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四十首·其四

作者:釋守珣 朝代:宋代

頌古四十首·其四原文

帝子遊春不逐他,相邀諸姊入屍陀。

死人堆里出身路,撥動煙塵見也么。

靈利漢,不消多。

回頭踏著自家底,洞雲深處舊煙蘿。

詩詞問答

問:頌古四十首·其四的作者是誰?答:釋守珣
問:頌古四十首·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歌韻

2. 以上同上書卷三

參考注釋

帝子

帝王的子女

遊春

遊覽春景;游賞春光;春天外出踏青

到郊外遊春

人堆

密集的人群。 茅盾 《子夜》六:“ 杜新籜 雖然不喜歡夾在人堆里搶話來說,可是大家都不出聲的時候,他也不反對自己說幾句。” 楊朔 《昨日的臨汾》:“鑼鼓的鬧人聲響,從人堆里傳出來。”

出身

(1) 一個人最初從事的職業和履歷造成的身分

(2) 家庭經濟基礎所奠定的身分

(3) 指入仕之途

武舉出身

撥動

(1) 翻動某物微粒或部分的相對位置

用撥火棍撥動壁爐的柴火,使它重新燃燒

(2) 手腳或棍棒等橫著用力,使東西移動

他用姆指撥動菸斗

煙塵

(1) 菸灰

(2) 煙霧和塵埃

(3) 烽煙和戰場上揚起的塵土,舊時指戰火

漢家煙塵在東北。——唐· 高適《燕歌行》

九重城闕煙塵生。——唐· 白居易《長恨歌》

(4) 舊時指人煙稠密的地方

錦里煙塵外,江村八九家。——杜甫《為農》

也么

襯詞。無義。 唐 鍾離權 《贈呂洞賓》詩:“説盡千般玄妙理,未必君心信也么。”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肩擔著鐵斧來也么,一箇越添忿怒精神惡。”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三折:“只爭個遲也么疾,英雄志不灰,有一日登鰲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轅》:“氣也么消,有書函將軍仔細瞧。”

靈利

靈巧,麻利

不消

(1).抵不上;不當。《太平廣記》卷一八八引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王毛仲》:“出其兒以示臣,熟眄褓中曰:此兒豈不消三品官?”

(2).不需要;不用。 宋 蘇軾 《贈包安靜先生》詩之三:“便須起來和熱喫,不消洗面裹頭巾。”《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若情願時,一個錢也不消費得。”《花城》1981.6:“她接過籃子,抽出一張嶄新的五元鈔票,塞進孩子手裡:‘給你--不消找了。’”

(3).不消失。 宋 蘇軾 《御試製科策》:“天下之闕政則莫大乎此,而和氣安得不消乎?” 郭沫若 《訪埃雜吟·宿開羅市旅館》:“煒煒堡橋,霓虹夜不消。”

頭踏

(1).古代官員出行時,走在前面的儀仗。 元 石子章 《竹塢聽琴》第二折:“老夫此來不張傘蓋,不擺頭踏,你知老夫的這意么?”《西遊記》第十二回:“來到 東華門 前,正撞著宰相 蕭瑀 散朝而回,眾頭踏喝開街道。”《醒世姻緣傳》第六二回:“只見前邊擺列著許多頭踏,又有許多火把紗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排頭踏青衣前走,高軒穩扇蓋交抖。”參見“ 頭答 ”、“ 頭達 ”。

(2).形容威風。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四折:“俺孩兒便得來家,你看他參隨人馬甚頭踏。”

自家

〈方〉∶自己

深處

(1)

(2) 很深的地方

白雲深處有人家

海洋深處的寶藏

(3) 內部

心靈深處

煙蘿

亦作“煙蘿”。1.草樹茂密,煙聚蘿纏,謂之“煙蘿”。 唐 李端 《寄廬山真上人》詩:“更説 謝公 南座好,煙蘿到地幾重陰。” 南唐 李煜 《破陣子》詞:“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璚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明 陳所聞 《駐馬聽·泛西湖》曲:“指點著六橋柳浪,三 竺 雲巒, 石屋 煙蘿。” 清 周準 《發硃砂庵經觀音岩登石人峰》詩:“俯身入煙蘿,欲詣仙人宅。”

(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處。 唐 裴鉶 《傳奇·文簫》:“一斑與兩斑,引入 越王山 。世數今逃盡,煙蘿得再還。” 周楞伽 輯註:“煙蘿,道家稱隱居修真的地方。” 宋 蘇舜欽 《離京後作》詩:“脫身離網罟,含笑入煙蘿。” 明 屠隆 《綵毫記·別妻走京》:“何意入利名韁鎖,惆悵別煙蘿。” 康有為 《和臨桂周黻卿翰林<有感>》:“只愁好春色,無處著煙蘿。”

詩詞推薦

頌古四十首·其四原文_頌古四十首·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