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玉泉山北高峰作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登玉泉山北高峰作歌原文

玉泉山本兩高峰,南實較高北峰矣。

然論山脈所由來,固知數典當於此。

東麓徘徊憩眾人,乘涼造極斯時耳。

肩輿歷磴陟砐硪,五步十步一齊止。

處逸忘勞戒已躬,勖進無退非夫子。

是時寥天雨始收,煙雲猶戀岡巒委。

縈青繚白披蒙茸,甫至峰腰雲腳底。

蒼茫一片白容容,俯看何異聖湖水。

拈毫恍若乙酉春,彼兩高峰原在是。

詩詞問答

問:登玉泉山北高峰作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登玉泉山北高峰作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

參考注釋

玉泉山

(1).山名。在 北京市 西北,山下有 玉泉 ,因以得名。參見“ 玉泉 ”。

(2).山名。在 湖北 當陽縣 西。山有乳窟,玉泉交流其中。山下有 玉泉寺 。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常聞 玉泉山 ,山洞多乳窟。” 王琦 注引《潛確居類書》:“ 玉泉山 ,在 當陽 ,泉色白而瑩,又曰 珠泉 。泉南為 天台 智者 道場。”

高峰

最高點或最高部分。比喻事物發展的最高點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學高峰

山脈

向一定方向延展、像脈絡似的群山

祁連山脈

大青山是一條並不很高但很寬闊的山脈。—— 翦伯贊《內蒙訪古》

所由

(1).所經歷的道路。《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楊樹達 疏證:“由,行也。所由謂其所由行之徑路。” 漢 班固 《東都賦》:“今論者……罕能精古今之清濁,究 漢 德之所由。”

(2).所自,所從來。 晉 陸機 《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 毛 * 《矛盾論》三:“他分析了列寧主義所由產生的國際環境。”

(3).見“ 所由官 ”。

典當

(1) 典和當,以財產作低押借錢

(2)

(3) 當鋪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東麓

東邊山腳。 南朝 宋 謝惠連 《祭古冢文》:“輪移北隍,窀穸東麓。”《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 白 晚好 黃 老 ,渡 牛渚磯 ,至 姑孰 ,悅 謝 家 青山 ,欲終焉,及卒葬東麓。” 宋 蘇軾 《送王伯敭守虢》詩:“ 華山 東麓 秦 遺民,當時依山來避 秦 。”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眾人

(1) 大多數人

眾人都感到驚奇

(2) 大家

眾人竭力。——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一般人,普通人

今之眾人。——唐· 韓愈《師說》

為眾人師。——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眾人待其身。——唐· 韓愈《原毀》

眾人皆以奢靡。——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泯然眾人。——宋· 王安石《傷仲永》

乘涼

為避熱而在陰涼處歇息

造極

(1).到達最高點。 晉 廬山諸道人 《游石門詩》序:“既至,則援木尋葛,歷險窮崖,猿臂相引,僅乃造極。於是擁勝倚巖,詳觀其下。” 清 唐甄 《潛書·虛受》:“其心如是,是以受攝廣大,造極無上,而與天地準也。”

(2).喻達到完美之境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然物有恆姿,而思無定檢;或率爾造極,或精思愈疏。” 陸侃如 等註:“達到理想的境地。” 唐 皎然 《詩式·文章宗旨》:“ 康樂公 早歲能文,性穎神澈,及通內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詩,發皆造極。” 明 胡應麟 《詩藪·近體下》:“大概 李 ( 李白 )寫景入神, 王 ( 王昌齡 )言情造極。”

肩輿

代步工具,由人抬著走

導使睿乘肩輿,具威儀。——《資治通鑑》。胡注:“肩輿,平肩輿也,人以肩舉之而行。

砐硪

高大貌。《文選·郭璞<江賦>》:“ 陽侯 砐硪以岸起,洪瀾涴演而雲廻。” 張銑 註:“砐硪,高大貌,言波高大如岸起也。” 清 錢謙益 《題<將相談兵圖>為范司馬蔡將軍作》詩:“廟廊誰子紆籌策,圖畫有人殊砐硪。” 潘飛聲 《牛房洞至大冬嶺》詩:“ 牛房 更砐硪,積鐵自太古。”

一齊

同時

處逸

(1).隱居;隱逸。《後漢書·鄭玄傳》:“遊學 周 秦 之都,往來 幽 、 並 、 兗 、 豫 之域,獲覲乎在位通人,處逸大儒。”

(2).生活於安逸之中。 唐 許敬宗 《奉和聖制登三台言志應制》:“形言防處逸,粹藻發嘉猷。”

忘勞

不感覺勞苦;不知疲倦。《禮記·祭義》:“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 鄭玄 註:“思父母之慈愛,已而自忘己之勞苦。”《新唐書·儒學傳上·徐文遠》:“ 文遠 説經,徧舉先儒異論,分明是非,乃出新意以折衷,聽者忘勞。”

非夫

謂非大丈夫,懦夫。《左傳·宣公十二年》:“聞敵強而退,非夫也。” 杜預 註:“非丈夫。” 唐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詩:“鹿鳴皆綴士,雌伏竟非夫。” 宋 梅堯臣 《逢雷太簡殿丞》詩:“今看髭已白,議論恥非夫。”

天雨

天降雨。 戰國 宋玉 《高唐賦》:“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穀之俱集。”《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宋 有富人,天雨牆壞。”

煙雲

煙氣和雲

煙雲繚繞

岡巒

一個連一個,起伏不斷的山岡

人在室中,極目四望,則見城堡,岡巒,溪澗,樹林,森然布列。——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蒙茸

蓬鬆;雜亂的樣子

雜花蒙茸

蒙茸山麓。——〔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腳底

〈方〉∶腳用來接觸地面的部分,即腳掌

蒼茫

空曠遼遠

蒼茫大地

暮色蒼茫

一片

(1).數量詞。用於平而薄的東西。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五》:“﹝ 李陵 ﹞令軍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後漢書·周燮等傳序》:“﹝ 閔仲叔 ﹞老病家貧,不能得肉,日買豬肝一片。” 元 張養浩 《游香山》詩:“寶剎千間窮土木,殘碑一片失 遼 金 。”

(2).數量詞。用於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詩:“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樹冥冥不見花。”《蕩寇志》第八六回:“只見 永清 的後面一層人霍地分開,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 秦皇島 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楊朔 《中國人民的心》:“嶺腳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龍潭池 。”

(3).數量詞。用於呈片狀或連線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銘》:“瑞雪一片,仙童兩人。” 唐 王之渙 《涼州詞》之一:“ 黃河 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宋 陸游 《春日游鏡湖鄉人請賦山陰風物遂作四絕句》之二:“東風忽送笙歌近,一片樓臺泛水來。”

(4).數量詞。用於瀰漫散布的景色、氣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詩:“澗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吳歌》之三:“ 長安 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宋 方岳 《山居》詩:“我愛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遠方的天邊有一片紅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動,那是 南京路 一帶霓虹燈光的照耀。”

(5).數量詞。用於集聚在一起的聲音。 宋 朱淑貞 《元夜》詩之一:“一片笑聲連鼓吹,六街燈火麗昇平。”《水滸傳》第三三回:“ 花榮 一片聲叫道:‘我得何罪?’”《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慌慌張張爬到牆上,踹的那瓦一片山響。” 劉賓雁 《在橋樑工地上》:“水下, * 加快了鑿岩速度,響聲連成一片。”

(6).數量詞。用於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詞:“一片 宋玉 情懷,十分 衛郎 清瘦。” 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一折:“則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腸,在這功名之上。”《西遊記》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誠, 雷音 只在眼下。” 顧笑言 《你現在想什麼》十三:“老伴還真沒有辜負了 烏長青 的一片心愿。”

(7).數量詞。用於文字、語言。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義,自做一片文字。”《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 十三妹 聽了 鄧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著勸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麼談吐來。”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二回:“ 樺林霸 隨手研墨蘸筆,鋪開一張大紙,寫了一片字交給 康順風 。”

(8).整片;整體。《陸象山語錄》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渾然一片。”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靜坐用功,頗覺此心收斂,遇事又斷了,旋起箇念頭去事上省察,事過又尋舊功,還覺有內外,打不作一片。” 毛 * 《堅持艱苦奮鬥,密切聯繫民眾》:“在戰時,要密切聯繫民眾,要官兵打成一片,軍民打成一片。”

容容

(1).紛亂動盪貌。《楚辭·九章·悲迴風》:“紛容容之無經兮,罔芒芒之無紀。” 朱熹 集註:“容容,紛動之貌。”《史記·淮陰侯列傳》:“夫鋭氣挫於險塞,而糧食竭於內府,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 三國 魏 阮籍 《清思賦》:“翩翼翼以左右兮,紛悠悠以容容。”

(2).煙雲浮動貌。《楚辭·九歌·山鬼》:“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 南朝 齊 王融 《青青河畔草》詩:“容容寒煙起,翹翹望行子。”

(3).盛多貌。《楚辭·九辯》:“載雲旗之委蛇兮,扈屯騎之容容。”《漢書·揚雄傳上》:“壄盡山窮,囊括其雌雄,沉沉容容,遙噱虖紭中。” 王先謙 補註引 王念孫 曰:“沉容雙聲字,謂禽獸眾多之貌。” 清 唐甄 《潛書·大命》:“容容其山,旅旅其石,與地終也。” 清 黃景仁 《貂裘換酒·題萬黍維<持籌讀律圖>》詞:“阿堵且難求便得,大願幾時方足?總輸與容容之福。”

(4).隨眾附和。《史記·張丞相列傳》:“其治容容隨世俗浮沉,而見謂諂巧。”《漢書·翟方進傳》:“朕誠怪君,何持容容之計,無忠固意,將何以輔朕帥道羣下?” 顏師古 註:“容容,隨眾上下也。” 南朝 陳 徐陵 《與楊僕射書》:“諤諤非 周 舍,容容類 胡廣 ,何其無諍臣哉!”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九:“方 劉 項 之勢,雌雄未決也,其間豈無容容狡詐之士,首鼠兩端,以觀成敗。而為身謀者乎?”

(5).飛揚飄動貌。《漢書·禮樂志》:“神之行,旌容容,騎沓沓,般縱縱。” 顏師古 註:“容容,飛揚之貌。”

何異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 漢 賈誼 《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晉 張協 《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 毛 * 《向 * 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 * 。”

拈毫

見“ 拈毫弄管 ”。

恍若

(1).茫然。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岑順》:“使者復命, 順 忽然而寤,恍若自失。” 金 段成己 《醒心亭》詩:“翛然自得天游趣,恍若那知地境靈。”

(2).好像,仿佛。 唐 韓愈 《答李秀才書》:“ 元賓 之面容,恍若相接。” 宋 葉適 《醫工嘆重贈柳山人》詩:“一身盡異形質變,恍若土木徒人言。”《老殘遊記》第二回:“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 劉白羽 《火光照紅海洋》:“狂嘯的海風與澎湃的海濤從幾面襲來,使你恍若置身於海上懸崖。”

乙酉

(1) 六十甲子第二十二位

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又

是歲乙酉五月。

詩詞推薦

登玉泉山北高峰作歌原文_登玉泉山北高峰作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