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看護病人的修士和離群索居的人(法國)
三個道德高尚的人對自己的得救是同樣關心,
三個人都被同樣的思想鼓舞著,各自選擇了不同的道路,
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
既然條條道路都通往羅馬,於是我們這幾位競爭者,
都相信自己能選擇一條不同的道路。
有一個,他看到因為訴訟而引起的那種憂慮,那樣的拖延以及種種不順利,
就自願來擔任法官而不要任何報酬,
因為在塵世,他既不關心也不需要積累什麼財富。
自從有法律以來,人類由於自己的罪惡,
把自己的半生都耗費在訴訟上。
半生?是四分之三。不,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全部。
這個調停人還以為他能夠醫治好這一瘋狂而令人厭惡的欲望。
我們那第二個聖人選擇了醫院,
我對他十分欽佩。這種對減輕病痛的關心完全出自善心,
和其他德行相比此舉我更為贊成。
那時的病人,也和我們現在的情況一樣,
他們給這個可憐的修士一個鍛鍊的機會。
病人總是很煩躁,心情抑鬱,不斷地抱怨:
“這幾個,那幾個,他都特別加以照顧,
那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把我們撂在一邊。”
這些抱怨對那已經處於無能為力的調停人的困難相比簡直算不了什麼。
沒有一個訴訟人是感到滿意的,
兩造對判決都覺得不合理,
他們認為法官的判斷從來不會公正。
類似的說法終於使得調停人灰心喪氣,
於是他就奔到醫院去看望他們的院長。
倆人聽到的都是怨言和不滿,
倆人都很苦惱,他們在被迫辭去職務後,
來到寂靜的林子裡來訴說自己的苦處。
在那裡,在鱗峋的岩石下,在清澈的泉水邊,
在陽光射不進,風吹不到的地方,
他們找到了另一位聖人,就去向他請教。
他們的朋友說:“經驗要自己來總結,
誰能比你們更了解自己的需要?上天要大家學會的首先是認識自己。
你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是不是已經認識了自己?看來這只能在非常安靜的地方才可能實現,
要到別處去尋找這一幸福那真是大錯特錯了。
要是把水攪渾了,你們還能在那裡看見自己?來,你們來把這水攪渾吧!”
“我們怎么能看見我們自己呢?和我們不久前提到的清澈的泉水相比污泥濁水真像是片厚厚的雲!”
於是那聖人說:“我的弟兄們,要讓這水靜下來,
這樣你們才會看見自己。
為了要更好地認識自己,那么就請你們留在僻靜的地方吧!”
這個離群索居的人就是這樣說的。
他們相信了他,也就接受了這一非常有益的忠告。
這並不是說從事一種職業不該備嘗艱辛,
既然有抗訴、死亡、生病等事情發生,
少了醫生律師事實上也不行。
感謝上帝,這類援助我們也還有,
榮譽和實利我也都想伸手,
不過人就是經常沉湎在這兩個共同的需要里就是了。
啊,你們,親王、官吏和大臣們,
你們都在為公眾的利益操心,
上千件不幸的事把你們攪得頭腦都發暈,
你們會遭到不幸,即使你們幸福,幸福也會使你們沉淪,
你們因此再也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任何人。
要是有時候你們也有想認識自己的願望,
也定會有某個能說會道的人出來把它完全消滅光。
這本著作將以這一忠告告終,
但願它能對未來的世紀作出貢獻,造福於人。
我把它獻給國王,我把它獻給聰明人,
我究竟該以什麼來總結,來把它更好地結束?
![法官、看護病人的修士和離群索居的人(法國)](/img/d/e07/wZuBnLn5WY6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