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仇遠金淵集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仇遠金淵集原文

宋末元初鳴以詩,早年仇白已名馳。

卻看排次懷面目,信有甲丁為護持。

雄逸或堪蘇伯仲,清真亦偶陸塤篪。

擬之李杜誠猶遠,則實淵源限代時。

詩詞問答

問:題仇遠金淵集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仇遠金淵集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仇遠金淵集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

2.

參考注釋

早年

多年以前,指人年輕的時候

早年喪偶

排次

依次排列;編排。《舊唐書·褚無量傳》:“ 無量 以內庫舊書,自 高宗 代即藏在宮中,漸致遺逸,奏請繕寫刊校,以弘經籍之道。 玄宗 令於 東都 乾元殿 前施架排次,大加搜寫,廣采天下異本。數年間,四部充備。” 明 王世貞 《大和山賦》:“中笏上朝,玉筍排次。” 清 惲敬 《<大雲山房文稿>二集目錄》:“ 武進 董士錫 晉卿 復為排次,增定十篇。” 沉從文 《慷慨的王子》:“人類有生,煩惱重迭排次而來,若能得一柔軟溫暖衣服,當為平生第一幸事。”

面目

(1) 相貌

面目可憎

(2) 事物的外表、形態;面貌

還其本來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忠烈之面目

(3) 比喻事物所呈現的景象

顯出廬山真面目

(4) 指面子、臉面

愧無面目見人

何面目以歸漢。——《漢書·李廣蘇建傳》

何面目見吾邑義士。——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護持

維護保持

雄逸

雄健飄逸。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弇州評詩》:“今作歌詩,十不一二存者,然頗跌宕雄逸。” 章炳麟 《訄書·學變》:“初世雄逸,化成於草昧,而最下矣。”

伯仲

兄弟之間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出世》表真名世,千載難堪伯仲間。——宋· 陸游《書憤》

清真

(1) 純真樸素

清真寡慾

(2) 真實自然

文貴清真

(3) 明清時,中國 * 教學者介紹該教教義,曾用“清淨無染”、“真主原有獨真,謂之清真”等語,稱頌該教崇奉的真主。故稱 * 教為清真教,寺曰清真寺

清真寺

塤篪

(1).亦作“ 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2.塤﹑篪皆古代樂器,二者合奏時聲音相應和。因常以"塤篪"比喻兄弟親密和睦。 3.比喻互相呼應和配合。 4.借指兄弟。

李杜

(1). 東漢 李固 、 杜喬 的並稱。《後漢書·李杜傳贊》:“ 李 杜 司職,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 ,抗情 伊 稷 。”

(2). 東漢 李膺 、 杜密 的並稱。《後漢書·黨錮傳·杜密》:“黨事既起,免歸本郡,與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時人亦稱 李 杜 焉。”

(3). 東漢 李雲 、 杜眾 的並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四李社》:“ 弘農 五官掾 杜眾 ,傷 雲 以忠諫獲罪,上書願與 雲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獄中。其後 襄楷 上言,亦稱為 李 杜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 李雲 、 杜眾 以直通受誅,此又一 李 杜 矣。”

(4). 東晉 杜預 與 北魏 李沖 的並稱。《魏書·王肅傳》:“詔曰:‘……故 杜預 之歿,窆於 首陽 ;司空 李沖 ,覆舟是託。顧瞻斯所,誠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揚州 刺史 肅 誠義結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平生本意,願終 京陵 ,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魏書》 李沖 、 杜預 ,忠義相結,亦稱 李 杜 。”

(5). 唐 李白 與 杜甫 的並稱。 唐 韓愈 《調張籍》詩:“ 李 杜 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新唐書·文藝傳上·杜甫》:“ 甫 曠放不自儉,好論天下事,高而不功。少與 李白 齊名,時號‘ 李 杜 ’”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下》:“ 李 杜 二公,誠為勁敵。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麗。” 清 費錫璜 《<友鷗堂集>序》:“ 叔威 詩雖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蘇 、 陸 間,則並驅爭先。”

(6).初 唐 詩人 杜審言 與 李嶠 ,晚 唐 詩人 李商隱 與 杜牧 亦並稱“李杜”。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下》:“ 杜審言 、 李嶠 結友前朝, 李商隱 、 杜牧 之齊名晚季,鹹稱 李 杜 。”

(7). 宋 李韶 與 杜范 的並稱。《宋史·李韶傳》:“當是時,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稱為‘ 李 杜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與 杜范 皆廉直,中外謂 李 杜 。”

淵源

源流,本原

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三國志·管寧傳》

事物淵源

詩詞推薦

題仇遠金淵集原文_題仇遠金淵集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