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

作者:李賢 朝代:明代

原文

孔子無不可,斯為聖之時。

所以游夏徒,不能贊一辭。

藐余千載後,取則良在茲。

但恐盛德事,反使傍人疑。

先正亦何人,庶幾不我欺。

嗟爾營營者,舍此將安之。

詩詞問答

問:《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的作者是誰?答:李賢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支韻

參考注釋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後同學生周遊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傳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 * 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範,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現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游夏

子游 ( 言偃 )與 子夏 ( 卜商 )的並稱。兩人均為 孔子 學生,長與文學。見《論語·先進》。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昔 尼父 之文辭,與人通流。至於制《春秋》, 游 夏 之徒乃不能措一辭。” 唐 張說 《贈吏部尚書蕭公神道碑》:“四科得 游 夏 之門,六藝取 鍾 王 之雋。”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儒》:“晚有古文家出,實事求是,徵於文不徵於獻,諸在口説,雖 游 夏 猶黜之。”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取則

取作準則、規範或榜樣。《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掛服捐駒,前良取則。” 李善 注引 趙岐 《三輔決錄》:“ 長安 劉氏 ,唯有 孟公 ,談者取則。”《隋書·經籍志四》:“﹝ 摯虞 ﹞自詩賦下,各為條貫,合而編之,謂為《流別》。是後……屬辭之士,以為覃奧,而取則焉。” 明 宋濂 《恭題御製論語解二章後》:“慮一二儒臣未達注釋之凡,乃手釋二章以賜 克表 ,俾取則而為之。”

盛德

(1) 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先正

(1).亦作“ 先政 ”。前代的賢臣。《書·說命下》:“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 孔 傳:“正,長也,言先世長官之臣。”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恤朕躬。” 晉 陸機 《辯亡論下》:“山川之險易守也,勁利之器易用也,先政之策易循也。”《北齊書·高勱傳》:“臣以蒙幼,濫叨拔擢,雖竭庸短,懼忝先政。” 宋 岳飛 《御書屯田三事跋》:“臣聞先正 司馬光 有言:德勝才,謂之君子。”

(2).泛指前代的賢人。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三:“世謂先正論三江以味別,自 孔子 刪定《書》以來,學者不知也。” 明 宋濂 《題鄭北山追復誥後》:“會予有千里之役,始獲見此卷,走筆識之,殊不暇詳。若夫公之大節與賊 檜 ( 秦檜 )之姦,諸先正已極論之,亦不待詳也。” 清 惲敬 《<誦芬錄>序》:“《誦芬録》者,録 滎陽 鄭氏 自 浦江 遷 歸安 諸先正之言行也。” 章炳麟 《與人論國學書》:“及其自抒膺臆,糾葛不馴,虛張類例,以奮筆施評於先正。”

(3).前代的君長。《禮記·緇衣》引逸《詩》:“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 鄭玄 註:“先正,先君長也。”

亦何

何其;多么。 晉 葛洪 《神仙傳·陰長生》:“況仙人亦何急急,令聞達朝闕之徒,知其所云為哉!” 唐 杜甫 《鹿頭山》詩:“斯人亦何幸,公鎮踰歲月。”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趙子固孟堅》:“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庶幾

(1) 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

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史記·秦始皇本紀》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幾乎!

(3) 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營營

(1) 象聲詞

營營青蠅

(2) 奔走鑽營

畢生營營,追求名利

(3) 常含貶義

標籤:飲酒

詩詞推薦

  • 宿龍山精舍

    陳必復宋代〕偶貪禪宇靜,補被到深要。夜榻僧同話,寒檐客自吟。窗明疑積雪,樹黑澤常陰。猶恨匆匆出,丁寧約重尋。
    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原文_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新燕

    趙公豫宋代〕養成羽翼在雕梁,掠水穿花技本長。舌口瀾翻驚午夢,好風吹到竹方床。
  • 即事有懷二首

    劉宰宋代〕千山收宿靄,一氣藹金行。爽吹舒澄碧,晴暉麗太清。徘徊望前嶺,徒倚步南榮。為問蓴鱸客,何須身後名。
    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原文_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古松書屋口號

    乾隆清代〕屋誠易致松難得,古已雲過書夥存。四美偶然成一具,祗宜默會罷繁言。
  • 途中

    徐照宋代〕隻影微陽外,青山自郁盤。未經千里遠,欲寄一書難。堠碣苔侵字,魚塘水過欄。西風吹樹葉,不部客衣單。
  • 浪淘沙

    方千里宋代〕素秋霽,雲橫曠野,浪拍孤堞。柔櫓悲聲頓發。驪歌恨曲未闋。念一寸迴腸千縷結。柳條在、忍使攀折。但悵惘章
  • 春耦齋

    乾隆清代〕軒檻俯琳池,冰光座上披。埭篁嘉節報,盆卉好春姿。名跡五牛弆,餘閒一晌宜。耦耕雖尚早,於耜亦斯時。
  • 曉發方騫驛

    蘇頲唐代〕傳置遠山蹊,龍鍾蹴澗泥。片陰常作雨,微照已生霓。鬢髮愁氛換,心情險路迷。方知向蜀者,偏識子規啼。
  • 題方琮山水冊·其九·錦林繡壁

    乾隆清代〕剩綠柔紅簇錦枝,雲岩相映迥稱奇。誰知繡壁成圖日,恰是杜陵得句時。
  • 菩薩蠻(中呂調)

    張先宋代〕玉人又是匆匆去。馬蹄何處垂楊路。殘日倚樓時。斷魂郎未知。闌乾移倚遍。薄倖教人怨。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
  • 書懷寄贈曾公袞

    毛滂宋代〕宦情光景半樵漁,病惰仍忘百紙書。賦就只堪供醬瓿,齒殘未可釋鹽車。朱藍要使辭秋斷,芝菌猶當出腐餘。慚愧
    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原文_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比聞龍門敬善寺有紅桂樹獨秀伊川嘗於江南…贈陳侍御

    李德裕唐代〕昔聞紅桂枝,獨秀龍門側。越叟遺數株,周人未嘗識。平生愛此樹,攀玩無由得。君子知我心,因之為羽翼。豈煩
  • 夏日即事

    裴說唐代〕僻居門巷靜,竟日坐階墀。鵲喜雖傳信,蛩吟不見詩。筍抽通舊竹,梅落立閒枝。此際無塵撓,僧來稱所宜。
  • 家風

    陸游宋代〕春耕秋釣舊家風,門巷荒寒屋壁空。四海交情殘夢裡,一生心事斷編中。買魚日待攜籃女,裹藥時從挾簏翁。便廢
  • 讀曲歌

    佚名宋代〕登店賣三葛,郎來買丈余。合匹與郎去,誰解斷粗疏。
    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原文_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大滌洞天留題

    朱希言宋代〕君看萬事等虛舟,一任星星兩鬢秋。惟有林泉久成癖,每逢佳處為遲留。松檜參天幾萬株,清陰夾道暑全無。暗泉
  • 山中有感

    陳藻宋代〕每看負月非人世,錯認江山是畫圖。誰解吟詩追李杜,何須涉海訪蓬壺。
    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原文_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奉送杜侍御還京(一作杜中丞,一作林中丞)

    皇甫曾唐代〕罷戰回龍節,朝天上鳳池。寒生五湖道,春入萬年枝。召化多遺愛,胡清已畏知。懷恩偏感別,墮淚向旌麾。
    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原文_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信宜道中

    王佐(汝學)明代〕盡日帆檣繞亂山,竇江還隔幾層灣。當官舟子惟兩個,臨水人家只半間。雨暗蘆花秋淅瀝,霜凋楓葉晚斑斕。高州
  • 和趙大監雪

    張舜民宋代〕臘雪稱為瑞,初春又不同。月藏燈市底,雲泛彩山中。灑面猶堪數,連宵勢莫窮。催花縈小檻,引絮舞低空。三逕
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原文_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