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天壇·其二

作者:左桀 朝代:明代

題天壇·其二原文

奇峰孤峻玉台橫,四望煙巒薄太清。

仙掌秋高雲氣冷,金莖月出露華明。

龍飛不見軒皇駕,鶴唳如聞子晉笙。

今日同游凌絕頂,逍遙真擬是蓬瀛。

詩詞問答

問:題天壇·其二的作者是誰?答:左桀
問:題天壇·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題天壇·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孤峻

孤岸嚴正。 宋 葉少蘊 《石林詩話》:“﹝ 杜正獻 ﹞立朝孤峻,凜然不可屈。” 宋 孔平仲 《續世說·方正》:“﹝ 李藩 ﹞材能不及 裴垍 ,孤峻頗後 韋貫之 ,然人物清整,亦其流也。” 清 姚鼐 《祭張少詹曾敞文》:“兩試翰林,辭成拔儁;遂至詹事,益持孤峻。”

玉台

(1). 漢 代台名。《文選·張衡<西京賦>》:“ 朝堂 承東, 溫調 延北,西有 玉臺 ,聯以 昆德 。” 薛綜 註:“皆殿與臺名也。”

(2).泛指宮廷的台硯。 三國 魏 曹植 《冬至獻履襪頌表》:“茅茨之陋,不足以入 金門 ,登玉臺也。” 南朝 梁簡文帝 《<臨安公主集>序》:“託勾陳之遺,出玉臺之尊,鳳儀間潤,神姿照朗。”

(3).傳說中天帝的居處。《漢書·禮樂志》:“天馬徠,龍之媒,游閶闔,觀玉臺。”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閶闔,天門。玉臺,上帝之所居。”《楚辭·王逸<九思·傷時>》:“緣天梯兮北上,登太乙兮玉臺。”原註:“太乙,天帝所在,以玉為臺。”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二:“玉臺凌霞秀, 王母 怡妙顏。” 明 無名氏 《羅囊記·春遊錫山》:“佳人堪愛,疑似天仙離玉臺,降塵埃。”

(4).玉飾的鏡台;鏡台的美稱。 唐 王昌齡 《朝來曲》:“盤龍玉臺鏡,唯待畫眉人。” 宋 史達祖 《風流子》詞:“記窗眼遞香,玉臺妝罷。” 元 薩都剌 《塵鏡》詩:“玉臺蟲網暗,朱匣土花浮。”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天宮》:“含顰玉臺之前,凝眸寶幄之內。”

(5).特指聘禮。《群音類選·藍田記·約玉請期》:“玉臺一鏡成佳偶,又何須,用珠三斛。”《群音類選·靺鞨記·遇盜分拆》:“念妾身早墮煙花,愛從良羞御鉛華。天緣夙成,玉臺先下,又何勞閒情縈掛。”參見“ 玉鏡臺 ”。

(6).“ 玉臺體 ”的省稱。 唐 高仲武 《<中興閒氣集>序》:“英華失於浮游,‘玉臺’陷於 * 。” 宋 蘇軾 《金門寺中見李留台與二錢唱和四絕句戲用其韻跋之》之四:“故知前輩宗 徐庾 ,數首風流似‘玉臺’。”《群音類選·白海棠記·郊外邂逅》:“聽高歌詞體勝‘玉臺’,想英雄淹滯在草萊。” 清 朱鶴齡 《吳園次太守惠貽<林蕙堂文集>》詩:“ 徐陵 ‘玉臺’尚俳儷,文章流別日以興。”參見“ 玉臺體 ”。

(7).謂硯台。 清 唐孫華 《筆床》詩:“珊瑚架就安銀管,翡翠裝成近玉臺。”

(8).指 玉台山 。在今 四川 閬中縣 境。亦為台觀名。 唐 杜甫 《閬山歌》:“ 閬州 城東 靈山 白, 閬州 城北 玉臺 碧。” 仇兆鰲 注引《輿地紀勝》:“ 玉臺山 在 閬州 城北七里。” 唐 杜甫 《玉台觀》詩之一:“中天積翠 玉臺 遙,上帝高居絳節朝。” 錢謙益 注引《方輿勝覽》:“ 玉臺觀 在 閬州 城北七里……觀在高處,其中有臺,號曰 玉臺 。”

四望

四顧

四望無人

煙巒

亦作“煙巒”。雲霧籠罩的山巒。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或旬或朔,眷於粉堞之上;時行時止,卜於煙巒之堀。” 明 孫仁孺 《東郭記·遍國中》:“白雲一片出煙巒,秋雨沾衣風帽寬。” 清 吳偉業 《送許堯文之官莆陽》詩:“ 烏石 煙巒列畫圖,雙旌遙喜入名都。”

太清

(1).天空。《鶡冠子·度萬》:“唯聖人能正其音,調其聲,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 陸佃 註:“太清,天也。”《楚辭·劉向<九嘆·遠遊>》:“譬若 王僑 之乘雲兮,載赤霄而凌太清。” 王逸 註:“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唐 高適 《登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詩:“七級凌太清,千崖列蒼翠。” 清 薛福成 《寧波府學記》:“聖人之道之在天下,猶日月之懸於太清也。”

(2).天道,自然。《莊子·天運》:“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訓》:“抱其太清之本而無所容與,而物無能營。”

(3).引申指太古無為而治之時。《淮南子·本經訓》:“太清之始也,和順以寂漠。” 高誘 註:“清,淨也。太清無為之始者,謂三皇之時。” 漢 班固 《東都賦》:“今將語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監於太清,以變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氣之清者。《淮南子·道應訓》:“太清問於無窮曰:‘子知道乎。’” 高誘 註:“太清,元氣之清者也。”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體雲氣之逌暢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謂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上昇四十里,名為太清,太清之中,其氣甚剛,能勝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或藥成,相與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調息解》:“儲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仙掌

(1). 漢武帝 為求仙,在 建章宮 神明台 上造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後稱承露金人為仙掌。 漢 張衡 《西京賦》:“立脩莖之仙掌,承雲表之清露。” 唐 王維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日色纔臨仙掌動,香菸欲傍袞龍浮。” 唐 杜牧 《早雁》詩:“仙掌月明孤影過, 長門 燈暗數聲來。”參閱《三輔黃圖·建章宮》。

(2). 華山 仙人掌峰 的省稱。 明 劉基 《徐資深華山圖》詩:“ 華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開 仙掌 。” 明 何景明 《華州作柬桑汝公》詩:“乘興欲攀 仙掌 去。”參見“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華州 為 仙掌 ,後遂稱 華州 及 華陰縣 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縣誌·華州》:“﹝ 華陰縣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尋復舊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華州》詩:“自無 仙掌 分,非是聖心偏。”原註:“去年曾夢除 華州 刺史。” 唐 無可 《寄華州馬戴》詩:“水寒 仙掌 路,山遠 華陽 人。”

(4).地名。即仙人掌。 清 王士禛 《真州絕句》之五:“殘月曉風 仙掌 路,何人為弔 柳屯田 。”詳“ 仙人掌 ”。

高雲

高度超過五、六千米的雲。能透出雲後藍天和太陽的光輝

氣冷

(1)

(2) 用空氣而不用任何中間介質(如水和油)冷卻氣缸

(3) 用空氣冷卻

(4) 用氣體作冷卻劑

金莖

(1).用以擎承露盤的銅柱。《文選·班固<西都賦>》:“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 李善 註:“金莖,銅柱也。”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 蓬萊 高闕對 南山 ,承露金莖霄漢間。”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香飄玉鼎晴煙細,日照金莖麗影移。”

(2).指承露盤或盤中的露。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五折:“潑陽烏放威剛此時,渴病爭如是。傾將石髓流,勝卻金莖賜。” 清 姚弘緒 《送閻荊州終養歸中州》詩:“霞觴味並金莖賜,綵袖香從玉殿分。” 清 金農 《東岡臥病》詩:“久別金莖分草露,頓忘碧海守蹄涔。”

露華

(1).露水。《趙飛燕外傳》:“婕妤浴豆蔻湯,傅露華百英粉。” 唐 李白 《清平調詞》之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清 鄭燮 《和雅雨山人紅橋修禊》之四:“草頭初日露華明,已有遊船歌板聲。”

(2).清冷的月光。 南朝 齊 王儉 《春夕》詩:“露華方照夜,雲彩復經春。” 唐 杜牧 《寢夜》詩:“露華驚敝褐,燈影掛塵冠。” 明 蘇祐 《塞下曲》:“觱篥無聲河漢轉,露華霜氣滿弓刀。”

龍飛

舊時比喻升官提職

吾兄既鳳翔,王子亦龍飛。——傅鹹《贈何劭王濟》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皇駕

皇帝的車駕。 晉 潘岳 《西征賦》:“追皇駕而驟戰,望玉輅而縱鏑。”

鶴唳

(1).鶴鳴。 清 王充 《論衡·變動》:“夜及半而鶴唳,晨將旦而雞鳴。” 唐 沉佺期 《峽山賦》:“閒憑晚閣,指天外之霞飛;夢斷曉鐘,聽雲間之鶴唳。”亦指鶴鳴聲。 老舍 《駱駝祥子》二二:“隔著街能聽到些響亮清脆的聲兒,像從天上落下的鶴唳。”

(2).形容驚恐疑慮,自相驚擾。 唐 劉禹錫 《贈澧州高大夫司馬霞寓》詩:“殘兵疑鶴唳,空壘辨烏聲。” 宋 葉適 《高宗皇帝輓詞》之二:“鶴唳空虛警,雲生仗自移。” 明 李東陽 《氐帶箭》詩:“ 秦 鞭斷 江 江 逆流, 八公 草木皆為仇。山頭鶴唳爭回首,城南 老氐 帶箭走。”參見“ 鶴唳風聲 ”。

子晉

王子喬 的字。神話人物。相傳為 周靈王 太子,喜吹笙作鳳凰鳴,被 浮丘公 引往 嵩山 修煉,後升仙。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昔 子晉 舍視膳之役,棄儲貳之重,而 靈王 不責之以不孝。” 唐 盧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他日丹霄驂白鳳,何愁 子晉 不聞聲。” 宋 范仲淹 《天平山白雲泉》詩:“ 子晉 罷雲笙, 伯牙 收玉琴。” 清 袁枚 《新齊諧·控鶴監秘記二則》:“太后使 昌宗 騎木鶴,呼為 子晉 後身。”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同游

見“ 同游 ”。

亦作“ 同游 ”。1.互相交往。《國語·齊語》:“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這兩位先生同里,少同學,長同游,壯同事。”

(2).一同遊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時彥同游者連鑣俱進。”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許渾 《秋思》詩:“琪樹西風枕簟秋, 楚 雲 湘 水憶同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海公子》:“﹝ 張生 ﹞開尊自酌,恨無同游。”

絕頂

(1) 超群的;卓越的;極端的;異常的

聰明絕頂

(2) 最高級的;最高程度的

如此絕頂的漂亮

逍遙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蓬瀛

蓬萊 和 瀛洲 。神山名,相傳為仙人所居之處。亦泛指仙境。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得道之士﹞或委華駟而轡蛟龍,或棄神州而宅 蓬 瀛 。” 唐 許敬宗 《游清都觀尋沉道士得清字》詩:“幽人蹈 箕 潁 ,方士訪 蓬 瀛 。” 明 唐順之 《送王侍讀赴南都》詩:“此去 周南 異留滯,看君到處即 蓬 瀛 。”

標籤:天壇

詩詞推薦

題天壇·其二原文_題天壇·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