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山原文
沔南太守愚公癖,移得君山自洞庭。
萬頃波濤雙砥柱,千年寰宇一虛亭。
江深日永魚龍出,野曠春長草木青。
欲借一區酬素志,不知誰受太玄經。
詩詞問答
問:偶山的作者是誰?答:李義壯
問:偶山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偶山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青韻
2. 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
參考注釋
太守
漢朝設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後的刺史、知府也別稱太守
太守即遣人。——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太守自謂也。——宋· 蘇軾《教戰守》
太守與客來飲。
太守宴也。
愚公
(1).“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亦常用以比喻作事有頑強毅力、不怕困難的人。 宋 辛棄疾 《玉樓春·用韻答傅岩叟葉仲洽趙國興》詞:“青山不解乘雲去,怕有 愚公 驚著汝。” 明 夏完淳 《大哀賦》:“人容鼓吏之狂,世笑 愚公 之癖。” 清 陳維崧 《洞仙歌·善權洞》詞:“天風忽下,劈破青紅繭, 夸父 、 愚公 費裁剪。”
(2).泛指隱者。 唐 高適 《封丘作》詩:“州縣才難適,雲山道欲窮。揣摩慙黠吏,棲隱謝 愚公 。” 唐 杜甫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詩:“ 中散 山陽 鍛, 愚公 野谷邨。”參見“ 愚公谷 ”。
君山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處,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詩之五:“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 君山 。”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詞:“日落 君山 雲氣,春到 沅 湘 草木,遠思渺難收。”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萬頃
(1).百萬畝。百畝為一頃。《管子·揆度》:“百乘為耕,田萬頃為戶。”
(2).常用以形容面積廣闊。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淵然萬頃,直上千仞。” 宋 楊萬里 《過金沙洋望小海》詩:“須臾滿眼賈胡舩,萬頃一碧波黏天。”《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但願父作公卿,子作狀元,給我掙下萬頃莊田。” 艾青 《在浪尖上》詩:“你在萬里晴空下,寧靜地注視著萬頃波濤。”
波濤
(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種大涌浪,尤指出現在外海的
閃爍著陽光的波濤上下翻騰
砥柱
山名,位於河南三門峽以東黃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寰宇
寰球
日永
(1).指夏至。夏至這一天白晝最長,故云。《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孔 傳:“永,長也,謂夏至之日。”
(2).指夏天白晝長。《藝文類聚》卷三引 晉 郭璞 《夏詩》:“融風拂晨霄,陽精一何冏。閒宇靜無娛,端坐愁日永。” 唐 韋應物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詩:“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 明 夏完淳 《端午賦》:“朱明日永,麗節天中。”
魚龍
(1).魚和龍。泛指鱗介水族。《周禮·地官·大司徒》“鱗物” 漢 鄭玄 註:“魚龍之屬。”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贄 《環陽樓晚眺得碁字》詩:“水底魚龍醒,花間鳥鵲飢。” 清 吳偉業 《黃河》詩:“白浪日崔嵬,魚龍亦壯哉。”
(2).指古代百戲雜耍中能變化為魚和龍的猞猁模型。亦為該項百戲雜耍名。《漢書·西域傳贊》:“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牴之戲以觀視之。” 顏師古 註:“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潄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燿日光。” 唐 楊炯 《奉和上元酺宴應詔》:“百戲騁魚龍,千門壯宮殿。” 宋 蘇軾 《次韻答錢穆父作詩見及》:“魚龍絶伎來千里,斑白遺民數四朝。”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面無常鬼、藍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動物名。外形像魚,生於海洋。四肢槳狀,適於游泳。眼大。嘴長,牙齒尖銳,肉食。卵胎生。於侏羅紀最繁盛。
野曠
荒野空闊。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野曠沙岸浄,天高秋月明。”《二刻拍案驚奇》卷八:“我要城外野曠去處走走,散心耍子一回何如?”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借一
與敵人作最後的決戰。《左傳·成公二年》:“子又不許,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 杜預 註:“欲於城下,復借一戰。”《梁書·武帝紀上》:“羣豎猖狂,志在借一;豕突 淮 涘,武騎如雲。”
素志
向來懷有的志願
宿心素志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玄經
(1).指 漢 揚雄 的《太玄》。《後漢書·張衡傳》:“ 衡 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筭。常耽好《玄經》。” 宋 辛棄疾 《感皇恩》詞:“ 子云 何在,應有《玄經》遺草。” 明 高啟 《讀史·揚雄》詩:“如何晚把《玄經》筆,卻為新都著《劇秦》。”參見“ 玄書 ”。
(2).指《老子》。《南史·隱逸傳下·庾承先》:“玄經釋典,靡不該悉;九流《七略》,鹹所精練。”參見“ 玄書 ”。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虛廓襟懷作丐游,機緣處處定相投釋正覺《虛禪人發心丐田》
- 春鵑語,從來勸我,常道不如歸陳瓘《滿庭芳》
- 宴坐秋峰靜,澄心夜月開李復《慜禪師》
- 獅子教兒迷了訣,老婆心切不相瞞釋如淨《偈頌二十五首》
- 九京不可作,千古恨悢悢劉宰《挽齊齋倪尚書》
- 誰識王三能買賣王哲《漁家傲》
- 客來更說姚黃髮,只在街西相第東
- 天上知音杳,怪參差律呂,世間多誤顏奎《大》
- 斯文肯空言,經世資實用孫應時《送張敬夫栻以追送不作遠為韻賦詩五章藉手言》
- 東舟載子去,千里不逡巡曾鞏《答葛蘊》
![偶山原文_偶山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