢》第七五回:“ 尤氏 只含糊答應, 探春 知他畏事不肯多言。”

(2).謂誠敬處事。《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仁智明達,多權略,樂施愛人,在家重慎畏事,勤於稼穡。”《東觀漢記·竇融傳》:“誠欲令恭肅畏事,恂恂修道。”

患失

生怕失去。《左傳·昭公十八年》:“大人患失而惑。” 楊伯峻 註:“患失即《論語·陽貨篇》之‘患失之’,患失位也。” 清 惲敬 《南華九老會詩譜序》:“是故過於進,將為患失之鄙夫,過於退,不失為引身之君子。”參見“ 患得患失 ”。

異人

亦作“異人”。1.他人;別人。《詩·小雅·頍弁》:“豈伊異人,兄弟匪他。” 高亨 註:“異人,別人,外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規異事與同計,譽異人與同行者,則以飾之無傷也。” 清 唐甄 《潛書·吳弊》:“ 吳 人發塚,非異人,即其子孫也。”

(2).不尋常的人;有異才的人。《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輪迎 枚生 ,見 主父 而嘆息。羣臣慕向,異人並出。” 晉 陸機 《辨亡論》上:“異人輻湊,猛士如林。” 唐 杜甫 《過郭代公故宅》詩:“磊落見異人,豈伊常情度。”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盧子由 , 武林 人。聰明博奧,間世異人,醫道迥出尋常。”

(3).猶怪人,奇人。《後漢書·方術傳下·郭玉》:“﹝帝﹞試令嬖臣美手腕者與女子雜處帷中,使 玉 各診一手…… 玉 曰:‘左陽右陰,脈有男女,狀若異人。’”

(4).神人;方士。 晉 郭璞 《江賦》:“納隱淪之列真,挺異人乎精魄。”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 行可 問異人 王老志 ,他日官所至。﹝ 王老志 ﹞書‘太平宰相’四字遺之。”《三國演義》第四九回:“ 孔明 曰:‘ 亮 雖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 茅盾 《封建的小市民文藝》:“他們中間血性剛強的人就要離鄉背井,入深山訪求異人學道。”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豈敢

(1) 怎么敢;不敢。表示謙遜或譏諷的意思

我豈敢單獨行動

(2) 怎敢

他豈敢欺騙她

(3) 我不值得如此稱讚。謙辭

豈敢,豈敢!

勤勞

(1) 擾勞;辛勞

此蓋小事,何忍勤勞使君。——《隋書》

(2) 引申為努力勞動,不怕辛苦

人之勤勞。——清· 黃宗羲《原君》

千萬倍之勤勞。

勤勞致富

(3) 疲勞

奔走可擊;勤勞可擊。——《吳子·料敵》

(4) 功勞

多建勤勞

未有勤勞

慎終

①慎重地考慮到事情的後果。也泛指謹慎;慎重:慎終於始|慎終如初。②指居喪能盡禮:慎終追遠。

詩詞推薦

自驚原文_自驚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