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原文
幾夜東風入燒痕,塞垣南望接吳門。
一川靄靄明殘照,千里萋萋黯別魂。
夢破池塘青乍曉,舞闌台榭綠猶溫。
漢宮多少芳菲地,何處偏涵雨露恩。
詩詞問答
問:春草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春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春草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熊峰集卷四
參考注釋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燒痕
野火的痕跡。 宋 蘇軾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詩:“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明 李昌祺 《過吳門》詩:“ 西施 去後屧廊傾,歲歲春深燒痕緑。” 清 查慎行 《元日出東便門》詩:“草短沒燒痕,老楊交枯枝。”
塞垣
(1).本指 漢 代為抵禦鮮卑所設的邊塞。後亦指 長城 ;邊關城牆。 漢 蔡邕 《難夏育上言鮮卑仍犯諸郡》:“ 秦 築長城, 漢 起塞垣,所以別外內異殊俗也。”《文選·鮑照<東武吟>》:“始隨 張校尉 ,占募到 河 源;後逐 李輕車 ,追虜窮塞垣。” 張銑 註:“塞垣, 長城 也。” 金 元好問 《發南樓度雁門關》詩之二:“總為古來征戍苦,宿雲常傍塞垣低。” 明 何景明 《隴右行送徐少參》:“ 隴右 地, 長安 西行一千里, 秦 日 長城 號塞垣, 漢 時故郡稱 天水 。”
(2).指北方邊境地帶。 前蜀 韋莊 《送人游並汾》詩:“風雨蕭蕭欲暮秋,獨攜孤劍塞垣游。” 宋 張元乾 《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詞:“兩宮何處?塞垣祗隔 長江 ,唾壺空擊悲歌缺。”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練兵事宜》:“請於塞垣無事之時,抽調鎮兵一枝兩枝至京師,令大臣於教場閲視其果練與否而明詔嚴賞罰之。”
吳門
(1). 漢 冀縣 城門名。在今 甘肅 甘谷縣 。《後漢書·五行志一》:“ 王莽 末, 天水 童謡曰:‘出 吳門 ,望 緹羣 ……’ 吳門 , 冀 郭門名也。 緹羣 ,山名也。”
(2).指 春秋 吳 都 閶門 (一作 昌門 )。 唐 李白 《殷十一贈栗岡硯》詩:“灑染 中山 毫,光映 吳門 練。”參見“ 吳練 ”。
(3).指 蘇州 或 蘇州 一帶。為 春秋 吳國 故地,故稱。 宋 張先 《漁家傲·和程公闢贈別》詞:“天外 吳門 清霅路,君家正在 吳門 住。”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初, 文相國 震孟 為 吳門 孝廉,年五十餘,老矣。” 沉礪 《吳中雜詠》之一:“ 要離 塚外五人塚,猶占 吳門 俠氣多。”
(4).見“ 吳門派 ”。
一川
(1).一條河流。《漢書·溝洫志》:“獨一川兼受數河之任。”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贛水》:“ 豫章水 出 贛縣 西南而北入 江 ,蓋控引眾流,總成一川。”
(2).一片平川;滿地。多用於形容自然景色。 唐 杜甫 《自瀼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詩之一:“平地一川穩,高山四面同。” 宋 賀鑄 《青玉案》詞:“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元 趙顯宏 《滿庭芳·耕》曲:“耕田看書,一川禾黍,四壁桑榆, * 也有歡娛處,莫説其餘。”
靄靄
雲霧密集的樣子
山頭靄靄暮雲橫。——宋· 蘇軾《題南溪竹上》
殘照
落日的光輝;夕照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萋萋
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芳草萋萋鸚鵡洲。——唐· 崔顥《黃鶴樓》詩
別魂
離別的情思。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 唐 杜甫 《閬州東樓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詩:“游目俯大 江 ,列筵慰別魂。” 唐 崔塗 《巫山旅別》詩:“無限別魂招不得,夕陽西下水東流。”
夢破
猶夢醒。 金 党懷英 《雪中》詩之一:“夢破窗明虛,開門雪迷空。蕭然視四壁,還與嚮也同。” 明 文徵明 《寄顧橫涇》詩:“相思相見知何地,夢破 秦淮 月滿川。”
池塘
(1) 蓄水的坑池,較小而淺
(2) 澡塘中的浴池
台榭
台和榭。亦泛指樓台等建築物。《書·泰誓上》:“惟宮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殘害於爾萬姓。” 孔穎達 疏引 李巡 曰:“臺,積土為之,所以觀望也。臺上有屋謂之榭。” 唐 杜甫 《滕王亭子》詩:“君王臺榭枕 巴山 ,萬丈丹梯尚可攀。”《紅樓夢》第一○二回:“那日, 尤氏 過來送 探春 起身……覺得淒涼滿目,臺榭依然,女牆一帶都種作園地一般,心中悵然如有所失。”
漢宮
漢 朝宮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宮殿。 南朝 陳後主 《昭君怨》詩:“圖形 漢 宮裡,遙聘單于庭。” 唐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翰》詩:“日月低 秦 樹,乾坤繞 漢 宮。” 明 陶望齡 《沛縣過高帝廟》詩:“魂魄來游長此地, 漢 宮秋色近如何?”
多少
(1) 指量度或數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你有多少錢
(2) 或多或少;未特別指出的或未確定的東西(如數量或價格)
按多少錢一里收費
(3) 稍微
天氣多少有些變化
(4) 疑問代詞
(5) 問數量
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錢。——《水滸傳》
(6) 表示不定的數量
最後終於寫出來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歡樂,只有這位業餘作者才知道
芳菲
(1) 花草香美的樣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宋· 沈括《夢溪筆談》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澤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春草原文_春草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