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新正寬大詔,蠲欠江浙暨。
翠華昨發軔,加賑已次第。
茲入江南境,宿桃目所擊。
百家鮮積糧,麥苗猶在地。
夏收雲尚遙,是宜善安置。
吾民藍縷多,嗟此饑寒輩。
薦災乃若斯,應慚誰所致。
養老及賙貧,雖日頒緹騎。
尚念溝壑煢,匍匐或艱至。
已加寧再加,茅檐庶均逮。
以及安慶屬,一例俾沾賜。
既毋事催科,其善勤撫字。
漏卮何處無,莫使侵胥吏。
詩詞問答
問:《復降旨加賑江南被災州縣詩以示總督尹繼善及地方大小諸吏》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七
2. 葉
參考注釋
新正
農曆新年正月
因歲暮就在家過了年,新正方起身上任。——《平山冷燕》
寬大
引申指對犯錯誤者或犯罪者從寬處理
寬大你一回兩回就不錯了,未必能寬大你三回五回
蠲欠
免除積欠租稅。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民賦若足,則別儲之,一有蠲欠,即以處補。”
翠華
(1).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為飾的旗幟或車蓋。《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建翠華之旗,樹靈鼉之鼓。” 李善 註:“翠華,以翠羽為葆也。” 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虹旌迢遞,翠華葳蕤。”
(2).為御車或帝王的代稱。 唐 陳鴻 《長恨歌傳》:“ 潼關 不守,翠華南幸。” 宋 陸游 《曉嘆》詩:“翠華東廵五十年,赤縣神州滿戎狄。” 清 陳維崧 《游顧龍山》詩:“聞説當年翠華廵,朱旗暗卷殘碑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壇》:“想翠華,守枯 煤山 幾枝花。”
發軔
(1).拿掉支住車輪的木頭,使車前進。借指出發,起程。《楚辭·離騷》:“朝發軔於 蒼梧 兮,夕余至乎 縣圃 。” 朱熹 集註:“軔,搘車木也,將行則發之。”《淮南子·兵略訓》:“故得道之兵,車不發軔,騎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詩:“余時游名山,發軔在遠壑。” 明 徐霖 《繡襦記·結伴毘陵》:“赴京都,已發軔,親友皆無贐。” 雷昭性 《中國立憲之觀察與歐洲國會》:“譬諸行道,發軔即乖,雖追風追電,亦愈覺支離。”
(2).動用,動員。《尉繚子·兵談》:“富治者,民不發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開端。 張彥遠 《法書要錄》卷九載 唐 張懷瓘 《書斷下》:“茲又論夫文字發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問 《奉直趙君墓碣銘》:“萬物並流,至君而止。司南聖塗,發軔伊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瑞雲》:“此奴終身發軔之始,不可草草。” 聞一多 《文藝與愛國》:“我們的愛國運動和新文學運動何嘗不是同時發軔的?”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七:“ 中國 立憲運動的具體的表現大約是發軔於戊戌政變。”
(4).猶發跡。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 韓子蒼 獻 王將明 生日二十絶句,內一絶句云:‘萬里青霄發軔時,驊騮絶足看賓士。’” 明 鄭若庸 《玉玦記·對策》:“繩樞賤貧,分柴桑終淹此身。一朝發軔,向楓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顧君滿考張西溪索詩餞之故為賦此》:“功名發軔 * ,長願存心在 * 。”參見“ 發跡 ”。
次第
依一定順序,一個挨一個地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之一)》
次第花開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百家
(1) 指許多人家、家族或家庭
(2) 各種學術流派(原指春秋戰國時代的各種思想流派)
焚百家之言。——漢· 賈誼《過秦論》
麥苗
麥作物的幼苗
夏收
(1)
(2) 夏日收穫作物
(3) 夏季的收成
安置
(1) 敬語。請休息。睡前的問候語
吃了晚飯,叫了“安置”,望廟中去了。——《水滸傳》
(2) 安排他人在指定的地方或位置上
安置他的妹妹作秘書
藍縷
破衣裳
饑寒
飢餓和寒冷,多用於缺吃少穿的困難情況
他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若斯
如此。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苟可貴其若斯,孰亦有雲而不珍。”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飄颻放志意,千秋長若斯。”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
所致
由於某種原因而造成的
這次事故是由於疏忽所致
養老
(1) 奉養老人
養老送終
(2) 上年紀後閒居休息
緹騎
(1).穿紅色軍服的騎士。泛稱貴官的隨從衛隊。 漢 執金吾下有緹騎二百人。《後漢書·百官志四》:“執金吾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緹騎二百人。” 王先謙 集解引 李祖楙 曰:“《説文》:‘緹,帛丹黃色。’蓋執金吾騎以此帛為服,故名。” 唐 劉禹錫 《送李尚書鎮滑州》詩:“ 黃河 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2).為逮治犯人的禁衛吏役的通稱。如 明 代錦衣衛校尉, 清 代步軍衙門番役等。 明 張溥 《五人墓碑記》:“緹騎按劍而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 三山街 ,緹騎狠,驟飛來,似鷹隼。”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例如題為《流離》的一九二七年日記選……樸實無華地記錄了一段不平常的日子:緹騎的追逐,星夜的逃亡。”
溝壑
溪谷,山澗
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戰國策·趙策》“填溝壑”,此處是死的意思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岩,亦此類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
匍匐
(1) 以腹貼地前進
幸主者出,南面召見,則驚走匍匐階下。——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巡邏兵在敵軍炮火下匍匐過陣地
(2) 軀體貼地(像蟲、蛇、 龜)緩慢爬行
匍匐前進
(3) 使自己俯臥
匍匐在主子腳下
茅檐
茅,指蓋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以及
表示並列關係,還…,和…,同…
國家領導人以及有關方面負責人
一例
一律;同樣
沾賜
同“霑賜”。
賞賜。
毋事
(1).不事,不從事。《管子·八觀》:“什一之師,什三毋事,則稼亡三之一。”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劉績 曰:“謂興師役一分,則相逮者眾,而為三分,是十分中有三分不事農之人,而亡稅三之一矣。”
(2).猶無須。 明 胡應麟 《詩藪·近體下》:“以 少陵 之才,攻絶句即不能為 李 ,詎謂不若 摩詰 ,彼自有不可磨滅者,毋事更屑屑也。”
催科
催收租稅。租稅有科條法規,故稱。 宋 鄭文寶 《江南餘載》上:“ 錢氏 科斂酷慘,民欠升斗,必至徒刑。 湯悅 、 徐鉉 嘗使焉,雲夜半聞聲若麞麂號叫,及曉問之,乃縣司催科耳。”《宋史·職官志三》:“以四善、三最考守令:……獄訟無寃、催科不擾為治事之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而身為州縣者,又往往急催科,緩撫字,瘠百姓,肥身家。”
撫字
(1).撫養。《後漢書·列女傳·陳文矩妻》:“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毀日積,而 穆姜 慈愛溫仁,撫字益隆,衣食資供皆兼倍所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書痴》:“過八九月,果舉一男,買媼撫字之。” 清 劉大櫆 《盧氏二母傳》:“ 抱孫 與弟 翼孫 ,皆生於 王氏 ,而 程孺人 撫字之如己出。”
(2).謂對百姓的安撫體恤。《北齊書·封隆之傳》:“ 隆之 素得鄉里人情,頻為本州,留心撫字,吏民追思,立碑頌德。” 宋 陸游 《戊申嚴州勸農文》:“雖誠心未格於豐穰,然拙政每存於撫字。” 明 區大相 《入羅滂水》詩:“直須勤撫字,勿使困征徭。”《西湖佳話·白堤政跡》:“立朝則盡言得失,守邦則撫字萬民。”
漏卮
古時指有漏洞的盛酒器,比喻酒量大,沒有限度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胥吏
舊時官府中辦理文書的小官吏
胥怨者民也。——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