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說一首寄與可為堯夫作原文
聞說蓬仙作小麾,湛恩從此破群疑。
平生直道宜三黜,自古周防用四知。
松竹何嘗凋晚秀,稻梁應且續朝飢。
不須利口歸豺虎,皎皎清穹未易欺。
詩詞問答
問:聞說一首寄與可為堯夫作的作者是誰?答:呂陶
問:聞說一首寄與可為堯夫作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聞說一首寄與可為堯夫作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聞說
猶聽說。 唐 孟浩然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詩:“聞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水滸傳》第二三回:“江湖上多聞説 武二郎 名字,不期今日卻在這裡相會。” 清 吳偉業 《聞台州警》詩之一:“聞説 天台 踰萬丈,可容長嘯碧峯頭?”
作小
做小。謂與人作妾。
湛恩
深恩。《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故軌跡夷易,易遵也;湛恩厖鴻,易豐也。” 李善 註:“湛,深也。” 三國 魏 夏侯玄 《皇胤賦》:“爾乃發愷悌之明詔,振湛恩之豐沛。” 明 鄭若庸 《玉玦記·對策》:“一朝發軔,向楓陛躬逢湛恩。”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直道
(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開築,北起 九原 (今 內蒙古 包頭市 西北),南至 雲陽 (今 陝西 淳化 西北),是聯結 關中 平原與 河套 地區的主要通道。《史記·蒙恬列傳論》:“吾適北邊,自 直道 歸,行觀 蒙恬 所為 秦 築 長城 亭障,塹山堙谷,通 直道 ,固輕百姓力矣。”《新民晚報》1984.6.8:“‘ 秦始皇 直道 ’原來是一條專供軍隊大規模進攻的寬闊大道……全長一千四百里。由於是‘直道’,因此遇山開山,遇溝填溝,工程十分浩大。”
(2).泛指直的路。《北史·張衡傳》:“帝上 太行 ,開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書·太祖紀》:“車駕將北還,發卒萬人治直道。”
(3).猶正道。指確當的道理、準則。《禮記·雜記》:“其餘則直道而行之是也。”《韓非子·三守》:“然則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見,而忠直日疏。” 唐 呂岩 《促拍滿路花》詞:“是非海里,直道作人難。”《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 朱熹 ﹞慨然嘆息道:‘看此世界,直道終不可行!’”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五:“‘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
三黜
(1).三次被罷官。《論語·微子》:“ 柳下惠 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2).形容宦途不利。 唐 柳宗元 《祭穆質給事文》:“形軀獲宥,三黜無虧。” 宋 張元乾 《次江子我遷居韻》:“平生自省宜三黜,老去何心望九遷。”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周防
(1).謹密防患。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謝撫問啟》:“某愚陋狂簡,不知周防,失於夷途,陷在大罪。” 宋 王禹偁 《聞鴞》詩:“報國惟直道,謀身昧周防。”
(2).四周防護。 清 方文 《籬落》詩:“周防期慎密,勿使過禽鳥。”
四知
《後漢書·楊震傳》:“當之郡,道經 昌邑 ,故所舉 荊州 茂才 王密 為 昌邑 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 曰:‘暮夜無知者。’ 震 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密 愧而出。”又《傳贊》:“ 震 畏四知。”後多用為廉潔自持、不受非義饋贈的典故。《隋書·韋世康傳》:“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貪而為寶,處膏脂而莫潤。”《舊唐書·良吏傳下·李尚隱》:“有懷金以贈 尚隱 者, 尚隱 固辭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為慎四知也。’竟不受之。”亦作“ 四知金 ”。 唐 杜甫 《風疾舟中奉呈湖南親友》詩:“應過數粒食,得近四知金。” 清 趙翼 《入耳贓》詩:“四知金到雖麾去,已是人間入耳贜。”
松竹
(1).松與竹。亦以喻節操堅貞。 南朝 梁元帝 《與劉智藏書》:“山間芳杜,自有松竹之娛;巖穴鳴琴,非無薜蘿之致。”《南史·張沖傳》:“ 房長渝 謂 孜 曰:‘前使君忠實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盜而死遂求殺盜者而為之妻或責其失貞行之節不伏》:“ 辛氏 姑務雪寃,靡思違禮。勵釋憾之志,將殄雚蒲;蓄許嫁之心,則乖松竹。”
(2).喻節操堅貞的賢人。《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潛魚擇淵,高鳥候柯;赫赫三雄,並迴乾軸,競收杞梓,爭采松竹。” 呂向 註:“松竹,貞堅也,並比於賢人也。”
何嘗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嘗”、“哪裡”、“並不是”的意思
我何嘗說過這樣的話?(=我未嘗說過這樣的話)
歷史的教訓人們何嘗忘記?
在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何嘗叫過一聲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嘗不想去?只是沒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沒工夫)
生物都有新陳代謝,細菌又何嘗不是如此?
朝飢
亦作“ 朝飢 ”。早晨空腹時感到的飢餓。《詩·周南·汝墳》“惄如調飢” 漢 鄭玄 箋:“惄,思也。未見君子之時,如朝飢之思食。”飢, 馬瑞辰 通釋:“《韓詩》及《説文》 二徐 本作‘飢’。”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登峻則望遠以忘百憂,臨深則俯擥以遺朝飢。” 唐 杜甫 《述古》詩之一:“竹花不結實,念子忍朝飢。” 唐 鄭嵎 《津陽門》詩:“開壚引滿相獻酬,枯腸渴肺忘朝飢。”
見“ 朝飢 ”。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利口
(1) 口齒伶俐;能言善辯
(2) 爽口
這幾道冷盤,吃起來真利口
豺虎
(1).豺與虎。泛指猛獸。《詩·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晉 張載 《七哀詩》:“季世喪亂起,賊盜如豺虎。” 明 李東陽 《風雨嘆》詩:“山豗谷洶豺虎嘷,萬木盡拔乘波濤。” 清 陳鵬年 《新春雜感次韻和中山》:“蛟螭蟠地軸、豺虎踞天關。”
(2).喻兇狠 * 的寇盜、異族入侵者。 漢 王粲 《七哀詩》:“ 西京 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唐 杜甫 《久客》詩:“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縱橫。”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當時 燕 薊 淪於 契丹 不能取,是中國與豺虎雜此土以處也。” 清 徐昂發 《鐵嶺關》詩:“緬昔豺虎鬭,百戰爭要害。” 鄧中夏 《過洞庭》詩:“問今為何世?豺虎滿道路。”
皎皎
(1).潔白貌;清白貌。《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三國 魏 曹植 《蟬賦》:“皎皎貞素,侔 夷 節兮。帝臣是戴,尚其潔兮。” 宋 曾鞏 《明妃曲》之一:“喧喧雜虜方滿眼,皎皎丹心欲語誰?” 明 楊珽 《龍膏記·邪萌》:“美目娟娟,涵著一泓秋水;芳顏皎皎,帶著幾度清風。” 郭沫若 《滿江紅·贊南京路上好八連》詞:“不染纖塵, 南京路 八連皎皎。盡教你,染缸多大,糖衣多巧。”
(2).明亮貌。《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敦煌曲子詞·菩薩蠻》:“盈盈江上女,兩兩溪邊舞。皎皎綺羅光,輕輕雲粉粧。” 明 許潮 《南樓月》曲:“皎皎銀蟾如晝,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甌。” 聞一多 《晴朝》詩:“皎皎的白日啊!將照遍了朱樓底四面。”
(3).明白貌;分明貌。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不為皎皎之細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懷》詩之六:“單牀寤皎皎,瘦臥心兢兢。” 宋 曾鞏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馳。訃皎皎而猶疑,淚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陳羽》:“寫難狀之景,了了目前;含不盡之意,皎皎言外。”
清穹
指天空。《文選·謝瞻<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輕霞貫日月,迅商薄清穹。” 李周翰 註:“清穹,穹天也。”《宋書·樂志二》:“煙薌鬯,報清穹。”
未易
不易;難於。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為俗人言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夫街談巷説,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韓昌黎詩》:“今觀諸聯句詩,凡 昌黎 與 東野 聯句,必字字爭勝,不肯稍讓……要之二人工力悉敵,實未易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