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歌(和王建體·丙午)原文
林藏宿雨鳩聲急,老農扶犁荷蓑笠。
田多不知牛力疲,驅牛叱叱嗔牛遲。
野島隨人啄鰍鱔,銜飛鳴噪桑樹巔。
耕罷平田水如鏡,涵空倒浸茅茨影。
白鷺雙飛不怕人,香雪無塵羽毛淨。
野老田間自相語,秧少傳聞好禾黍。
辛勤不敢望贏餘,輸向官家奉明主。
詩詞問答
問:耕田歌(和王建體·丙午)的作者是誰?答:朱同
問:耕田歌(和王建體·丙午)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和王建體 丙午
參考注釋
宿雨
(1).夜雨;經夜的雨水。 隋 江總 《詒孔中丞奐》詩:“初晴原野開,宿雨潤條枚。” 明 吳本泰 《西湖竹枝詞》:“宿雨半收晴不穩,惱人最是鵓鳩啼。” 劉半農 《回聲》詩:“微風吹動了樹上的宿雨,冷冰凍的向他頭上滴著。”
(2).久雨;多日連續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我同 述農 走到江邊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輪明月東方升起,照得那浩蕩江波,猶如金蛇萬道一般。” 胡懷深 《暮春野行》詩:“宿雨昨宵霽,萬木浄如洗。”
老農
年老的農民;從事農業生產長久而經驗豐富的農民
蓑笠
蓑衣與笠帽。《儀禮·既夕禮》:“道車載朝服,稾車載蓑笠。” 鄭玄 註:“蓑笠,備雨服。”《後漢書·蔡邕傳下》:“故當其有事也,則蓑笠並載。” 清 唐甄 《潛書·明鑑》:“茅舍無恙,然後寳位可居;蓑笠無失,然後袞冕可服。”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牛力
(1).牛的力量、力氣。《漢書·匈奴傳下》:“計一人三百日食,用糒十八斛,非牛力不能勝。” 唐 杜甫 《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目》詩:“冬菁飯之半,牛力晚來新。” 明 高啟 《寓感》詩之十五:“日暮牛力疲,前征未能閒。”
(2).比喻大力氣。 清 曹寅 《題徐文長墨芭蕉圖》詩:“丹黃橫掃八十一,萬夫誰敵此牛力。”
叱叱
(1).驅使牲畜聲。 宋 陸游 《致仕後述懷》詩之五:“叱叱驅黃犢,行行跨白驢。” 清 潘高 《憶幼子》詩:“小兒才五歲,叱叱揚耕鞭。”
(2).象聲詞。 唐 蔣防 《霍小玉傳》:“至縣旬日,生方與 盧氏 寢,忽帳外叱叱作聲。”
隨人
猶嫁人。 清 珠泉居士 《雪鴻小記》:“詢伊長嫂愛奴,乃知 瓏 雖年少,早已矢脫風塵,而志在隨人,又不願作勢家姬妾。”
鰍鱔
亦作“ 鰍鱓 ”。亦作“鰌鱣”。亦作“鰌鱓”。泥鰍和鱔魚。泛指小魚鮮。《荀子·王制》:“黿鼉魚鱉鰌鱣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 漢 王褒 《四時講德論》:“鰌鱓並逃,九罭不以為虛。” 宋 程垓 《滿江紅》詞:“臥後從教鰍鱔舞,醉來一任乾坤窄。” 清 龔自珍 《尊任》:“應龍入眢井,不瞑目以待鰍鱓之飽龍肉。”
鳴噪
鳴呼聒噪。 唐 高適 《鶻賦》:“奔走者折脇而絶脰,鳴噪者血灑而毛紛。” 清 侯方域 《送徐吳二子序》:“吾惡夫豎儒者,惡其羣鴟逐鳳凰而鳴噪焉其後者,嫉其文采之異己也。”
樹巔
樹的頂端。 唐 韓愈 《庭楸》詩:“下葉各垂地,樹顛各雲連。”
涵空
指水映天空。 唐 溫庭筠 《春江花月夜》詩:“千里涵空照水魂,萬枝破鼻團香雪。” 清 林則徐 《中秋嶰筠尚書招余及關滋圃軍門天培飲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詩:“涵空一白十萬頃,浄洗素練懸滄洲。”
茅茨
亦作“茆茨”。1.茅草蓋的屋頂。亦指茅屋。《墨子·三辯》:“昔者 堯 舜 有茅茨者,且以為禮,且以為樂。”《韓非子·五蠹》:“ 堯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錢起 《早渡伊川見舊鄰作》詩:“村落通白雲,茆茨隱紅葉。” 清 侯方域 《明東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銘》:“公歸而無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數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乃於園中築茅茨,擇美婢往侍。”
(2).指簡陋的居室。引申為平民里巷。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不慕榮宦,身安茅茨。” 宋 蘇軾 《內中御侍以下賀太皇太后年節詞語》:“求賢審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陳田 《明詩紀事戊籤·華察》引 陳臥子 曰:“ 子潛 清儉,似茅茨下人。”
(3).用以謙稱自己的家。 唐 清晝 湯衡 《懷李司直縱聯句》:“幽獨何以慰,友人顧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闕下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詩:“但願一門皆貴仕,時將車馬過茆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三仙》:“未修地主之儀,忽叨盛饌,於理不當。茅茨不遠,可便下榻。”
白鷺
又叫鷺鷥,鸛的一種,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嚇
雙飛
(1).成對飛翔。 三國 魏 曹丕 《清河作》詩:“願為晨風鳥,雙飛翔北林。” 唐 李白 《雙燕離》詩:“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
(2).常比喻夫妻情篤。《晉書·后妃傳上·左貴嬪》:“惟帝與後,契闊在昔。比翼白屋,雙飛紫閣。”《花月痕》第四四回:“比翼雙飛,頻伽並命;生既堪憐,死尤可敬。”
怕人
(1) 使人害怕
夏天的時候,這一排向西的房子熱得怕人
(2) 害怕畏懼他人
這孩子從小不怕人
香雪
(1).指白色的花。 唐 韓偓 《和吳子華侍郎令狐昭化舍人嘆白菊衰謝之絕次用本韻》:“正憐香雪披千片,忽訝殘霞覆一叢。” 宋 蘇軾 《月夜與客飲杏花下》詩:“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 金 李好復 《雨中與客飲》詩:“暖風落絮飄香雪,小雨沾花濕夢雲。”
(2).指梅花。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軒左種老梅一樹,花時香雪霏拂几榻。”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花卉·梅》:“《湖壖雜記》: 湖墅 有三勝地, 西溪 之梅名曰香雪。” 清 龔自珍 《虞美人·陸丈秀農杜絕人事移居城東之一粟庵暇日以綠綃梅花帳額索書因題詞其上》詞:“笛聲叫起倦魂時,飛過濛濛香雪一千枝。”
(3).比喻婦女用的花粉。 前蜀 韋莊 《閨怨》詩:“啼粧曉不乾,素麵凝香雪。”
塵羽
塵土和羽毛。喻極微之物。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遯》:“塵羽之積,則沉舟折軸;三至之言,則市虎以成。”
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農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傳》
田間
(1) 田地里
田間勞動
田間管理
(2) 農村;鄉間
自相
相互。《後漢書·黨錮傳·范滂》:“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造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並欲何為?”《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兩承差自相商議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黃山日記》:“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盡也。”
(1).親自察看。《三國志·吳志·薛綜傳》:“自臣昔客始至之時, 珠崖 除州縣嫁聚,皆須八月引戶,人民集會之時,男女自相可適,乃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語。指事物各自外現的形象特徵。與“共相”相對。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物﹞無畢同,故有自相;無畢異,故有共相。”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浮屠之言曰:從一青計之,以是青為自相,以凡青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為自相,以赤、白、黃、紫為共相,顯色同也。以顯色為自相,以聲、香、味、觸為共相,色聚同也。”參見“ 共相 ”。
傳聞
(1) 聽到流傳
傳聞說你將同她結婚
(2) 通過多人才了解
(3) 輾轉流傳的訊息
傳聞多失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辛勤
勤勞而肯於吃苦
不敢
(1)
沒有膽量,沒有勇氣做某事
他不敢拒絕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眾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說話就瞪眼
(3)
謙詞,不敢當
貴姓?不敢當,姓盛。——周立波《山鄉巨變》
官家
(1) 天子
(2) 指朝廷、官府
(桓溫)於北方得一巧作老婢,乃 劉越石( 琨)妓女。一見 溫入,潛然而泣, 溫問其故,答曰:“官家甚似 劉司空。”——《太平御覽·裴氏語林》
(3) (按:“潛”是否為“潸”之誤)
(4) 尊稱作官的人
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日月屬官家。——唐· 白居易《喜星郡》
明主
賢明的君主。《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史記·刺客列傳》:“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他原是 妲己 的舅公的干女婿,做著祭酒,因為知道天命有歸,便帶著五十車行李和八百個奴婢,來投明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