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百詠·其七十三·寓意原文
東風吹雨漫濡濡,淺白深紅何處無。
酌酒對花情淡薄,水邊籬外路荒蕪。
肌膚不覺風霜老,顏色偏驚桃李圖。
自有化工真主宰,空教羯鼓動天衢。
詩詞問答
問:梅花百詠·其七十三·寓意的作者是誰?答:李江
問:梅花百詠·其七十三·寓意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梅花百詠·其七十三·寓意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江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江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參考注釋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濡濡
(1).濕潤貌。 漢 焦贛 《易林·賁之損》:“龍虵所聚,大水來處,泱泱濡濡,濙濙礚礚,使我無賴。” 清 邱維屏 《述趙希乾事》:“筩既解,而腸端瀝濡濡下。”
(2).猶沉湎。 唐 司空圖 《上譙公書》:“又敢求吾相國之心,所以未忍棄生民之望者,固非濡濡於富貴。”
(3).融洽貌。 宋 葉適 《祭周宗夷文》:“良朋時來,花月供娛,十十五五,煦煦濡濡。”
淺白
淺顯明白。 孫中山 《民生主義》第三講:“其實我們每天所靠來養生活的糧食,分類說起來,最重要的有四種。第一種是吃空氣。淺白言之,就是吃風。” 程賢章 《蹲點記》:“而今一聽 嚴明 說得又淺白,又通俗,禁不住齊聲讚嘆。”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淡薄
(1) 不濃厚
霧逐漸淡薄了
(2) 因淡忘而印象模糊
印象淡薄了
(3) 清貧
代儒家道雖然淡薄,倒也豐豐富富完了此事。——《紅樓夢》
(4) 冷淡,不親密
感情淡薄
外路
外地的
外路貨
荒蕪
因無人管理田地雜草叢生;無人耕種
由於缺乏勞力,大片土地荒蕪著
肌膚
(1) 肌肉皮膚
(2) 比喻男女之間親密的關係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風霜
(1) 在有冷空氣吹來的地區出現的一種氣霜
(2)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
久經風霜
顏色
(1) 色彩。光的各種現象(例如紅色、棕色、桃紅色、灰色、綠色、藍色和白色等),或使人們得以區分在大小、形狀或結構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體的視覺或知覺現象
(2) 指顯示給人看的利害的臉色
顏色不少變。——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指顏料或染料
(4) 為顏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澤
他的衣服上滿都是那種顏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 白居易《長恨歌》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化工
(1) 化學工業的簡稱
化工廠
(2) 化學工程的簡稱
化工系
(3) 自然的造化者
主宰
(1) 主管;支配
主宰世界
主宰自己的命運
(2) 起支配、控制作用的力量
空教
佛教語。以闡發般若經部諸法皆空為宗旨的教法。亦泛指佛教。 唐 馮翊 《桂苑叢談·方竹柱杖》:“老僧者熟於祗接;至於談話,多空教所長,不甚對以他事。”《舊五代史·梁書·張策傳》:“妙通因果,酷奉空教,未弱冠,落髮為僧,居 雍 之 慈恩精廬 ,頗有高致。”
羯鼓
我國古代一種鼓。腰部細。據說起源於羯族
天衢
(1).天空廣闊,任意通行,如世之廣衢,故稱天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馭飛龍於天衢,駕騏驥於萬里。” 唐 皎然 《奉陪鄭使君諤游太湖至洞庭山登真觀卻望湖水》詩:“突兀盤水府,參差沓天衢。” 清 黃遵憲 《病中紀夢述梁任父》詩:“道逢兩神人,排雲上天衢。”
(2).京都。《文選·張衡<西京賦>》:“豈伊不虔思於天衢,豈伊不懷歸於枌榆。” 劉良 註:“天衢, 洛陽 也。”《三國志·吳志·胡綜傳》:“遠處 河朔 ,天衢隔絶。” 唐 陳子昂 《申宗人寃獄書》:“天衢得以清泰,萬國得以歡寧。”
(3).指京都的大路。 唐 李賀 《漢唐姬飲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長蓁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官受黜》:“嘗跨驢張蓋,橫截天衢,時秋風正厲,黃葉可掃。 島 ( 賈島 )忽吟曰:‘落葉滿 長安 。’” 宋 梅堯臣 《送張著作孟侯宰上元》詩:“天衢車馬跡,急若機上梭。”
(4).天之庇蔭、福佑。衢,通“ 庥 ”。語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高亨 註:“衢讀為‘庥’,庇蔭。”
(5).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房四星,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又為四表,中間為天衢,為天關,黃道之所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