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九思圖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惠崇九思圖原文

毿毿飛集碧潭秋,寓意原從魯語求。

設使昌黎驀相遇,斯人應亦許同游。

詩詞問答

問:惠崇九思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惠崇九思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惠崇九思圖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

參考注釋

毿毿

毛髮、枝條等細長垂拂、紛披散亂的樣子

綠岸毿毿楊柳垂

寓意

寄託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深遠

魯語

(1). 宋 時 蜀 人用以稱中原語音。 宋 范成大 《丙申元日安福寺禮塔》詩:“耳畔逢人無魯語,鬢邊隨我是 吳 霜。”自註:“ 蜀 人鄉音極難解,其為 京洛 音,輒謂之‘虜語’。或是僭偽時以中國自居,循習至今不改也,既又諱之,改作‘魯語’。” 宋 范成大 《送同年朱師古》詩:“遙知夢境尚京塵,啞咤滿船聞魯語。”自註:“ 蜀 人以中原語音為魯語。”

(2).指《論語》。 金 王若虛 《王氏先塋之碑》:“追遠之説, 魯 語存焉。”按,《論語·學而》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之說。

設使

如果;假使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後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願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註>序》:“ 昌黎 論文,務去陳言。”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按,此“昌黎”指 韓肖胄 。

相遇

遇見,遇到

這些候選人在許多講壇上相遇進行辯論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亦許

也許。 劉半農 《恥辱的門》詩:“這亦許是值得紀念的一天。”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一:“亦許他們掩藏,而實在他們自己也不懂。”

同游

見“ 同游 ”。

亦作“ 同游 ”。1.互相交往。《國語·齊語》:“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這兩位先生同里,少同學,長同游,壯同事。”

(2).一同遊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時彥同游者連鑣俱進。”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許渾 《秋思》詩:“琪樹西風枕簟秋, 楚 雲 湘 水憶同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海公子》:“﹝ 張生 ﹞開尊自酌,恨無同游。”

詩詞推薦

惠崇九思圖原文_惠崇九思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