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居原文
就下水之性,山勢率若斯。
然而事在人,原可權巧為。
砌石作三疊,裒然得三池。
幽居搆其上,倚檻觀漣漪。
因之憶明聖,三潭景久垂。
然而本一湖,名實似異施。
而茲三池中,實見三月披。
詎惟三即一,千江概印之。
詩詞問答
問:池上居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池上居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四
2. 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
參考注釋
下水
(1) 放水
(2) 放入或滑入水中
船下水
(3) 比喻入伙做壞事
她用色相拉他下水 xiàshui
(4) 食用的牲畜內臟
豬下水
山勢
山的形勢或氣勢。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水聲幽咽,山勢崆峒。” 唐 儲光羲 《苑外至龍興院作》詩:“山勢當空出,雲陰滿地來。” 李準 《李雙雙小傳·人比山更高》:“我們繞過一個山頭,山勢一轉,臉前忽的閃出兩坡十幾里長的大山場。”
若斯
如此。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苟可貴其若斯,孰亦有雲而不珍。”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飄颻放志意,千秋長若斯。”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
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祭妹文》
權巧
權宜善巧。謂佛度眾生合於時機。《敦煌變文集·目連救母變文》:“自然善人好修行,識破塵勞不為真。不為真, 靈山 有世尊,能權巧,參破貪嗔妄想心。”
石作
(1) 舊指石工作坊
(2) 石工
少時他曾做過石作
三疊
(1).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覆再三,稱三迭。 宋 蘇軾 《仇池筆記·陽關三迭》:“余在 密州 , 文勛 長官以事至 密 ,自雲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
(2).三首。 宋 岳珂 《桯史·李白竹枝詞》:“是夜宿於驛,夢 李白 相見於山間。曰:‘予往謫 夜郎 ,於此聞杜鵑,作《竹枝詞》三疊,世傳之不子細,憶集中無有,三誦而使之傳焉。’”
(3).猶三通,三遍。 宋 梅堯臣 《初冬夜坐憶桐城山行》詩:“書之空自知,城上鼓三疊。”
(4).猶三折。指 廬山 三迭泉 。 宋 戴復古 《廬山》詩:“九疊屏風三疊水,更無詩句可形容。” 元 李洞 《廬山記》:“四圍巒障欲合,泉若瓊簾,從空懸布,為三疊而下。”
三池
(1).星名。《晉書·天文志上》:“九坎間十星曰天池,一曰三池。”
(2).道家稱膽為中池,舌下為華池,小腹胞為玉池,合稱“三池”。見《黃庭內景經·中池》 梁丘子 注。
幽居
(1) 隱居,很少與外界往來(他已幽居十年了)
(2) 寧靜的住所
倚檻
猶倚欄。《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這女兒心性有些蹺蹊……或倚檻凝神,或臨街獻笑,因此閭里皆鄙之。”
漣漪
見“ 漣猗 ”。
明聖
明達聖哲。《管子·霸言》:“國在危亡而能壽者,明聖也。”《史記·太史公自序》:“且士賢能而不用,有國者之恥;主上明聖而德不布聞,有司之過也。”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 太祖 明聖、慈惠,歷代創業之主不可比也。”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澳門紀略>跋》:“今天子明聖,撫外夷有道。”
名實
名稱與實際:名實相符|深察名實。實見
(1).猶言真知灼見。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一》:“ 東坡 晚年在海上不觀他人詩,惟以 陶 柳 集自隨,豈非世慮盡而實見定歟?”
(2).實地見聞;實際見聞。 魯迅 《二心集·<藝術論>譯本序》:“第二篇《原始民族的藝術》先據人類學者,旅行家等實見之談,從 薄墟曼 , 韋陀 , 印地安 以及別的民族引了他們的生活,狩獵,農耕,分配財貨這些事為例子,以證原始狩獵民族實為 * 主義的結合。”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